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手术方式及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对不同分期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我科3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方式,其中经腭进路8例;鼻内镜手术9例;鼻侧切开术7例;面中掀翻+LefortⅠ2例;面中掀翻+同侧上颌骨拆装2例;颅面联合进路患者3例。19例术前行超选择性瘤体供血动脉栓塞。结果术中出血量为200~3000ml,平均1060ml,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85ml,未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400ml。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复发1次2例,复发2次1例。结论术前行CT或MRI检查对于选择合理的手术进路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术前行血管栓塞对减少术中出血量;应以利于完整切除、创伤小、功能保护好和美容效果佳为原则,根据肿瘤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何政  张学军 《江西医药》2005,40(10):651-652
2001年9月我院收治1例鼻咽巨大血管纤维瘤。行选择性颌内动脉栓塞后再行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4岁,因右侧鼻塞1年,于1985年10月18日入院。查体:体温36.2℃,咏搏76次/min,血压16.0/10.6kPa。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心肺正常。鼻外形正常,右鼻腔通气不畅,右鼻腔后上方可见灰白色肿物,表面光滑、麻黄素收缩反应差、右下甲肥大、左鼻腔正常。副鼻窦片见右鼻腔密度略增高。实验室检查:血象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一院诊断为右侧鼻息肉。住院后,于1985年10月20日在表麻下行右侧鼻息肉摘除术。术中用鼻息肉圈套器经右鼻孔伸入圈套其  相似文献   

4.
我院先后收治鼻咽部血管纤维瘤11例,男8例,女3例,均作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术前准备 术前应备血600~900ml,术前3日给予维生素C和维生素K,如合并感染,需用抗生素。应用雌性激素,达到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5.
王文慧  员彭年 《云南医药》1990,11(6):347-349
本文就我科从1954年以来收集到较完整并经手术治疗的鼻咽血管纤维瘤共38例,结合文献资料对本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青少年鼻咽血管纤维瘤分期标准。该标准充分考虑了外科术式(鼻内镜),颅内侵犯的范围以及颈内动脉分支血管供应的范围、程度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综合考虑肿瘤侵犯颅底的范围以及肿瘤的供应血管密度进行分期,与现行其它鼻咽血管纤维瘤分期标准作比较。手术失血量、手术次数、肿瘤复发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74%的患者有颅底侵犯。51%的患者观察到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后,残余的高密度血管供应均来自颈内动脉分支。这些栓塞后残余颈内动脉分支按密度归于Ⅳ期和Ⅴ期,决定了术中失血量多少,故Ⅳ期和Ⅴ期需联合其它手术方式,以避免病变残留或肿瘤复发。结论肿瘤大小和鼻窦受累对预测内镜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影响较小。本文论述的青少年鼻咽血管纤维瘤分期标准主要包含两个因素:颅底扩展途径以及肿瘤供应血管分布情况,其决定了手术方式、路径。相较其它分期标准,本文分期标准更能准确预测治疗应对措施(手术失血量、是否变通手术方式)以及肿瘤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变传统手术入路,寻求创伤更小、不影响颅面骨生长、避免功能损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术式。方法:2003~2007年我院收治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11例,均在鼻内镜辅助下手法钝性分离行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结果:11例鼻咽血管纤维瘤均顺利切除,平均出血量650 mL,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月至4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法钝性分离对鼻咽血管纤维瘤尤其位置深达翼腭窝、颞下窝且暴露差者的切除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鼻咽血管纤维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血管纤维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鼻咽部良性肿瘤,常发生于16~25岁的男性青年,瘤中含有丰富的血管,极易出血,故又名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瘤纤维。其原因不明,起源于颅底筋膜或鼻咽顶后侧壁或临近咽上缩肌的筋膜,肿瘤生长扩张能力强,又有凶猛的大出血,故病理上虽属良性,但生物学特性倾向于恶性。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而无法找到有效控制其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鼻咽血管纤维瘤(JNA)是耳鼻咽喉科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全部头颈肿瘤总数的0.05%~0.5%[1].患者绝大多数是青春期男性[1].其本质是血管错构瘤,虽是良性肿瘤,但因破坏颅底骨质并累及周围软组织结构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组织来源等尚不清楚.本病通过症状、局部检查、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不难.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放射治疗、激素、硬化剂等是辅助手段.近年来,治愈率明显提高,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死亡病例罕见报道,由于发病部位深在,加之其组织学特性所定,手术难度较大并容易发生并发症[2].我科自1998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41例患者,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阳  陈明 《福建医药杂志》2005,27(3):166-168
鼻咽纤维血管瘤(juvenile nasopharyngeal angilfibroma,JNA)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14~25岁男青年,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其起源于蝶腭孔上缘腭骨蝶突和蝶骨翼突的交界处,仅占头颈肿瘤的0.5%。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严重鼻出血和持续性鼻塞,但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面部的畸形、眼球突出、失明、颅神经麻痹,颅内侵入率达10%~20%,年轻者比例更高,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经侧鼻切开术,经硬腭进路并在下颌骨中部行下颌骨切开术,  相似文献   

11.
12.
周明强  刘金碧 《贵州医药》2001,25(2):167-168
鼻咽血管纤维瘤是耳鼻咽喉科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解剖部位深在、隐蔽,血运丰富,术中出血渗血较多且较难控制,严重妨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也给手术操作带来很大的危险。笔者总结近年来我院所做的内窥镜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发现使用压宁定控制性低血压麻醉者,术中出血渗血明显少于未降压者,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内窥镜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共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8~60岁,其中行压宁定控制性降压者(简称降压组)8例,未施行控制性降压者(简称对照组)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对脑血管畸形病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脑血管畸形病患者86例,将他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脑血管畸形病变的位置注入栓塞材料,注入后再次进行血管的全脑造影,而对照组患者在显微镜下对畸形血管进行切除和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对患者在治疗后进行2~10个月的随访,统计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ADLV为2例,ADL1V为2例,ADL川为5例,ADLII为14例,ADLI为20例。对照组,ADLV为21例,ADLIV为15例,ADL川为3例,ADLII为2例,ADLI为2例。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性高于用普通外科手术对脑血管畸形切除的方法,所以建议在,临床对脑血管畸形病的治疗,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均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成功率为100%。余下8例患者采用单侧子宫动脉栓塞术,6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立即止血。术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再次出血症状。结论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显著疗效,其中子宫动脉栓塞具有显著的治疗显著,可快速、彻底止血,并可保留子宫,可作为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及鼻内镜下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手术切除均行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栓塞,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或咽升动脉,栓塞物为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结果鼻咽纤维血管瘤栓塞后90%肿瘤血供完全消失,栓塞后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栓塞后3~5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前出血,对于Ⅰ~Ⅲ期病变,于栓塞术后再行鼻内镜直视下切除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年来对15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顽固性鼻出血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双侧颌内动脉栓塞,取得显著的止血效果,现将治疗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肾动脉介入栓塞在肾癌手术切除前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例肾癌患者进行手术前选择性肾动脉栓塞,选用明胶海绵微粒,栓塞程度达动脉主干。结果经栓塞后手术切除可使手术中剥离容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切除率。结论术前肾动脉栓塞是肾癌手术切除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cA)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ICCA患者采用MicroPlex、GDC、EDC或Orbit弹簧圈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1.5h。随访2个月~4年,7例恢复良好,1例留有轻度偏瘫。结论栓塞方式与动脉瘤所在区段有关。对位于第1段和第5段的囊状PICCA,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导管拔除时间、乳酸水平、葡萄糖水平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动眼神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鞍.05)。2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试验组患者乳酸水平、葡萄糖水平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术后共9例(30.0%)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康复,对照组共8例(29.6%)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康复,2组患者康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9, P >0.05)。试验组患者脑水肿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80例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比较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