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胃与食管,病因与脏腑气机升降密切相关,临床主要病机为脾胃升降失调,肝肺不调,心肾不交等,且阳虚、土湿、水寒也是其重要发病因素。故在临床上以调节脏腑气机、和阴阳为主要原则,升脾降胃、升肝肃肺、交通心肾为主要方法,结合温阳化气,温通行气,进而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分别从肝气犯胃、脾胃不和、肺失肃降三个方面对该病病机进行论述。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以调畅气机为核心,以和胃降逆为治则,佐以疏肝、健脾、宣肺之法,平衡脏腑间气机升降出入,使全身气机调畅,则诸症自愈。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优势,一些临床研究及专家经验,与"气机升降失常"理论有关。该文从"升降出入"溯源及相关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结合相关脾胃病学专家经验,着重讨论赵荣莱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论述"气机升降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重要性,恢复气机升降正常运行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可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上有理想的效果。梳理近5年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方面的文献,着重从中医病机这一维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中医药运用。目前,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病机及中医药治疗主要有三方面认识。一为脾胃升降论,脾胃升降失衡,当升不升,当降不降。临床多选用六君子汤加减。二为肝胃关系论,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则肝胃不和;胆腑疏泄失常,木郁土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临床选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加减。三为气机失调相关脏腑论,气机升降失常是其根本病机,肝、胃、肺、肾多脏腑失衡导致气机逆乱、清浊不分。临床多选用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加减。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谢晶日教授从医30余载,治疗本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谢师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气机升降失调,浊气上逆,治疗上当以调畅气机为主,同时注重脏腑气机之间的相互影响,平衡脏腑间气机升降出入。  相似文献   

6.
介绍杨炳初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杨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拟定和胃方调和肝脾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收到良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肺胃相关理论着手,探讨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中医病机及其治疗,提出肺胃肝三脏气机失调,升降失司,肺失宣肃,为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的基本病机。病邪从热化为酸,胃液上犯于肺,是其关键病理过程。脏腑病机与胃、脾、肝、肺有关。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均可加用左金丸。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症候多样、病机复杂,存在多脏腑偏颇的复合病机。脾胃枢机升降失和在本病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脾胃枢机失和与心肾、肺肾、肝肺等脏腑枢机失和关系密切。故提出"以枢调枢"为治疗大法,通过五行藏象疗法"以象补藏"调和脏腑枢机以调衡脾胃枢机升降之用,即"以枢调枢",则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而致"气归于权衡"的生理常态,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7,(10):900-901
通过验案分析,总结吴银根教授辨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吴银根教授以"肺胃相关,肺病治胃"为指导,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胃,病机为肺胃升降失调。治疗以降气和胃为大法,主张气机不畅时需调畅气机,采用降气和胃、调理脾胃、温中和胃等治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陈国忠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阐述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胃枢机不利。在临证辨治中紧扣病机,提出以疏调枢,疏调气机、化湿升降,遂其本性的治疗方法。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降汤基础上创化湿升降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39-941
目的:在中医学藏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系统模型。方法:通过临床研究为模型建立提供资料,运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和系统分析。结果:致病因素为输入信息,疾病症状为输出信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子系统为中心,精、气、血、津液为信息媒介,构建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系统模型。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以脾为主,五脏一体"的疾病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沧州地区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学特点,进而辨证施治。[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及以往病例资料,制定中医证候学调查表。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予以中医辨证,得出该地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构成特点。[结果]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中阳不足、脾胃虚弱多见,胆胃郁热、肺胃失和次之,而胃阴不足、肝寒犯胃较少。[结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宜温养中阳、调补脾胃治其本,化湿行气、清除积滞治其标。并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轻重不同,治疗上在温与清、补与消的运用上各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3.
和胃降逆散加减治疗胃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4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以健脾和胃、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调畅气机为法,加用止呕的方药,以和胃降逆散加减治疗胃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是临床常见疾病,以咽喉异物感、慢性咳嗽、声音嘶哑等为典型症状.杨道文教授从事肺系疾病治疗20余年,对于此疾病治疗有独到见解,认为气的升降运动是生命的根本,LPRD病位在肝肺胃,气机失调、升降无序是其主要病机、并提出肝—肺—胃一体观,以调畅气机,升降相因法治疗此疾病.杨教授对于LPRD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胃酸抑制不充分、非酸反流、食管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西医通常通过更换质子泵抑制剂、调整质子泵抑制剂剂量或者联用H2受体拮抗剂来有效控制胃酸;通过促进动力、肌松药、黏膜保护剂控制非酸反流;Stretta射频技术、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重症、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与脾、胃、肝、肺相关,病位在食管,为胃气所主,常因肺气上逆、脾胃升降失常、肝胆气机疏泄不及,致痰浊内生上犯所致。临床治则包括疏肝和胃、辛开苦降、健脾调气、清肝泄火、祛痰降气法。所选用中药主要以降气、健脾、疏肝、清热为主,常选旋覆花、半夏、茯苓、柴胡、郁金、吴茱萸等。  相似文献   

17.
升降运动是自然界天地阴阳动静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维持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重要形式,气机升降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机,而恢复机体正常的升降运动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大法。文章重点从人体之气的升降运动及药物的升降属性出发,探讨升阳举陷法在治疗清阳不升性眩晕中的理论依据、药物配伍规律及升举药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药治疗组以降逆和胃方治疗,奥美拉唑为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24h食管pH监测情况、胃食管反流的症状积分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降逆和胃方治疗后患者长时间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以及pH<4的反流总百分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降逆和胃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胃食管反流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与胃、肝、肺等脏腑关系密切。用清、润、通、降四法治疗本病,并重视调理脏腑功能,对久病不愈者,从痰瘀论治,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颜德馨教授临床诊治疑难杂症的经验。强调气血辨证,治则以平衡气血为重。如以疏畅气机法治疗顽固性胸脘胁痛,以升降气机法治胃肠功能紊乱,以益气升阳法治疗老年性痴呆,以活血通络法治疗血管瘤,以活血祛痰法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以及温阳化瘀法治疗阳痿,温经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