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碳酸锂合并电痉挛治疗时对血锂浓度的影响。方法对36例碳酸锂合并电痉挛治疗的患者采用XD684电解质分析仪监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锂浓度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总体治疗前血锂浓度(0.652±0.225)mmol/L,治疗后血锂浓度(0.697±0.182)mmol/L;男组治疗前血锂浓度(0.623±0.233)mmol/L,治疗后血锂浓度(0.699±0.211)mmol/L;女组治疗前血锂浓度(0.679±0.236)mmol/L,治疗后血锂浓度(0.693±0.232)mmol/L;总体治疗前后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组治疗前后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组治疗前后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合并电痉挛治疗对血锂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碳酸锂合并电痉挛治疗时对血锂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36例碳酸锂合并电痉挛治疗的患者采用XD684电解质分析仪监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锂浓度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 总体治疗前血锂浓度(0.652±0.225)mmol/L,治疗后血锂浓度(0.697±0.182)mmol/L;男组治疗前血锂浓度(0.623 ±0.233)mmol/L,治疗后血锂浓度(0.699±0.211)mmol/L;女组治疗前血锂浓度(0.679±0.236)mmol/L,治疗后血锂浓度(0.693±0.232)mmol/L;总体治疗前后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组治疗前后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组治疗前后血锂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锂合并电痉挛治疗对血锂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碳酸锂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血锂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院作为精神专科医院,血锂浓度为常规检测项目,现将我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服用碳酸锂的住院患者血锂浓度的常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6年11月至2009年12月口服碳酸锂的住院患者190例,男性106例,女性84例,年龄(37±12)岁,病程6~53个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应用碳酸锂治疗精神病患者的血锂浓度进行监测与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酸锂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198例服用碳酸锂治疗的患者均采用IMS-972电解质分析仪监测血锂浓度,并分析结果及影响因素。结果198例中有57例血锂浓度〈0.5mmol/L,133例在0.5~1.2mmol/L之间,8例〉1.2mmol/L,提示68%患者达到用药浓度,29%患者未达到有效浓度,只有4%的患者出现早期中毒症状,因血锂浓度个体差异很大,在疗区标本的采取上应告知固定采血时间,早晨进食不影响测定结果,但应避免标本溶血;采集后的血液应及时进行测定,尽量不用分离胶处理的标本、溶血标本、高血脂的标本,均造成结果升高,采集后血液及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奥氮平(欧兰宁)合用碳酸锂缓释片与单用奥氮平(欧兰宁)治疗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0例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合用碳酸锂缓释片组(研究组)30例和单用奥氮平组(对照组)30例,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评分(包括兴奋症状分及攻击因子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奥氮平合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安全性与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80例躁狂发作病人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组和碳酸锂治疗组,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后各评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均下降,治疗2周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疗效于碳酸锂组相似,治疗4周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有效率为75%,碳酸锂组为80%,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丙戊酸镁缓释片组不良反应轻。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有效,安全性优于碳酸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联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进行8周开放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78例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安非他酮联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n=40)及对照组(单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n=38),分别在基线及1、2、4、8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同时应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转躁情况,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8周末两组HAMD总分(8±3,8±4)与基线(24±7,25±8)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末观察组的HAMD总分(21±7,12±5)分别低于对照组(25±8,16±6)(P<0.05)。同时观察组第2周末的有效率(30%)及治愈率(2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2.6%(P<0.05)。第4、8周末时观察组HAMD总分分别为9±4、8±3,与对照组(9±5,8±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第8周末两组有效率(90%vs89.5%)及治愈率(62.5%vs60.5%)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类似,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无病例转躁。结论:安非他酮联用碳酸锂缓释片及单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均安全有效,安非他酮联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双相抑郁可加快起效速度,同时并不增加转躁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院应用碳酸锂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血锂浓度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酸锂提供参考。方法从本院483例长期服用碳酸锂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对其进行血锂浓度监测。结果80例碳酸锂治疗患者中,有21例血锂浓度小于0.6mmol.L-1,55例在0.6~1.2mmol.L-1之间,4例大于1.2mmol.L-1,提示有68.75%的患者达到用药浓度,26.25%的患者未达到有效浓度,只有0.05%的患者接近中毒浓度。结论本院临床对碳酸锂的运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5,(32)
目的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躁狂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41例观察组和41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碳酸锂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分别用R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BRMS评分都呈下降趋势,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似,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5.3%,对照组为87.8%,同时,观察组患者具有较轻微的不良反应,其持续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碳酸锂治疗,试验组采取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评估治疗4周后两组的躁狂评分、用药不良反应,比较随访2年内两组患者的躁狂指标(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躁狂总分为(7.2±4.8)分,低于对照组的(15.0±3.9)分(P<0.05).随访2年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发作次数分别为(1.6±0.5)次和(3.7±1.5)次,住院次数分别为(1.0±0.5)次和(2.6±0.5)次,住院时间分别为(2.0±1.9)个月和7.0±8.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效果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条件标本对血锂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盐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特异性强,可以同时测定多种离子,并且操作简单,无危害而被广泛使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IMS-972电解质分析仪(深圳希莱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血锂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入组标准选择住院的躁狂症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检测体表面积、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钠浓度等指标,同时根据肾脏病膳食改善(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给予口服碳酸锂1.0 g/d治疗l周后测定稳态血锂浓度。对上述各项指标与血锂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稳态血锂浓度为0.3~1.2 mmoL/L,平均(0.58±0.20)mmoL/L。单因素分析显示,eGFR与血锂浓度呈负相关(r=-0.43,P=0.03)。结论 eGFR可作为临床个体锂盐代谢能力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碳酸锂抗躁狂症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碳酸锂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及分析比较。结果碳酸锂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易对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胃肠道系统等造成损害,甚至导致锂中毒;目前临床上多用碳酸锂联合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躁狂症,且治疗期间往往需多次检测血锂浓度以保障用药安全性。结论碳酸锂仍是国内外预防及治疗躁狂症的一线药物,建议在临床用药中考虑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还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血锂浓度及个体差异,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