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征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34家医院2000 ~2010年住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年龄≤40岁)6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内膜癌中年轻患者构成比无逐年增多的趋势,其发病平均年龄无下降趋势;93.6%为子宫内膜样腺癌,92.0%为G1和G2;87.2%无和≤1/2肌层浸润;术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71.6%,10.6%,16.1%,1.7%.术前临床误诊率为19.0%;临床分期Ⅰ、Ⅱ、Ⅲ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的误差率分别为18.6%,53.5%,18.9%.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G3(P <0.01)、深肌层浸润(P<0.01)、腹水细胞学阳性(P<0.01)是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时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G3(P<0.01)、深肌层浸润(P<0.01)、宫颈受累(P<0.01)、腹水细胞学阳性(P<0.05)、脉管浸润(P<0.01)是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时,只有宫颈受累(P<0.05)和组织学分级G3(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占有一定比例,但未见有年轻化趋势.病理以子宫内膜样腺癌、G1/G2为主;手术病理分期多数为Ⅰ期.'术前临床误诊率高.宫颈受累和组织学分级G3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对15例年龄<40岁的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研究组)与同期的122例年龄≥40岁的子宫内膜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同期子宫内膜癌总数的10.95%;研究组和对照组刮宫病理检查,未提示子宫内膜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3.33%和4.10%(P>0.05),Ⅰ型子宫内膜癌所占比例分别为93.33%和77.87%(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G1级所占比例分别为86.67%和48.36%(P<0.05),Ⅰ期所占比例分别为93.33%和61.48%(P<0.05);研究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具有不同于一般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较好的预后因素,保守治疗有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 总结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2例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分为≤ 3 5岁年龄组 (A组 ,17例 )与 3 5~ 45岁年龄组 (B组 ,3 5例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占内膜癌总数的 12 7% ,随年龄的增加 ,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约 50 %的患者合并未产、不育、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 ,2 9%合并肥胖 ,2 3 %合并多囊卵巢 ,其中A组合并多囊卵巢的比例为 53 % ,合并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比例为 59% ,较B组明显增高 (分别为 9%、2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按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标准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 82 % ,其中A组均为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 ;B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比例占 2 6% ,但除了分期有升高的趋势 (P <0 0 5)外 ,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以手术为主 ,另有 2例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保留生育功能 ,获得缓解。 2例复发。结论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月经失调、内膜增生、肥胖、多囊卵巢 ,表明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 ;期别以Ⅰ期为主 ,尤其是≤ 3 5岁者 ,高危因素少 ,预后较好。对于早期 (Ⅰa期 ) 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  相似文献   

4.
51例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处理方法 ,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 1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 6 0岁 5 1例 (老年组 )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 5 0岁的 35例 (中青年组 )做对照分析。全部手术切除的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临床分期 ,Ⅱ期以上的分别为 2 9 4 %(15 / 5 1)和 11 4 %(4/ 35 ) ;组织分级G2 -G3分别为 6 8 6 %(35 / 5 1)和 45 7%(16 / 35 )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大于 1/ 2的分别为 43 1%(2 2 / 5 1)和 2 0 0 %(7/ 35 ) (P <0 0 1) ;5年存活率分别为 6 6 6 %和 91 4 %(P <0 0 5 )。结论 :老年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较中青年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差 ,与临床分期晚和组织分化差有关。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对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2005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123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病例组)和同期90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年龄、绝经与否、体质指数(BMI)]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腰隔、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压及空腹血糖],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病例组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相似[分别为(54.3±0.6)和(54.2±0.9)岁,P>0.05];绝经比例(分别为67.5%、48.9%)、BMI过大(≥25 kg/m~2)比例(分别为45.5%、23.3%)均升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合并代谢综合征比例(分别为43.9%和18.9%)、腰围过大(>80 cm)比例(分别为50.4%、27.8%)、高TG(>1.7 mmol/L)比例(分别为40.7%、21.1%)、血压异常[≥130/85 mm Hg(1 mm Hg=0.133 kPa)]比例(分别为40.7%、25.6%)、血糖异常(空腹血糖≥5.6 mmol/L)比例(分别为53.7%、21.1%)及低HDL(<1.30 mmol/L)比例(分别为63.4%、32.2%)均升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内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心性肥胖、高TG、低HDL、空腹血糖异常是子宫内膜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代谢综合征可能成为筛查和防治子宫内膜癌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t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ts-1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ts-1 mRNA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t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8.8%,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ts-1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与病理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1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p5 3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8~2 0 0 2年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4 2例子宫内膜癌中 p5 3、cyclinD1的表达。结果  4 2例子宫内膜癌中 19例p5 3表达阳性 ,占 4 5 2 % ,p5 3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 P<0 0 5 )。 17例子宫内膜癌cyclinD1表达阳性 ,占 4 0 5 % ,cyclinD1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p5 3、cyclinD1协同表达 15例 ,均为晚期或低分化癌。结论 p5 3、cyclinD1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其协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汕头大学肿瘤医院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对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术前超声检测、诊断性刮宫以及血清CA125水平测定后进行临床分期,并与术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1)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准确率为868%;(2)诊断性刮宫诊断宫颈管是否受侵的准确率为912%;(3)子宫内膜癌I期血清CA125水平明显低于Ⅱ、Ⅲ、Ⅳ期,且手术病理分期愈晚,血清CA125的水平也愈高;(4)三种方法术前综合判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824%。结论超声、诊断性刮宫以及血清CA125水平联合检测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率,具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 ,不同的研究发现 ,子宫内膜腺癌中有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或缺失 ,为 4 0 %~ 83% [1,2 ] 。本研究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 ,并与抑癌基因p5 3、原癌基因AKT进行对比 ,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 :选取 1996~ 2 0 0 0年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30例 ,平均年龄 5 6 8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腺癌 ,手术病理分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1989年 ]为Ⅰ期 15例 ,Ⅱ期 8…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我院 1997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收治子宫内膜癌 3 7例 ,均无使用激素史 ,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年龄 4 6~ 68岁 ,平均 ( 5 1 6± 3 8)岁。患者临床分期均在Ⅱb以内 ,无内科合并症及手术禁忌证。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分别采用 1982年及 1989年FIGO分期法。1 2 研究方法1 2 1 术前子宫MRI及B超检查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HorizonEchospeed 1 5T超导MR扫描仪 ,检查前患者阴道填塞纱布 ,膀胱适当充盈 ,采用盆强相控振线圈。图像检查包括平扫矢状位自旋回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