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叶华  黎雪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81-1182
目的 观察太极扣精密附着体对牙列游离缺损病例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为23例牙列远中末端游离缺损患者制作精密附着体义齿35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3~12个月的临床观察,95.6%以上的患者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性、咀嚼效率、美观性、舒适性表示满意.对94颗基牙进行检查,无叩痛、无松动,影像检查未见支持组织明显改变,其中5颗基牙龈缘红肿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具有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许少平 《江苏医药》2012,38(12):1458-1459
目的 探讨MK-1精密附着体修复后牙游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K-1精密附着体对215例后牙游离缺损患者制作附着体义齿,临床随访19-22个月,对义齿使用效果和基牙、牙槽嵴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15例患者对附着体义齿固位、咀嚼功能、美观、舒适度等均满意,基牙无松动、无叩痛、无根尖周病变、无牙槽骨吸收.结论 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陈汝军 《医药世界》2010,(8):898-898,900
目的观察栓体栓道式附着体在牙列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修复26例牙列缺损患者,对其进行6~40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 26例患者使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后,美观效果理想,固位稳定效果良好,基牙无松动,未见牙槽骨吸收增加。结论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快套式精密附着体修复牙列单端游离缺失的设计原理、适应证选择、制作程序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10例单侧游离缺失患者,对侧同时也缺失前磨牙或磨牙。利用快套式附着体进行义齿修复,追踪随访,分别从主观感觉、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临床随访1年,10例患者义齿固位良好,行使功能佳,美观舒适,基牙及牙周组织健康。结论快套式精密附着体在单端游离牙列缺失修复中疗效较好,较传统义齿有较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张琦 《中国医药指南》2014,(17):159-160
目的探讨栓体栓道式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牙列缺损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8例牙列缺损患者采取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修复的方式,然后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结果 98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修复后,附着体义齿稳定性良好,基牙也没有松动现象,牙槽骨吸收也正常,而且牙齿看着更加美观。结论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是比较理想的,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牙列缺损患者进行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不同类型的牙列缺损患者分别采用球帽式附着体,磁性附着体,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以及套筒冠义齿修复,对义齿的固位、稳定、美观性及患者使用满意度进行临床定期随访。结果 30例病例经过1~3年的临床观察:1例基牙出现继发龋,给予对症治疗重新粘固内冠后,义齿行使功能良好。3例15个月后基托与黏膜间不密合,给予重衬处理后义齿使用良好。1例磁性附着体使用2年活动义齿支架处断裂,其余附着体义齿均获得良好的支持稳定效果,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提高,美观要求达到满意。结论附着体义齿对于牙列缺损患者的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附着体义齿是指使用附着体结构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修复提供固位和稳定的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固定义齿、可摘义齿、覆盖义齿、种植义齿等修复治疗中。根据附着体的精密程度、固位原理、制作工艺、放置在基牙上的位置等划分为不同类型。球帽附着体是精密附着体的一种,属弹性附着体,其弹性尼龙帽的下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弹性附着体在牙列远中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栓道式弹性附着体修复远中游离缺失患者35例,观察弹性附着体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及美观等功能的恢复。结果栓道式弹性附着体稳定性好,咀嚼效率高,无卡环显露、美观,观察2.5年义齿无变化。结论栓道式弹性附着体是远中游离缺失理想的修复固位体。  相似文献   

9.
李宏斌  高平  殷恺  周晖  孙迎春 《天津医药》2003,31(9):606-607
附着体可提高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延缓牙槽嵴的吸收 ,减少卡环的暴露 ,增加义齿的美观效果 ,已在远中游离端缺损的修复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1]。游离端义齿远中无基牙支持 ,承受牙合力时应力的分布较为复杂。笔者采用有限元法 ,设计建立包括精密附着体修复的下颌KennedyI类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按照不同数量基牙的设计对模型进行修改 ,模拟正中牙合和侧方牙合 ,对远中基牙的牙周支持组织进行应力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主要设备成人下颌骨标本 ,骨质正常 ,C76和D67缺失 ;McCollum附着体(德国) ;Bayer牙托粉(上海) ;螺旋CT (GECTI,…  相似文献   

10.
探讨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中辅助进行牙周病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例伴有牙周病的牙列缺损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利用口内残根残冠制作磁性附着体可摘义齿进行牙列缺损的修复,同时利用牙周夹板进行松动牙固定。结果患者对义齿固位、稳定性及咀嚼功能表示满意,松动牙恢复良好的稳固度,总有效率96.30%。结论利用残根残冠制作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可同时进行牙周病患牙的夹板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度高,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牙列缺损行覆盖义齿修复的患者,观察通过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固定力和咀嚼效率的改变情况,同时对语言功能影响、义齿外观及舒适程度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患者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固定力明显增大,与磁性附着体修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69,P=0.0000);患者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咀嚼效率也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814,P=0.0000);患者磁性附着体修复后舒适度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52,P=0.0209);患者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外观满意度也明显增大,与磁性附着体修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93,P=0.0000);患者磁性附着体修复后语音评价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38,P=0.0007);76患者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出现牙龈炎1例,根面龋2例,义齿折裂1例,未出现修复体脱落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3%.结论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有效,可以增强固定力,提高咀嚼效率,修复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安全性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8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11年2年~2012年12月门诊的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患者,都采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结果经过修复后,有效率为97.5%,基牙松动度得到明显改善,与修复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修复后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及牙体缺损临床多见,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治疗稳定良好,改善牙齿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对中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有重度磨耗进行咬合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1例有牙列缺损且伴有重度磨耗的中老年人辅以俄亥俄型咬合板、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等序列治疗,重建中老年人咬合功能。客观临床检查及问卷调查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经过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等序列咬合重建治疗,患者主观感觉满意,修复前牙周膜增宽的基牙,修复后牙周膜宽度基本恢复正常,修复后基牙牙槽嵴顶高度未见降低,部分角形吸收牙槽骨可见牙槽嵴顶高度增加。结论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可有效地重建正常的咬合关系,使口颌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中老年伴有重度磨耗的牙列缺损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临床牙列缺损患者三维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建立临床牙列缺损患者三维数字化可摘局部义齿的数据库,为临床可摘局部义齿专家库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选择40例kennedyI-IV类上下颌牙列缺损患者,常规牙体预备、模型观测、模型处理、获取牙列缺损牙颌模型及人工牙的三维数字化数据、进行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基托的三维设计组成可摘局部义齿数据库。结果完成了40例临床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的计算机三维设计,初步建立了数据库。结论临床可摘局部义齿三维数据库的建立为临床可摘局部义齿专家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霜△  闫卉 《天津医药》2018,46(2):195-198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130 例肯氏 Ⅰ、 Ⅱ类牙列缺损患者, 按口腔内余留牙和牙槽嵴黏膜条件相近、 肯氏分类及亚类相同的 2 例为一对, 分为 65 对, 均分为临床路径组和传统修复组。比较 2 组的适应期调改次数, 适应期结束后咀嚼是否有力, 咀嚼时游离端基托是否存在肉眼可见活动度、 基牙龋坏、 基齿松动和食物嵌塞情况。结果 临床路径组在适应期调改次数低于传统方法组[1.0 (1.0, 2.0) 次 vs. 3.0 (2.0, 4.0) 次]; 适应期结束后调改后咀嚼有力的比例 (93.85% vs. 76.96%) 高于传统方法组, 出现肉眼可见动度 (0 vs. 15.38%)、 基牙龋坏 (1.54% vs. 13.85%)、 基牙松动 (0 vs. 12.31%) 及食物嵌塞 (1.54% vs. 15.38%)比例均低于传统方法组 (均 P<0.05)。结论 临床路径可以提高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遵循临床路径方法制作可摘局部义齿能够减小功能状态下义齿的不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Bicon短种植体修复第二磨牙缺失的疗效。方法以非种植义齿侧为对照组,采用吸光度法测定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10例Bicon短种植体修复第二磨牙缺失患者种植后的咀嚼效能。同时对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咀嚼功能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Bicon短种植体单冠的咀嚼效能与其咀嚼功能问卷调查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Bicon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的咀嚼效能与天然牙列无统计学差异(P〉0.05),咀嚼效能的测试与患者的主观评分并不相关(W=0.141,P〉0.05)。结论 Bicon短种植体单冠修复第二磨牙的咀嚼效能与天然牙列咀嚼效能相似,绝大多数患者对咀嚼功能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经分别戴用胶托式可摘局部义齿和铸钛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及余留牙患根龋发病率。方法对32例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分别制作18例胶托式可摘局部义齿和14例铸钛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并对戴用前和使用2年后的基牙及余留牙进行根面龋观察。结果戴用铸钛支架义齿、胶托义齿两年后的根龋指数(root caries index,RCI)分别是4.1%、7.4%,(P<0.05)。结论使用铸钛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基牙和余留牙根面龋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体牙移植术在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1例患者将自身无功能牙或埋伏的阻生智齿拔出进行根管治疗后移植到牙列中缺牙部位,行自体牙移植术,并连续观察3年.结果 16例患者的移植牙稳定,牙周组织健康,牙齿形态美观,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4例患者的移植牙稳定性略差.但仍能行使咀嚼功能;1例无效.结论 自体牙移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采取种植牙修复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牙列游离端缺失患者,以其就诊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活动义齿修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种植牙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治疗前后牙槽骨骨吸收量及语言功能评分、咀嚼功能评分、美观度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调查表(QOL)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牙槽骨骨吸收量为(0.47±0.15)mm,对照组牙槽骨骨吸收量为(0.46±0.17)m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槽骨骨吸收量为(0.51±0.15)mm低于对照组的(0.65±0.12)mm,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度评分分别为(9.71±0.21)、(8.86±0.35)、(9.26±0.3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2±0.63)、(6.11±0.42)、(7.35±0.4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QOL评分为(64.40±10.21)、(85.64±7.69)分,对照组治疗前后QOL评分为(63.54±10.15)、(70.25±8.36)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牙修复法对牙列游离端缺失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和语言功能,减少牙槽骨骨吸收量以保证种植牙稳定性,且美观度更显著,因此该种修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