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偏远高原与平原地区士兵职业倦怠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职业倦怠量表(MBI-GS)分别对偏远高原和平原地区士兵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偏远高原地区士兵职业倦怠检出率为10.8%,非常显著低于偏远平原地区士兵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的30.5%(P〈0.01);两地区职业倦怠中3个维度之间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偏远高原地区士兵的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去个性化均非常显著低于偏远平原地区士兵(P〈0.01)。二、三期士官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义务兵(P〈0.01);三期士官的低成就感分值又非常显著高于一期士官(P〈0.01)。中专文化程度士兵的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高中文化程度士兵(P〈0.05,P〈0.01);大专、本科文化程度士兵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中专文化程度士兵(P〈0.05,P〈0.01)。结论:高原条件不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军衔和文化程度越高的士兵职业倦怠症状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儿术后静脉持续输注芬太尼伍用咪达唑仑对新生儿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观察组输入泵内给予芬太尼6μg/(kg·d),咪达唑仑0.1mg/kg;对照组不给任何镇痛、镇静药。结果:术后各时间段观察组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镇静评分8h、12h效果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应用上述方法能安全有效进行新生儿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对正常人群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的两组人群,高原组和平原组,分别在旅行前后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血小板(PLT)。结果:旅行前,高原组与平原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旅行后,高原男性组与平原男性组LDL-c,Alb,Fib以及P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女性组与平原女性组在LDL-c,Fib以及PLT有显著性差异(P〈0.05),Fib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原男性组在旅行前后LDL-c、Fib和P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1b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组同男性组比较,旅行前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旅行后在高原组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平原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次暴露于高原的人群纤维蛋白原合成明显增加,而高原久居者变化不明显(女性除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探讨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为自杀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14所中学4950例在校学生,使用自杀行为问卷(SBQ-R-RC)、Beck绝望量表(BHS)、Beck抑郁量表(BDI)、家庭环境量表进行调查。并对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青少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4.48%,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初中生(P〈0.001),女生高于男生(P〈0.001)。影响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包括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组织性、对未来的感觉和抑郁。结论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女生和高中生,且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应当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症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德香 《西南军医》2009,11(4):611-6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症状特征。方法采用17项版本HAMD量表对19例脑卒中后押郁症和23例抑郁症病人分别进行抑郁症状调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与抑郁症病人比较在工作兴趣和自杀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忧郁情绪、阻滞、精神焦虑、自知力及体重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症状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作和兴趣减退、自杀、忧郁情绪、阻滞、精神性焦虑等精神方面,并较相对保持完整自知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颈围(NC)与睡眠呼吸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海拔2300m~3700m经睡眠多导仪(PSG)监测确诊为OSAHS:病人30例与29例正常人进行身高、体重、颈围指标测量对照分析。结果:正常组与OSAHS组BMI、NC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正常组与OSAHS组的平均呼吸暂停时商(秒),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次/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醒觉次数/h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OSAHS患者夜间AHI与SaO2有较好的相关性,BMI、NC与OSAHS及其严重程度有关,常发生在肥胖的中老年男性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青年运动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提高高原劳动能力探索有效途径;方法:10名受试者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及运动前后分别坐于踏车功量机上,以60rpm连续蹬车,0W为静息时对照值,从25W开始,每3分钟递增25W,蹬车至力竭时停止,然后用XG-Ⅲ血液循环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富氧后运动前P、BK、PAWP、CCP、η、ALT为静息状态均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SV、MAP、BV均明显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富氧后运动后P、BK、TPR较静息状态均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PAWP升高明显,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CCP、η、ALT降低明显,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富氧后运动后SV、CCP、η、mAP、BV、ALT较运动前均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P、BK、TPR、PAWP均升高明显,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高原富氧室可改善劳动者缺氧,增强心功能,提高劳动效率,是一种较理想的高原供氧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容积参数的特征。方法: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108例,于入院48h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左室射血分数(EF)降低的程度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为同期住院、无心衰证据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检测各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左室心肌重量(LVMW)及一个新的指标——左室容积指数(LVVI)。结果:(1)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在3组心衰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2)与对照组比较,EF正常的心衰患者LVED减小(P〈0.001),LVPW增加(P〈0.0001),LVVI显著减小(P〈0.0001);(3)EF轻度降低的心衰患者LVED增大(P〈0.05),LVPW增加(P〈0.001),LVV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4)EF显著降低的心衰患者LVED和LVVI增大非常显著(P〈0.0001),LVPW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容积参数,有助于区分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的不同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9.
杜启亘  于丹丹  汪阳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28-143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男性不育症患者精索静脉曲张的检测指标及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睾丸变小的情况。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6例正常对照者的精索静脉及178倒男性不育患者左侧曲张的精索静脉进行了检测。结果:①健康对照组双侧平静呼吸时精索静脉最大内径(DR)、Valsalva试验时精索静脉最大内径(D。)、最大返流速度(Vmax)、返流持续时间(TR)及睾丸体积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精索静脉曲张组与对照组及各级精索静脉曲张组间DR、DV、VR比较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③各精索静脉曲张组左侧睾丸体积小于右侧(P〈0.01)及对照组(P〈0.001),精索静脉曲张Ⅱ、精索静脉曲张Ⅲ组右侧睾丸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精索静脉曲张Ⅲ组左侧睾丸体积小于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组(P〈0.05)。结论:①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男性不育精索静曲张患者提供精确的精索静脉内径、血流动力学及睾丸大小等客观指标,有助于男性不育症病因的筛选;②单侧精索静脉曲张可引起双倒睾丸体积变小,以左侧为甚,亚临床型及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均可导致患侧睾丸体积缩小,且精索静脉曲张愈严重,睾丸体积愈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有轻度颅脑损伤轻度颅脑损伤(mTBI)史的军队人员的抑郁发生情况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mTBI人员制定相应生理、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解放军324医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期间执行过国际维和、急重救灾任务或其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返回营区的战士、军官和军队文职人员,其中有mTBI史者106例(病例组),无mTBI史者79例(对照组)。利用DSM-IV-TR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P)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抑郁发作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1)病例组的抑郁发生率及认知功能受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75%VS7.59%,P〈0.05;16.04%vs3.80%,P〈0.01);(2)在病例组中,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的显著下降(P〈0.05或P〈0.01),语言功能无明显差异;(3)mTBI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与抑郁症状中的“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激越或迟滞”、“疲倦或精力减退”、“无价值感”、“思考、注意、记忆差”和“有自杀意向”显著相关(P〈0.01)。结论对有mTBI史的军人应及早检查抑郁和认知功能情况,并探索有效的生理、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军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平原人进驻高原后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在高原低氧适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平原进驻海拔 3 70 0m和气 5 3 80m第 7天及半年的健康青年进行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血红蛋白 (Hb)及血氧饱和度 (SaO2 )检测 ,并与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 进驻高原低氧环境EPO、Hb较平原增高显著 (P <0 .0 5或 0 .0 1 ) ,SaO2 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 )。进驻高原第 7天和半年 ,3 70 0m较 5 3 80mEPO ,Hb降低非常显著 ,SaO2 增高非常显著 (P <0 .0 1 )。进驻 3 70 0m ,第 7天较半年EPO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Hb ,SaO2 差异显著 (P <0 .0 5或 0 .0 1 ) ;进驻 5 3 80m ,第 7天较半年EPO ,Hb,SaO2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在高原缺氧环境下 ,红细胞生成素调节机制紊乱 ,是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探讨在特高海技地区长期居住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进入高原前12天,在海拔5070m、5200、5380m分别居住一年及返回平原第10天的同一群体132名青年作3次测验。结果显示居住高原一年的(P量表分)较进入高原前增高(P<0.01),L分降低(P<0.05);情绪稳定性居中者减少,情绪不稳定和倾向不稳定者增加(P<0.01)。返回平原初期的个性居中者较进入高原前增多,个性外向和倾向外向者减少(P均<0.05);情绪稳定性居仔者减少,情绪稳定和倾向稳定,情绪不稳定和倾向不稳定者均增加(P均<0.01)。作者上为,长期居住特高海拔地区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 73例心源性猝死 (suddencardiacdeath ,SCD)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 ,并探讨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措施 ,降低高危人群SCD的发生率 ;方法 :对本院 195 9年 11月至 2 0 0 4年 3月 73例SCD的尸检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高原SCD较平原检出率低 (P <0 .0 1) ;结论 :青海高原SCD的发病率较平原低 ,冠心病为SCD的首位病因。  相似文献   

1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T细胞亚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9例HAPC患者的T细胞亚群从平原到高原进行了动态观察;方法;本研究采用间接免疫劳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在高原AHPC患者的OKT3^+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组,而OKT^+4/OKT^+8比值与正常人组相比明显上升;HAPC患者进入平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健康人群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北京组(海拔50m,n=34)、沱沱河组(海拔4700m,n=34)志愿者,应用美国Courter公司生产的ACL90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纤溶酶抑制物(PL—IN)、D-二聚体(DD)七项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沱沱河组PT、TT、APTT、DD均高于平原组,FBG、PLG、PL—IN均低于平原组,(P〈0.05)。提示高原缺氧血液高凝,纤溶亢进。结论:健康人群进入高海拔地区凝血-纤溶系统指标较明显的变化,高原地区缺氧,机体血管内皮损伤、红细胞增生等可能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在高原地区疾病诊治,尤其是重危病人的抢救中应高度重视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久居高原者重返平原后脱适应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脱适应过程对机体的影响问题;方法;调查了增长期移居青海高原(2260-4200m)后返回平原及仍留居高原的9542名离休干部的生存情况,并对此资料进行生存率和Ridit分析;结果:总的趋势是返回平原组的平均Ridit值比留居高原的平均Ridit佳要大。分组比较中度高原、高度高原50岁组,差异均有性意义。生存率分析有退离休后两年内高原组生存率大于平原组,两年后各年平原组和存率高于高原组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模拟高原环境下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形成的影响,为防治HAP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平原对照组、高原对照组、高原剥夺组、平原剥夺组,睡眠剥夺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高原环境用5000 m低压氧舱模拟。通过测定大鼠肺湿/干比值、肺含水比值、动脉血气来评定肺水肿的程度,并通过大鼠肺组织石蜡切片观察各组病变。结果高原剥夺组的肺湿/干比值及肺含水量比值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高原剥夺组可见肺间质增厚、肿大,大量多核细胞,肺泡腔变小,肺泡内无液体渗出,其他组病理切片未见上述变化。结论高原环境下睡眠剥夺可促发急性HAPE的形成可能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急进高原对新兵脑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急进高原对新兵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平原(海拔500 m)和高原(海拔3685 m)对30名空运入藏新兵进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测试;观察新兵入藏前后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的测试分值和基础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进入高原后的测试值与平原时比较,数字跨度、目标追踪分值明显下降(P<0.05);简单反应时略有增加(P>0.05),视觉保留和译码测试分值略有下降(P>0.05);提转捷度测试习惯手和非习惯手的分值明显增加(P<0.05).新兵进藏后,晨脉显著增快,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血压无明显变化.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为13.3%.结论 急进3685 m高原后新兵的及时听觉记忆能力、手部运动的速度及准确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Rapid ascent to high altitude is known to result in sleep disturbances among adults. No data exist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altitude exposure on sleep in childre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rapid ascent to moderate altitude on sleep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each child served as his or her own control. Each subject was studied over 7 days and nights. On days 1 and 2, children were studied at home (1601 m), day 3 at a hotel without ascent (travel control), day 4 at home, days 5 and 6 at a hotel after ascent (3109 m), and day 7 at home. Since increased motion is a characteristic of sleep disturbance among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f motion were made using an ankle-mounted Actigraph. Thirty children, 17 girls and 13 boys, with a median age of 16.5 months (range = 4 to 33 month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activity counts, reflecting a sleep disturbance during nocturnal sleep, were noted between the travel control night (20.9 +/- 1.9) and the first night at altitude (29.4 +/- 2.5): p < 0.01. This sleep disturbance is most significant during the first night at altitude and may be similar to sleep disturbance with altitude exposure seen in adul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原青年移居者血液凝血纤溶系统的状态。方法 :检测 38例青年移居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和纤维蛋白原 (Fbg)含量 ,并与 36例健康藏族世居青年进行比较。以平原健康青年作为对照。结果 :移居者较藏族世居组及对照组t -PA活性降低 (P <0 .0 5 ) ,PAI活性增高 (P <0 .0 5 ) ,各组之间Fbg含量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高原青年移居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