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s,YST)又称内胚窦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约占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的20%,常发生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平均年龄19岁,40岁以上极为罕见。此瘤常发生于性腺部位(睾丸、卵巢),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迁移生殖嵴的中线径路上[1-2],发生在宫颈的卵黄囊瘤极为少见。我院2011年1月收治1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性腺卵黄囊瘤九例伴长期存活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例性腺卵黄囊瘤的临床资料见表1。病理检查:例1~6发生在卵巢,肿物形态均近扁圆形,局部为囊性结节。例7~9发生于睾丸,均为椭圆形。9例剖面肿瘤均有完整的包膜(例1、3包膜部分有破溃)。每例肿瘤都有实性、囊性和出血坏死区,3例睾丸肿瘤出血坏死较轻微,包膜较厚(0.2~0.3cm)。囊性区的范围、大小不等,从微小囊肿呈蜂窝状到蚕豆大、荔枝大(例6囊性为主)。实性区为灰白色、浅黄色,质软湿润。光镜观察:星芒状瘤细胞排列呈疏松网状结构,伴以粘液样基质;扁平、立方、柱状或作者单位:511400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病理科鞋钉样瘤细胞排列呈腺…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00例卵黄囊瘤免疫组化标记,并与16例患者血清AFP水平相比较,结果表明,脏层卵黄囊分化(88例)AFP阳性,且与血清AFP升高相关;而壁层卵黄囊分化(92例)Laminin基膜样物质阳性,血清AFP测定有助于本瘤术前诊断,术后随访和预后估价。  相似文献   

4.
卵黄囊瘤卵黄囊分化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血清AF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00例卵黄囊瘤免疫组化标记,并与16例患者血清AFP水平相比较。结果表明,脏层卵黄囊分化(88例)AFP阳性,且与血清AFP升高相关;而壁层卵黄囊分化(92例)Laminin基膜样物质阳性。血清AFP测定有助于本瘤术前诊断、术后随访和预后估价。  相似文献   

5.
心脏原发性卵黄囊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心脏卵黄囊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标记对 1例心脏卵黄囊瘤进行观察。结果 :组织学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呈腺样、血管套样或网状结构 ,瘤细胞浆内外有玻璃样小滴。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AFP、AACT阳性。电镜下 :肿瘤细胞胞浆内有微囊及致密电子颗粒 ,胞外亦见类似致密电子小体。结论 :发生于心脏的卵黄囊瘤是极为罕见且高度恶性的 ,它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电镜检查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9岁.间断头痛7年,加重7个月为主诉,2008年10月12日急诊入院.查体: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双眼失明,仅有光感,闭目难,立征(+).头颅CT示:松果体占位,脑积水.患者在2001年无诱因出现头痛症状,因既往有青光眼病史,口服治疗青光眼的药物后可缓解,但头痛症状仍间断发作,时好时坏.2006年在河南某医院做头颅CT:未见异常.2008年10月10日再次出现头痛症状,剧烈,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行服药未见缓解,随后入院.MRI:松果体肿瘤征象,邻近结构明显受压,轻微脑积水,双侧侧脑室前、后角旁脱骨髓鞘改变,右额区引流导管手术后改变征象.术中所见:松果体区可见一大约2cm×3cm大小肿瘤,质软,与周围组织界限清,血供丰富.进行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 YS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婴幼儿阴道YS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儿年龄5~23个月,平均10个月,均出现阴道出血,其中2例阴道有黄色分泌物,血清AFP均异常升高。6例均行阴道肿物切除术或活检术,镜下肿瘤排列呈疏网状结构,血管周围见S-D小体和嗜酸性小体,免疫表型:CK、AFP、SALL4、Glypican-3均阳性,OCT-4阴性,Ki-67增殖指数高。术后予以PEB或VCP为主的化疗方案;6例患儿术后随访39~61个月,1例死亡,2例复发,3例未见复发或死亡。结论 阴道YST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恶性程度较高,生存率较低。临床特征为阴道出血或阴道黄色分泌物伴AFP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占位有利于诊断,依靠组织特征及免疫表型确诊,治疗以手术联合术后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婴,1岁,因发现骶尾部肿物2个月于2014年9月29日入院。2个月前患儿父母无意中发现患儿骶尾部隆起,患儿平卧时疼痛,不伴有红肿、破溃、发热、腹痛、排便困难等不适,未予任何诊治,家长见肿物逐渐增大,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前来我院,门诊以"骶尾部肿物"收入院;既往体健;体检:体温36.4℃、脉搏100次/min、呼吸24次/min、体重11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瘀斑、出血点。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9.
例 1 姐姐 ,2 3岁 ,发现下腹包块 4个月余伴腹痛 1个月入院。患者无月经来潮。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差 ,阴道及宫颈小 ,宫体幼稚 ,右附件触及女拳大肿块 ,活动、无压痛 ,左附件触及男拳大肿块 ,质硬、不活动、无压痛。手术所见 :子宫如小手指粗 ,双侧输卵管正常 ,左侧卵巢似儿头大 ,表面凸凹不平似丘状突起 ,无索状沟 ,右侧卵巢女拳大 ,有少量腹水。巨检 :左侧卵巢 12cm× 10cm× 8cm ,有包膜 ,切面灰白 ,质脆如脑髓 ,中心部位有出血坏死 ;右侧卵巢 5cm× 4cm× 3cm ,肿物有包膜 ,切面灰白 ,质脆如脑髓。镜检 :左侧卵巢可见腺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性腺外卵黄囊瘤( extragonadal yolk sac tumor, eYS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eYST的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0例eYST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个月~42岁,平均12岁,≥12岁者17例,占42.5%。肿瘤分别位于纵隔16例(40.0%)、骶尾12例(30.0%)、腹膜后5例(12.5%)、松果体4例(10.0%)、阴道3例(7.5%)。40例患者中32例为纯YST(80.0%),8例(20.0%)含有1~2种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 GCT)成分。结论原发性eYST少见,纵隔和骶尾是eYST最常见的解剖部位;发生在纵隔的肿瘤患者大部分限于成年男性,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骶尾、腹膜后、松果体和阴道肿瘤的患者(P<0.05),发生在其他部位的eYST多限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一些成人eYST的病例包含其他类型的GCT成分,儿童eYST总是为纯YST;eYST表现出多形性的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表型对明确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性腺外卵黄囊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例性腺外卵黄囊瘤均为女性,年龄为2岁(1例)及1.5岁(2例)。肿瘤发生部位:骶前2例,子宫1例。肿块大小:骶前1例向上侵犯上端直肠系膜,向前侵犯膀胱。1例在骶前可触及6.0cm×5.0cm大小肿块,发生在子宫者可见子宫内有一3.6cm×3.5cm...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男性 ,4 0岁。因低热、乏力 2个月 ,胸闷、喘憋 2周 ,于 1998年 3月 9日入院。CT示 :左上肺野可见巨大薄壁透亮区 ,6cm× 5cm ,诊断为肺大疱。术中见 :左肺上叶尖后段呈囊性改变 ,对应肺膜表面肥厚 ,行左肺上叶切除术。  病理检查 左肺上叶切除标本一个 ,2 0cm× 13cm× 6cm ,尖后段呈囊性改变 ,肺膜膨出 ,表面肥厚。切面尖后段呈多囊性改变 ,中央为一个直径为 6cm的大囊 ,大囊由多个互相贯通的小囊组成 ,大囊周围围绕一些塌陷的小囊。囊肿与支气管不相通。邻近大囊壁可见 2个散在的与囊肿不相连的孤立性结节 ,直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婴幼儿原发腹膜后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幼儿原发腹膜后YS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特点.结果 患儿男性,18个月大.送检腹膜后标本为灰白色实性肿块;镜下肿瘤具有疏松网状结构,嗜酸性小球、SD小体等特点;免疫组化:肿瘤组织表达CK及AFP.结论 婴幼儿原发腹膜后YST十分少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结果、患者年龄、部位及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15.
睾丸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3.5岁。左睾丸无痛性肿块3个月,以“左睾丸肿瘤”收入院。血AFP<25ng·L-1,HCG与CEA未见异常,腹部B超也未见异常。手术中见左睾丸下极有一约2cm×1cm的肿块,境界不清,似有胞膜。切除左睾丸及肿块送病检。病理检查:一侧睾丸及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在卵黄囊瘤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4例卵黄囊瘤及50例非卵黄囊瘤的生殖细胞肿瘤(15例成熟性畸胎瘤、11例未成熟畸胎瘤、10例精原细胞瘤、6例绒毛膜癌、5例无性细胞瘤、3例胚胎性癌)中HNF1β、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卵黄囊瘤中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α, HNF-1α)的表达及其在卵黄囊瘤与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卵黄囊瘤和51例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HNF-1α的表达;对比分析HNF-1α、AFP、GPC-3在卵黄囊瘤中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HNF-1α在卵黄囊瘤的瘤细胞胞核弥漫阳性(60/63);在胚胎性癌(0/11)、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0/18)和绒毛膜癌(0/7)中均阴性;仅在畸胎瘤(肠型腺体4/15)中呈小灶阳性。卵黄囊瘤中HNF-1α、AFP、GPC-3的敏感性分别为95.24%、85.71%、84.13%,特异性分别为92.16%、94.12%、90.20%。结论 HNF-1α在卵黄囊瘤瘤细胞胞核表达广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鉴别卵黄囊瘤和其它生殖细胞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睾丸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合并癌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5岁,因左侧睾丸缓慢增大12年,突然增大4个月入院,患者1991年左侧睾丸无痛性增大,手术取睾丸组织一块,诊断为“精原细胞瘤”,并于1992年手术探查左侧睾丸,取活检未发现精原细胞瘤。此后无症状。1995年左侧睾丸缓慢增大,2002年1月左侧睾丸突然疼痛明显,诊为“附睾炎”予抗生素治疗20d缓解,2002年10月再次出现左侧睾丸增大伴疼痛,抗生素治疗无效,于2003年2月收入院,患者既往除1989年因右侧隐睾行隐睾切除术外无特殊。  相似文献   

19.
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皮样、组织细胞样和其混合形态的血管内皮细胞源性恶性肿瘤。该瘤WHO(1994年)分类曾称交界性或中间性的血管内皮瘤,根据WHO(2002年)新分类现被列入软组织肿瘤中恶性的脉管肿瘤。该瘤罕见,组织形态结构多变,极易误诊,现报道3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睾丸类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4 5岁。因睾丸肿大就诊。患者自 2 0年前即发现右侧睾丸较左侧稍大 ,以后逐渐长大 ,平卧与站立无变化 ,无下坠感或疼痛 ,未加注意。于 2 0 0 2年 3月 7日入院治疗。外科体检 :右侧睾丸肿大 ,约 8cm× 6cm× 5cm。质硬 ,有沉重感 ,无触痛 ,透光试验阴性。手术所见 :鞘膜内有少许淡黄色澄清液体。右睾丸肿大 ,质硬 ,将右侧睾丸完整切除。病理检查 :切除的睾丸及其周围的组织 ,总体积 7 0cm× 5 2cm× 4 5cm ,睾丸体积 6cm× 5cm× 4cm。正常睾丸组织结构完全被肿瘤替代包在鞘膜内 ,副睾亦消失 ,质稍韧。切面 ,肿瘤呈灰白夹淡黄色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