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低、高负荷仰卧踏车运动试验和食管调搏试验对ST和QT_c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后即刻时,三种试验方法之间的ST和QF_c无显著性差异(P>0.05)。2min和4min时,低负荷与食管调搏,高负荷与食管调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低、高负荷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再评估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试验及其前后食管调搏检测对窦房结及/或房室结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35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上述检查结果。结果 7例食管调搏正常及阿托品试验阴性;6例阿托品试验阳性,其前后食管调搏均异常;17例阿托品试验前食管调搏异常,阿托品试验后恢复正常。结论 以上检查对诊断窦房结及/或房室结功能障碍各有不同的意义,应绫合应用以提高正常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拟诊冠心病的男性患者82例,入选病例全部行冠状动脉造影,且造影前或后1个月行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和平板运动试验,观察对比直径法确定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与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联合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2.9%,特异度为52.6%,阳性预测价值为90.4%,阴性预测价值为78.7%,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及平板运动试验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ST段压低出现越早、压低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P<0.001).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多为单支病变或病变较轻.结论 简便易行且无创的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联合平板运动试验能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并可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1997年以来,我院对临床诊断冠心病及临床“健康人”共39例进行食管调搏负荷试验,并同期进行活动平板负荷试验作对照,以探讨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冠心病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2~70岁,平均(56±68岁;均按WHO冠心病标准诊断,并排除糖尿病、心肌病、高血压病等疾患。另取对照组18例,经各项常规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病,称为临床“健康人”,男 11例,女 7例;年龄20~68岁,平均48±52岁。1.2方法①食管心房调搏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经食管心房调搏资料。结果经食管心房调搏基础刺激诱发心动过速6例(20%),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后刺激诱发12例(40%),心动过速时通过食管心电图证实QRS波群与P波非1∶1关系,且心室率>心房率而确诊为室速26例(86.67%)。心动过速自行终止5例(16.67%),药物或其它方法终止19例,经食管心房调搏超速刺激法终止6例(20%)。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对诱发和确诊室速有较大的帮助,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速成功率不高。  相似文献   

6.
三种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平板试验、潘生丁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活动平板试验,心率达到次极量级水平,按二阶梯运动试验的方法记录心电图。潘生丁试验,潘生丁0.50~0.75mg/kg溶于5%葡萄糖液20ml中,前3min注入总量的一半、后7min注完另一半。结果: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84.6%、76.9%、69.2%,特异性分别为100%、100%、95%。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负荷试验优于活动平板试验和潘生丁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食管心房调搏术测定房室传导系统的电生理参数来判断房室传导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心动过缓测窦房结、房室传导功能和心动过速查因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入选者均于术前行常规及动态心电图,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并对74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房室传导功能降低的患者,进行阿托品试验,试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对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其中69例静推阿托品后显著改善,仅5例静推阿托品后无明显改善,而植入起搏器治疗.并有1例静注阿托品后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可在早期发现并鉴别诊断功能性和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食管心房调搏诱发阵发性房颤的心房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回顾食管心房调搏诱发25例阵发性房颤的心房电生理特性。其结果;程序刺激,分级起搏诱发11例房颤,均有明确的房颤 史,猝发电脉冲诱发的14例中10例有明确的房颤史。房颤组25例与正常对照组25例相比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区域扩大,最大房间传导时间延长,房间传导延缓更显著,这些可能是食管心房调搏诱发房颤的重要电生理基础。认为食管心房调搏对确定临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食管调搏对病窦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对66例临床上确诊SS,回顾性地分析了食管调搏的检查结果,并与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发现食管调搏的诊断准确性较差。2在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有显意义(分别为14%:70%,45%:86%,30%:7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我院研制的食管心房调搏自动诊断系统应用于临床常规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对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行食道电生理检查采集的心电信号,分别行手工测定和诊断系统自行测定,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诊断系统和手工测定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窦房结恢复时间为0.984,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为0.964,窦房传导时间为0.940,房室结文氏点为0.984,2∶1点为1.000,房室结和旁道有效不应期为1.000,功能不应期为0.997。结论我们开发的食管心房调搏自动诊断系统性能可靠,诊断符合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冼健坤 《内科》2008,3(2):170-171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来评价窦房结功能的效果,以及这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在38例怀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中,进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及阿托品试验。将其分为晕厥组和无晕厥组以及阿托品试验阴性组和阳性组。结果晕厥组比无晕厥组以及阿托品试验阳性组比阴性组,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结传导时间和最长R-R间期都显著性地延长,最快心率和最慢心率都显著性地降低。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结传导时间分别与最长R-R间期、最快心率、最慢心率都有直线相关。结论食管心房调搏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均能较好地评价窦房结功能,这两种检查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78例潘生丁及食管心房调搏联合试验结果,旨在探讨本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临床资料1.冠心病组(A组):共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40~78岁,平均54.4岁。  相似文献   

13.
刘元明  李盛贵 《心电学杂志》1993,12(2):81-81,122
对13例疑有房室传导功能低下的患者,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植物神经阻滞试验。同一病人用药前后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植物神经对房室传导的影响较大,在植物神经阻滞后判定房室传导功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食管调搏筛选无症状窦性心动过缓的非心脏手术患者,评价对此类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是否可减少围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方法选择2009至2011年间住院行非心脏手术、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减慢心室率药物的无症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术前心电图无束支阻滞,24小时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试验阳性提示可疑窦房结功能障碍,排除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指征患者共156例。将患者分为3组:一般年龄组(59,n=73)、老年组(60~74,n=54)及高龄组(75,n=29)。术前行食管调搏评价窦房结功能。于术前经中心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观察并记录围术期起搏器的工作情况等。结果①全部患者于术前床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②食管调搏阳性共32例,高龄组食管调搏阳性率较高;③食管调搏阳性患者起搏比例较高。结论食管调搏评估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窦房结功能,高龄组窦房结功能不全阳性率较高;食管调搏阳性患者术中出现严重心动过缓风险明显增加;食管调搏阳性患者术前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可有效治疗围术期严重心动过缓,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通过42例冠心病患者和15例“健康人”心电图次极量活动平板试验、潘生丁试验和潘生丁食管心房调搏复合试验对照。发现后者对冠心病的检出率较前二者高,其特异性为100%,试验方法简便安全,对无创性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24h动态心电图(DCG)及食管调搏对比检查,探讨食管调搏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进行窦房结功能测定对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安置临时起搏器的筛选价值,并分析麻醉方式、置入路径等对临时起搏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差异。方法纳入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60岁以上老年患者112例,均为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故均置入临时起搏器,而后再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判断窦房结功能,主要终点为起搏器在术中是否工作,次要终点为患者的一般资料、麻醉方式、置入途径、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入组患者中食管调搏检查阳性者48例(42.86%);②食管调搏阳性患者术中术后起搏比例高于食管调搏阴性患者(70.83%vs.10.94%,P<0.05);③所有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类后发现不同麻醉方式下术中术后起搏比例无统计学意义(全身麻醉起搏vs.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搏vs.局部浸润麻醉:35.42%vs.31.25%vs.28.57%,P>0.05);④不同临时起搏器置入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生假性动脉瘤、心肌穿孔、大出血、心包填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联合食管调搏评价窦房结功能,对于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筛查作用,不同麻醉方式对临时起搏器术中术后起搏无影响,临时起搏器置入方式对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食管心房调搏术在我国已获得广泛的开展,它对诊断和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作用也有初步报道。本文旨在通过我院所见96例室上速患者用食管心房调搏进行心电生理检查的经验,对各种不同方式的电刺激在诱发和终止室上速的作用作一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作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结果 该法可作为PSVT的首选手段,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并发症、极为有效,值得推广,基层尤其适用。现对38例PSVT者经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男18例,女20例。年龄15~56(平均42.6)岁,均经兴奋和刺激迷走神经无效后,即用食管心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食管心房调搏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111例室上速患者心内和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诊断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例,准确率91%;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3例,准确率92%;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AT包括房内折返陛心动过速和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6例,准确率100%;诊断为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1例,准确率100%。根据PE-PV1时距判定房速激动起源点以及左右房室旁道位置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食管心房调搏在室上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