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诱发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有60例为低血压患者,另外60例为无低血压患者,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低压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低于无低压组患者,而血NT-proBNP水平、血β2MGP水平、超滤率等指标均高于无低压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浆白蛋白、血NT-proBNP水平、血β2MGP水平、超滤率等是诱发低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上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低血压的风险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将40例随机分为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两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的病因、透析时间、透析前的干体重、超滤量等差异.结果 通过观察和测定患者的干体重、超滤量、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和左室质量指数的情况,两组患者的干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超滤量、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C反应蛋白、左室质量指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滤量、C反应蛋白和左室质量指数低血压组高于非低血压组,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低血压组低于非低血压组.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通常与严重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炎症状态、左室肥厚及超滤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应积极预防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原因及防治。方法选择14例血液透析低血压者 (低血压组), 与17例无低血压患者 (对照组) 进行相关因素比较, 并对低血压组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 低血压组与对照组对比,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 (FUV) 及超滤率 (FUR) 较高 (P<0 .01); 而血钠、血红蛋白 (Hb)、血浆白蛋白 (Alb)、血肌酐 (Scr) 及尿素氮 (BUN) 较低 (P<0 .01)。(2) 低血压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 监控体重增长, 调整透析模式, 采取综合治疗可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血透相关低血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关注高发人群, 可防治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的观察以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112例血液透析患者,从患者年龄、原发疾病、降血压药、超滤量4方面分析产生低血压的原因,同时探讨临床护理方法。结果年龄、服用降血压药以及透析超滤量是出现低血压的重要因素,原发疾病不是导致透析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直接因素。结论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患者,受患者的年龄、服用降压药以及超滤量≥6%等因素的影响。临床有针对性地护理可以改善低血压的发生,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低血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6例,分析低血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年龄、透析龄、透析前收缩压、透析前MAP、TC、PTH和失重干体质量比是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可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0例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分为有心血管事件组28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32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年龄、透析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收缩压和血尿酸均与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心血管事件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患者年龄、透析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收缩压和血尿酸为诱发这一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对相关指标的控制有助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钠及超滤曲线模式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对透析中血钠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例进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和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治疗5次,分别观察两种模式下患者的血压、心率、超滤量及症状发生率变化,并观察患者的血钠浓度变化.结果 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较标准血液透析模式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超滤量前者较后者明显增加(P<0.01),两组透析后血钠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明显降低了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透析模式.  相似文献   

8.
邓菲  洪大情  冯静  蒲蕾  王蔚  王莉 《淮海医药》2016,(4):416-41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事件的频率与相关原因。方法:记录观察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312例血透患者2014年33 224次HD/HDF的治疗中高危因素。结果: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有12558人次,占总次数的38.7%。合并有糖尿病、高龄、超滤/体重比值超过4%的血液透析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压事件(P<0.05),同时,高龄和超滤/体重比值与低血压事件成正相关关系。但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与低血压事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透析中无症状性低血压现象仍较为频繁,需要引起重视。同时超滤/体重>4%,糖尿病及年龄是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毒症透析患者腹水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方法: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无腹水组与有腹水组的尿素氮、透析间期体重、血浆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变化;观察透析前腹水与透析后产生腹水的体重、尿素清除指数、蛋白分解率、血浆白蛋白的变化。采取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滤过、高低钠透析、补充白蛋白、鲜血、减少肝素用量。结论:尿素氮与腹水的发生无明确关系。机体水负荷过重是腹水产生的始动因素之一,低白蛋白血症、中分子物质的潴留、肝素的使用、病毒、细菌感染与腹水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匡彬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25-25,28
目的:观察两种超滤模式对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方法: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直线式超滤模式和斜线式超滤模式进行对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次数。结果:斜线式组和直线式组透析前后低血压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采用斜线式超滤模式能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引起低血压与高血压的因素。方法 134例进行透析的患者,依照透析年限,分为<1年组30例、1~3年组35例、3~5年组32例和>5年组37例;根据超滤速度分为高超滤组70例和低超滤组64例。结果 1<1年组中引起低血压4例(13.3%),高血压8例(26.7%);1~3年组引起低血压8例(28.9%),高血压7例(20.0%);3~5年组中引起低血压10例(31.3%),高血压4例(12.5%);>5年组中引起低血压15例(40.5%),高血压4例(10.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超滤组引起低血压22例(31.4%),低超滤组低血压11例(1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中,透析年限与血液透析时发生高血压和低血压相关性显著,超滤速度与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相关性显著,而性别、年龄、血流量、透析器通量等因素与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或高血压没有相关性。结论由于透析年限增加,透析时低血压几率逐年升高,高血压几率却逐年下降;超滤速度与透析中低血压有相关性,超滤速度≤10 ml/(kg·h)时可降低透析时低血压几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斜线式超滤模式防止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春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6):443-445
目的:探讨斜线式超滤模式防止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4例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17例,分别采用斜线式超滤模式与常规直线式超滤模式进行血液透析各306例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超滤量、血压、心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超滤量、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发生低血压43例次(14.05%),观察组发生低血压6例次(1.9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滤量较大的患者采用斜线式超滤模式并选择相应的钠曲线能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回输与留置腹腔引流管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腹水的疗效。方法统计2005年以来,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合并腹水治疗的患者共27例,分成试验组(腹水超滤回输组15例)和对照组(留置腹腔引流管组12例),试验组借助血透设备将腹水超滤后回输体内。对照组采用留置腹腔引流管定期放腹水。监测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干体重、腹围、血肌酐、尿素氮、B型钠尿肽水平。结果腹水超滤后回输法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干体重等方面优于留置腹腔引流管法( P <0?.05),无明显感染、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结论腹水超滤回输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腹水的治疗有明显疗效,且安全、经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透析中心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近2年来的透析情况,分析患者年龄、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原发疾病、失重与干体重比、血红蛋白、透析频率等因素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关系。结果 76例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9732例次,低血压发生1233例次。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透析例次,其失重干体重比为0.041±0.0091,明显高于未发生低血压组的0.032±0.0078。年龄超过65岁、患糖尿病肾病、透析频率低的患者在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未发现血红蛋白水平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高龄、糖尿病肾病、高的失重干体重比、低透析频率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左卡尼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肉碱缺乏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浆肉碱水平及静脉补充左卡尼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透析中心38例病情稳定、透析半年以上的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应用放射化学酶法检测血浆游离肉碱水平,并于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静脉推注左卡尼丁1g,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5ml,连续3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体力、精神状态、食欲、恶心症状、透析耐受性、透析中肌痉挛与低血压的发生均有显著改善,血浆游离肉碱水平明显上升,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透析后静脉补充左卡尼丁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肉碱缺乏症。  相似文献   

16.
陈婷  周宏久  梁秀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12-211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发作性低血压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27.94%;60岁以上较60岁以下,常温标准透析液较低温高钠透析液,阶梯式超滤模式较恒定、BVM控制超滤模式,超滤量>3kg较超滤量<3 kg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高(x2=9.87、81.22、171.02、130.12,均P<0.01).结论 原发病、年龄、温度、透析液钠浓度、超滤模式及超滤量均与低血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的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维持性血透患者选择最佳血液净化方式。方法:选取某院血透室维持性血透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组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血清钙、磷、β2-微球蛋白(β2-MG)、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间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HD+HDF组和HD+HP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磷、β2-MG、iPTH和FGF-23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钙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HD组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HD组比较,HD+HDF组和HD+HP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β2-MG、iPTH和FGF-23的水平均较低(P0.05);与HD+HDF组比较,HD+HP组治疗后血磷、β2-MG、iPTH和FGF-23的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和钙的水平在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滤过均可有效清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大分子毒素,其中以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效果最佳,对改善尿毒症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单纯程序超滤对容量负荷过度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2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2组,单纯程序超滤透析组(A组,n=36)和标准透析组(B组,n=36)。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透析中、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不同时间段及总时间内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程序超滤模式可有效预防过度容量负荷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研究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血液透析中钠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50例进行自身对照,第1、2个月进行普通的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第3、4个月进行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两组透析前血压、血钠浓度、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过程中血压、体温和透析后血钠浓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在患者中应用,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止低血压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组和常规血液透析(CHD)组,各25例,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分别于人组时、6个月、1年后采血测定患者透析前后血浆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血浆白蛋白(Alb)以及血红蛋白(Hb).对比分析2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方式对低分子溶质BUN、Cr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D组血Alb、β2-MG 及Hb均较CHD组明显改善;2组患者透析前的血脂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1年后,HPD组患者TC、TG、LDL-C和Lpa均低于CHD组,而HDL-C高于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各监测时点的血脂变化均存在组间、组内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血脂紊乱无改善,且有加重作用,高通量透析可以明显改善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