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氦氖激光照射对豚鼠表皮郎格尔汉斯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氦氖激光照射豚鼠表皮郎格尔汉斯细胞后对其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耳肿试验和同种异体表皮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反应方法观察氦氖激光照射对豚鼠表皮郎格尔汉斯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结果:在耳肿试验中,1.16J/cm2,2.32J/cm2和4.65J/cm2剂量均增加豚鼠的耳叶厚度,以2.32J/cm2最显著。在同种异体表皮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反应中,0.59J/cm2,1.19J/cm2和2.37J/cm2剂量均增强郎格尔汉斯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一定剂量的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可增强郎尔汉斯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  相似文献   

2.
氦—氖激光对离体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认识氦-氖激光的生物效应。方法:分别用17.27J/cm^2,34.54J/cm^2,69J/cm^2剂量的氦-氖激光照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隔天1次,共6次。照射结束后47,72,96小时对8组细胞进行增殖实验分析。结果:3组细胞增殖加快(P〈0.05),1组降低(P〈0.01),4组无差异(P〉0.1),所有数据经秩和检验表明,氦-氖激光照射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u=1.6158,  相似文献   

3.
氦氖激光对兔胫骨骨折愈合微血管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对兔胫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家兔20只,双侧胫骨中段制作骨折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左侧采用氦氖激光照射,功率密度6.37mW/cm2,能量密度3.82J/cm2,10分钟,每日1次,连续10日,右侧不予照射为对照组。于术后第5,10,20,30天分4批处死动物,每批5只,采用血管墨汁灌注切片法,光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微血管重建比对照组加快。结论:氦氖激光照射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氦氖激光照射大鼠心前区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应用不同剂量的氦氖激光照射成年Wistar大鼠的心前区,研究低能量激光对血液流变的影响,为氦氖激光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就用10.3J/cm^2,20.6J/cm^2、60.5J/cm^2三种剂量照射成年和幼年大鼠心前区,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能量密度为60.5J/cm^2的氦氖激光照射,能降低成年鼠的血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增强其红细胞变形性,延长红细胞聚集时间。结论 氦氖激光照射  相似文献   

5.
氦—氖激光照射对脾T细胞转化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能量密度分别为3.9J/cm^2、7.8J/cm^2、19.5J/cm^2和He-Ne激光照射小鼠脾区,观察其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He-Ne激光照射小鼠脾区后,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辅助性T细胞(TH)均显著增加,抑制性T细胞(Ts)显著减少,尤以7.8J/cm^2、19.5J/cm^2组最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短波紫外线(UVC) 照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2(IL- 2) 、IL- 12 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50 mJ/cm2 ,200 mJ/cm2 和400 mJ/cm2 不同剂量的UVC照射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24 小时后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细胞凋亡及IL- 2 、IL- 12的含量。结果 200 mJ/cm2 、400 mJ/cm2UVC 照射可明显诱发细胞凋亡(pg/ml) ,分别为45 .68 ±1.35,46 .62 ±1.02;照射后IL- 2 含量(pg/ml)明显下降(分别为176.88±6 .97 ,174.10 ±5 .36),与对照组(sAPO- 1/Fas 41.09 ±1 .69 ,IL- 2 为192.98 ±11.97 pg/ml) 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01) ,而IL- 12 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UVC 照射可诱发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此外凋亡可能是UVC引起的IL- 2 缺失所致。  相似文献   

7.
以能量密度分别为3.9J/cm2、7.8J/cm2、19.5J/cm2的He-Ne激光照谢小鼠脾区,观察其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He-Ne激光照射小鼠脾区后,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辅助性T细胞(TH)均显著增加,抑制性T细胞(Ts)显著减少,尤以7.8J/cm2、19.5J/cm2组最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对犬动脉血栓中^125I纤维蛋白放射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紫外线(UV)的溶栓效应。方法:36只健康成年犬随机分为6组,复制左侧股动脉血栓模型,UV1、UV2、UV3(各5只)及UV+UK(8只)4组均行胸腹部UV照射1次,剂量分别为447.72mJ/cm2×800cm2,223.86mJ/cm2×200cm2,119.93mJ/cm2×50cm2,447.72mJ/cm2×800cm2,其中UV+UK组UV照射后即静脉给予UK(尿激酶)1400单位/分钟;UK组8只(只给UK),观察血栓溶解及血栓中125I纤维蛋白放射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后24小时时血栓溶通率UV1~UV3组及对照组(5只)均为0/5,UK组4/8,UV+UK组7/8,血栓溶通时间UV+UK组明显短于UK组(P<0.01);UV1和UV2组血栓放射活性在UV照射后3~9小时间显著下降(P<0.01);实验后7小时内血栓放射活性下降幅度依次为UV1组<UK组<UV+UK组(P<0.01)。结论:强红斑量UV大面积照射犬皮肤对犬动脉血栓具有较弱的溶解作用,联合应用UK并UV照射后可增强对血栓溶解效应。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波段B对脐血免疫活性和造血活性抑制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紫外线波段B(UVB)对脐血淋巴细胞和造血细胞的作用差别。方法:选择0,5,10,20,50mJ/cm2等不同剂量UVB照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分别进行活力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粒-单系祖细胞集落(CFU-GM)培养和CD34+细胞比率检测。结果:脐血细胞MLC的免疫增殖反应活性、免疫激活能力及CFU-GM数均呈照射剂量依赖性下降(P<0.01),但在10mJ/cm2照射范围内脐血免疫活性下降幅度显著高于CFU-GM。在脐血MNC悬液内加入20%小牛血清后不仅使UVB的作用减弱,还加大了UVB对脐血淋巴细胞和造血细胞失活作用的差别。UVB照射前后CD34+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UVB照射可选择性降低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活性,而对造血细胞活性影响少,提示运用UVB预防脐血移植引起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氦—氖激光对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直接照射对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麻醉状态下,切开小鼠头部皮肤,暴露颅骨及脑组织,用氦-氖激光仪垂直照射小鼠额叶皮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测定不同剂量氦-氖激光照射后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结果:激光照射各组可明显增加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以剂量为55.1J/cm^2和27.6J/cm^2组最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氦-氖激光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钬激光腔内治疗巨大膀胱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22例巨大膀胱肿瘤患者施行经尿道或耻骨上膀胱造瘘道钬激光切除术,其中2例合并膀胱结石同期行钬激光碎石.[结果]18例一次手术切除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2 min.3例多发肿瘤2例再次手术,另1例术中出血失控转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均获至少12个月随访.9例复发再次或多次行腔内钬激光手术.[结论]钬激光腔内切除巨大膀胱肿瘤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耐受好恢复快,保留了膀胱及正常排尿功能,尤为适合有蒂腔内生长的巨大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血液照射辅助治疗控制癌痛的疗效。方法对52例中晚期癌症重度痛患者在使用口服吗啡治疗基础上加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液照射治疗1周后,对疼痛缓解程度及平均缓解时间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加用激光照射组的镇痛疗效优于单用吗啡组,P<0.05,有效率分别为92%和84%,P>0.05,显效率分别为67%和46%,u=2.07,P<0.05,均数缓解时间分别为(8±3)h和(8±4)h,t=0.78,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氦氖激光血液照射治疗有一定协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波热凝对胆囊粘膜损伤修复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微波热凝对胆囊粘膜损伤后修复的形态学观察,为胆囊息肉的内镜切除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内镜下将自制微波电极对胆囊不同部位的粘膜行不同功率的热凝,定期取标本作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当微波功率在30~50mA,9秒时,胆囊粘膜凝固性坏死,继而以柱状上皮再生修复.胆囊底内镜戳孔处一期缝合后,粘膜愈合良好.结论:合适功率的微波热凝对胆囊粘膜的损伤是可逆的,微波热凝术是安全可靠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经内镜微波胆囊息肉切除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芦沙坦、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肾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血小板活化与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 6 6例 1~ 2级EH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接受芦沙坦、氨氯地平治疗 3个月 ,用药前后测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血浆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尿素氮 (BUN )、血肌酐 (Cr)、肌酐清除率 (CCR)。结果①治疗后 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 ;②GMP 14 0 ,UAER均显著下降 (P<0 .0 0 1) ,BUN ,CCR均无明显变化 ;③治疗前后UAER与GMP 14 0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8和r =0 .49) ,与血压下降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①芦沙坦、氨氯地平均能有效控制血压、减轻早期高血压性肾损害 ;②二药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对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磁脉冲辐照后大鼠小脑、海马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拟从观察电磁脉冲(EMP)辐照后大鼠小脑、海马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情况,探讨EMP所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MP辐照后大鼠小脑、海马组织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EMP辐照后1.5、24h海马中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着色变浅,照后48h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恢复至对照水平,但着色仍浅。小脑中NOS阳性细胞在照后无明显变化。结论NOS在EMP所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微波热凝后面神经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波热凝对面神经损伤的电生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60只SD大白鼠,按20W×10s,20W×20s,20W×40s,的辐射剂量,随机分为A、B、C三组。于损伤后即时、7天、40天做电生理学检测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损伤即时,各组神经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幅值均明显下降,40天时A、B组恢复接近正常,C组无明显恢复。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雪旺氏细胞基底膜破坏,髓鞘变形、崩解。结论微波热凝对面神经的损伤与辐射剂量呈正比,但当剂量>20W×20s,辐射距离<5mm,面神经可能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高能震波对家兔肝组织影响的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深入探讨高能震波对肝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早期影响,给临床预防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震波对肝脏定位作用后,取肝组织切超薄片,制备硝酸镧示踪和电镜酶细胞化学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镧示踪标记法显示镧颗粒进入了细胞及线粒体内;毛细胆管紧密连接区也出现了致密的镧沉积,并与肝细胞间隙的镧沉积物相连,表明毛细胆管紧密连接已开放。酶细胞化学技术显示肝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和毛细胆管壁上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明显减弱或消失,焦磷酸硫胺素酶(TPPase)的活性及定位也发生了改变,TPPase从损伤的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样小泡漏出进入胞浆,部分毛细胆管壁上的TPPase反应物减少。肝细胞间隙和毛细胆管紧密连接区可见TPPase反应物。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线粒体肿胀破裂,粗面内质网扩张囊泡化和脱颗粒。结论高能震波可以损伤肝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王雪燕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16-2018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72例(114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显效的比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血浆黏度和血小板粘附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言,激光治疗效果要优于药物治疗,控制好血糖和血压,适当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减轻视网膜水肿,预防和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减少并发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倍频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按技术规定的光凝范围和光凝参数采用532nm激光对本院224例415只眼的DR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局部视网膜光凝、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术前术后均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治疗后1~3个月复查视力及眼底,3个月后复查FFA结果。【结果】一次和追加光凝后,326只眼视力提高或无变化,占78.6%;89只眼视力下降,占21.4%。仍有12眼(2.9%)行玻璃体切割术,4眼(0.9%)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凝术。【结论】激光治疗DR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将348例DR增殖前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取单纯激光治疗,B组采取单纯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C组采取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总有效率为89.7%,A组总有效率为70.1%,B组总效率为34.3%,C组总有效率优于A组和B组(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D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