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疗效观察北京儿童医院(100045)燕润菊关键词中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婴幼儿近年来婴幼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有逐年增多趋势,本病传染迅速,病情危重,迁延不愈,重症病人治疗难度大,新生儿病死率高达4~10%。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王锡安 《河南中医》1997,17(4):221-221
婴幼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中西药治疗的比较王锡安洛阳市涧西区医院(471003)主题词肠炎/中医药疗法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应用近年来,在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鼠伤寒肠炎跃居首位,且常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多种药物耐药严重。运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按其主要症候群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伤寒型是因感染了非伤寒沙门氏菌后,产生类似伤寒临床表现的一种证型。1997年12月~1999年12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型沙门氏菌病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46例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戴自英主编.第8版.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39)关于伤寒型沙门氏菌感染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8~23岁15例,24~30岁7例,31~40岁4例,平均(31.4± 7.37…  相似文献   

4.
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是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最常见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数为2岁以下婴幼儿,起病较急,临床症状重。临床上治疗较困难,病程较长。1991年以来,我们在治疗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中,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常规抗生素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属是很大的一组细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肠炎沙门氏菌,副伤寒甲、乙等。这种细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强。在水、牛乳及肉类食品中能生存几个月,其繁殖的最适合温度为37℃。乳与乳制品中的沙门氏菌经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类、奶类等食品引起。下面,我以我县发生的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6年5月~1998年10月按中医辨证分型,以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5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喜聪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35-735
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又称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大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败血症型与局部感染型等,多侵犯2岁以下体弱儿童,且病情重,合并症多,病死率高。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本病27例,并与西药治疗27例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梅汤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11例柳青林河北省峰峰矿务局第二医院(056201)1临床资料11例患儿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2O个月。全部病例均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病程均在一个月以上。腹泻次数6~16次/日,多呈黄绿色稀粘液便,伴发...  相似文献   

9.
合成冰片对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合成冰片是否有诱发沙门氏菌株发生基因突变的作用。【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结果】合成冰片在0.4~250μg/皿范围内,无论有或无肝脏微粒体酶(S9)活化系统,对菌落回变无明显影响,且回变菌落背景正常。【结论】合成冰片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株无致突变作用,具有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鼠伤寒沙门菌肠炎跃居首位,且多源于医院内感染.病源菌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往往病程较长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该病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用四神丸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7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feng  王晓东 《中医杂志》1990,31(5):30-31
1988年3月19日至25日,我院新生儿病室发生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SalmonellaTyphimurium Infection简称STI)的暴发流行。本病传播迅速,病情危重复杂,腹泻顽固难治,预后凶险严重,新生儿病死率高达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治沙门氏菌感染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均有伤寒之病名,然各有其义。中医之伤寒泛指感而即发的外感病证,西医之伤寒则是感染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沙门氏菌感染范畴;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发热、呕吐、泄泻、袭隋淡漠、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及肝脾肿大等。沙门氏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雨湿较盛之季发病率最高。沙门氏菌感染按辨病归属于中医温病之“湿温”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感受湿热邪毒;基本病因乃由湿热两邪相搏而成。湿作为致病因素又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内湿根由于脾,脾虚水湿不运,三焦气化决渎功能失常,致水湿滞留,此时若外加饮食不洁或感受湿热外邪,内外相引而发为本病,正如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所言:“太阳内伤,湿热停聚,客邪再生,内外相引,故为湿热”。说明了内虚感受外邪是本病成因之关键。笔者按中医“湿温”辨证论治,运用连朴饮为主方对沙门氏菌感染患者辨治十余例,疗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1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伤寒沙门氏菌 ( S.tgphimurium)感染引起小儿腹泻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引起暴发流行屡见报道。我院自19 94年 1月~ 1998年 1月 4年共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 117株 ,占粪便标本培养总数的 2 .2 3% ( 117/ 52 36) ,现将其生化、血清学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全部菌株由本院门诊、病房送检粪便标本中分离而得 ,部分菌株经省市防疫站鉴定。1.2 培养方法1.2 .1 增菌培养 :取送检标本于亚硒酸盐 ( S.F)增菌液置 37℃培养 16~ 18小时。同时取送检标本直接划线接种 S.S平板一个 ,至满 2 0 0份止。以后…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对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于1987年对曾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且经细菌学证实的20例患者,采用自拟“清热燥湿汤”治疗观察,竟获良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1989年10月~1990年2月对收治的41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病儿分别采用西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分析 1.一般资料:本文41例均经大便分离培养及血清学鉴定确诊。男31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1个月,最大者7岁;其中1~3个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2013年7月本市发生的因进食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鉴定标本之后,进行病原检验及分离鉴定。结果:亚硫酸铋琼脂(BS)培养基产生表面光滑、圆形突起半透明或无色透明,并且边缘光滑带有黑色中心的中等菌落。结论:患者血清与分离出的沙门氏菌的凝集效价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虎梅汤治疗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并与西药抗生素进行比较,结果在治愈率、止泻时间及疗程方面,虎梅汤均明显优于抗生素。实验研究证明,虎梅汤对鼠伤寒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大肠杆菌,故不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8.
董燕燕 《北京中医》2003,22(2):27-27
近年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跃居首位 ,且多源于医院内感染。病源菌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 ,往往病程较长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自1998年以来 ,对该病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者 ,在中医辨证基础上 ,用四神丸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 ,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 7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例患儿中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4 0天~ 10个月。首发症状为腹泻者 3例 ,继发于肺炎者 4例 ,合并营养不良者 2例。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 ,多为每日 7~ 10次 ,重者达 2 0余次。性状多样易变 ,常为黄、绿稀水便 ,伴少许粘液及未消化…  相似文献   

19.
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按其主要症候群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伤寒型是因感染了非伤寒沙门氏菌后,产生类似伤寒临床表现的一种证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6例,疗效较佳,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均符合伤寒型沙门氏菌感染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8岁~23岁15例,24岁~30岁7例,31岁~40岁4例,平均31.4岁;病程3~5天。对照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0岁~23岁13例,24岁~30岁5例,31岁~40岁2例,平均27.6岁;病程2~4天。 1.2 感染途径 治疗组中来自同一流行地区18例,近…  相似文献   

20.
对21例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西医予抗感染、补充电解质及能量合剂等对症处理,中医以祛暑化湿、升清降浊、调畅气机为法,方用王氏连朴饮和藿香正气散加减。全部患者均于治疗3~5d后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