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采用卵巢切除合并脑缺血再灌动物模型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脑缺血再灌损伤中雌激素与内皮素 3(ET 3)相互关系。方法 :将 5 4只成年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 :①缺血再灌组 (IR)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7min ,再灌 1,3,5 ,14d (每个时间点 ,n =6 ) ;②卵巢切除 /缺血再灌组 (OVX/IR) ,在缺血再灌前1周作卵巢切除术 ,再灌 1,3,5 ,14d (每个时间点 ,n =6 ) ;③假手术对照组 (n =6 )。结果 :对照组海马CA1区可见少量散在分布的ET 3免疫阳性细胞 ,实验组各时间点ET 3免疫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多 (P<0 .0 1)。缺血再灌 1d时 ,OVX/IR组ET 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 ;5d时 ,OVX/IR组和IR组ET 3阳性细胞数达高峰。结论 :本实验提示雌激素可能在缺血再灌的早期参与对ET 3的调控 ,对神经元存活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组(IHHP);缺血/再灌注组(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 IHHP2+ 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4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4+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6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6+ I/R).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脑缺血后8 min行再灌注.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及锥体神经元密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与Sham组相比,单纯性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海马组织形态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I/R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损伤明显,存活的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细胞明显缺失.I/R组与Sham组相比,组织学分级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4次和6次+ I/R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均明显改善,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存活神经元密度值均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其中IHHP4+ I/R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间歇性低压缺氧本身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损伤作用,但可对其后短期内发生的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适当的预处理是诱导有效脑保护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术后1天神经细胞水肿,核深染现象明显;7天后神经元密度减轻(P<0.05),15天时以上病理损伤逐渐加重.治疗组在第1、7、15天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损伤均轻于模型组,神经元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益肾降浊汤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损伤,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底肿瘤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时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是否合并CVS,将34例颅底肿瘤术后患者分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后不同时点血浆ET-1的浓度,同时动态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判定患者CVS情况。同期选择10例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颅底肿瘤术后1d内血浆ET-1水平开始升高,5~7d达高峰,随后含量又逐步降低,14d时接近正常水平。2术后3组患者血浆ET-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痉挛组血浆ET-1水平高于非痉挛组(P<0.01),症状性痉挛组高于无症状痉挛组(P<0.01)。3术后5~7d时CVS患者达最高峰,14d又明显减少。4术后7dCVS与血浆ET-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21,P=0.002)。结论:颅底肿瘤术后血浆ET-1升高可能是引起CVS的重要因素,可作为术后CVS的一种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条件性恐惧消退后1周内海马CA1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的变化,探索其在恐惧消退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 分为正常组(6只),消退对照组(3组,每组6只)和24h消退组(3组,每组6只).在消退训练后不同时间(消退后第1,3,7天)进行消退保持测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CDK5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软件计数CDK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 (1)大鼠在恐惧消退后的第1,3,7天消退保持成绩整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4h消退组在消退训练后第1天[(15.62±10.28)%]、第3天[(20.58±7.79)%]的不僵立时间百分比均比正常组[(75.60±2.51)%]显著降低(P<0.01);在消退训练后第7天,24h消退组[(71.04±11.65)%]的消退保持成绩比消退对照组[(35.48±12.37)%]显著增加(P<0.01).(2)24h消退组CDK5阳性细胞数在消退后第1天[(24.94±5.20)个]、第3天[(32.25±6.14)个]、第7天[(33.28±6.56)个]均比正常组[(15.60±2.90)个]显著升高(P<0.01);24h消退组在消退后3d、7 d,比消退对照组[(25.09±4.83)个,(26.70±4.57)个]显著升高(P<0.01;P<0.05);24h消退组内,1 d组显著低于3d组(P<0.05)和7d组(P<0.01).结论 在恐惧消退训练后1~7d内,海马CA1区CDK5可能参与了恐惧消退早期的保持.  相似文献   

6.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相关分子表达的时间过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过程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方法:在四血管阻断法(4VO)诱导全脑缺血模型上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脑组织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及VCAM-1水平。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3-14d海马CA1区产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皮层NR1和NR2A亚单位表达分别于再灌注后1和3d显著增加,NR2B亚单位在1-3d也显示较高水平;海马NR1亚单位表达在1d明显下降,以后呈进行性升高,于14d达高峰;NR2A和NR2B表达有相似的趋向并于7d明显增加。海马和皮层VCAM-1分别于再灌注后3和7d表达明显上调。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皮层和海马的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NR1、NR2A和NR2B)及粘附分子VCAM-1有不同变化;干预两者的表达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巴胺D1,D2受体激动剂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I/R)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前脑I/R模型,缺血时间5 min.动物分为假手术组、I/R组、SKF-38393组、培高利特组.分别于再灌注1天、3天及7天行开阔法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查CA1区神经元凋亡.结果 行为学检查结果显示,I/R组再灌注各时间点沙土鼠探索活动较假手术组明显活跃(P〈0.05),培高利特组探索活动较I/R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及TUNEL结果显示, 培高利特组再灌注3天及7天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较I/R组增多(P〈0.01),凋亡细胞较I/R组减少(P〈0.05).预先应用SKF-38393对以上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能减轻脑I/R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动物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应用重型颅脑损伤时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8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针,伤后第1,3,5,7天采血,用特异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含量.并与对照组(46例)进行对照.结果:第1天,2组病人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3天,2组病人血浆ET均比第1天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5天,2组病人血浆ET继续下降,但两组仍有差异(P<0.05);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浆内皮素的水平,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保护肝肾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高氧诱导新生大鼠脑损伤模型,探讨高氧对新生大鼠脑组织中钠尿肽受体-环磷酸鸟苷(NRP-cGM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氧模型组,每组30只。高氧模型组大鼠置于自制高氧箱内(氧浓度>85%)吸入氧气7 d;对照组大鼠置于同一室内常压空气环境下,持续吸入空气7 d。高氧暴露1、3和7d时,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取脑组织,检测2组大鼠体质量;HE染色法观察2组大鼠脑组织形态表现;透射电镜下观察2组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大鼠脑组织中钠尿肽受体A(NPR-A)和钠尿肽受体B(NPR-B)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2组大鼠脑组织中cGMP水平。结果:高氧暴露1、3和7d时,高氧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E染色,高氧暴露3d时,光镜下可见高氧模型组大鼠海马锥体细胞体积缩小,排列稀疏;高氧暴露7d时,高氧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出现深染皱缩,细胞与周围分界不清。电镜下形态表现,高氧暴露3d时,高氧模型组大鼠线粒体双层膜结构破坏,少许嵴消失,线粒体及突触数量减少;高氧暴露7d时破坏进一步加重。Western blotting检测,高氧暴露1、3和7d时,高氧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NPR-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仅高氧暴露1 d时大鼠脑组织中NPR-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LISA法检测,高氧暴露1、3和7d,高氧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GM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RP-cGMP信号通路参与了高氧诱导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低温(33℃,4h)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海马CA1区Bax表达变化的关系,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常温再灌注组(IR)、低温假手术组(HSH)、低温再灌注组(HIR),每组根据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2h、4h、1d、3d、5d)又分为5个对应的亚组(/Z=6)。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迷宫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海马存活细胞,免疫组化检测Bax在海马CA1区的动态变化。结果4h亚低温可显著减少缺血沙土鼠1d、3d、5d的探索活动及CA1区的凋亡细胞,增加存活细胞,抑制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ax的早期表达(2h、4h、1d)。结论4h亚低温对沙土鼠5min前脑缺血有确切的保护作用,抑制海马CA1区缺血/再灌注早期Bax的表达可能是其减少海马细胞凋亡、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