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史相钦 《中国卫生产业》2013,(9):125-125,127
目的分析脊柱侧弯当中运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10月,在该院诊断为脊柱侧弯的60例病患进行全脊柱多层螺旋CT扫描,再将病患原始横断面CT图像输到Philips工作站进行重建,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以及曲面以及容积重组等技术给予重建;最后分析并评价病患脊柱侧弯的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显示方法,能够从各方面将病患单个畸形锥体的失状以及冠状影像进行重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最大密度投影技术由于层次未明了,不用于诊断脊柱侧弯;容积重组技术能够全面地显示并且综合分析图像,并对外科手术的治疗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的运用对脊柱侧弯具诊断及治疗方法的制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行全脊柱扫描后的处理技术能够对脊柱侧弯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张新明 《药物与人》2014,(10):327-327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在口腔领面正畸的效果对比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i0月到2012年12月的40例口腔颌面正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实施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以厦表面遮盖法处理,研究不同图像的显示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表面遮盖法、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重建方法的图像锐利度、伪影、清晰度以及细节显示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客积重建的立体显示优于表面遮盖法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的矢状位、牙齿轴位以及冠状位重建,在解剖细节方面有显著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针对口腔颌面畸形的测量中具有不同的优势,客积重建与多平面重建联合应用针对口腔颌面畸形的数据测量以厦诊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4层螺旋CT(4-MSCT)在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40例创伤性骨折病例经X线平片检查后,应用4层螺旋CT机扫描,在重建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T)、三维重建(3D)等后处理技术,并使用此技术对40例骨关节损伤、骨关节骨折的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和研究.结果 40例在车祸、工地创伤性骨折病例,依据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T)、三维重建(3D)等后处理技术发现骨折有60处,检出率依次为67.4%,80.4%,95.6%和91.3%,差异具有显著性.MPR未显示的踝关节骨折1处和腕关节脱位1处在SSD中均获确诊,MPR显示颅骨骨折1处、骨盆骨折2处、脊柱骨折1处均在SSD中漏诊,MPR和SSD联合应用对骨折的检出率为100%.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表面和内部的骨折线,骨折的移位情况和关节内部细节等以及一些难以发现的隐匿性骨折,SSD能够从外部显示骨折线的形态、长短、走向,骨表面碎骨片的形态大小、骨折的移位等.结论 4层螺旋CT结合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可提高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性,CT重建能清楚的显示传统的x线摄片所不能直接显示的骨关节面的骨折,对于术前的骨折分类、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对骨盆复杂骨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 64排VCT对37例骨盆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输至GE ADW4.4工作站进行VR、MPR后处理重建,任意角度旋转骨盆三维图像,获得骨盆任意方位图像,详细观察骨盆复杂骨折的细节.结果 37例患者共发现骨折108处,包括关节分离骨折或脱位19处.VR、MPR重建成像均能直观、全面、准确而清晰的显示骨盆复杂骨折的立体形态、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移位方向以及骨盆变形程度.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是诊断骨盆复杂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术前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手术入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被证实的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血管造影(CTA)检查,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肺动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同时,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和栓子形态。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骨的解剖及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鼻骨扫描的患者130例,无鼻部外伤史,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成像.结果 鼻颌缝显示70例,鼻骨间缝显示32例,鼻骨孔显示40例,缝间骨2例,鼻骨变异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数据采集后能进行各种后处理重建,能清晰地显示鼻骨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PS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等重建图像。结果:21例PS均为单发,左肺下叶后基底段16例,右肺下叶后基底段5例,均为叶内型。多层螺旋CT与多模式重建血管成像均清晰显示异常供血全部来自胸主动脉分支,单支动脉供血。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PS,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了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容积重建(VRT)对骨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MSCT行骨盆扫描64例,重建层厚1125mm,间隔01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及VRT处理,并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骨盆骨折患者共发现骨折118处.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及细小骨碎片,但不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VRT图像可以从各个方位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相结合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的全部细节,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16层螺旋CT的3种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对肋软骨骨折的显示状况进行评价。探讨肋软骨骨折的最佳CT成像方法。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和薄层低对比图像重建41例,所有病例均应用MIP、SSD及VR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最后由2名CT诊断医师比较MIP、SSD及VR对肋软骨的显示状况。结果3种重组技术均可显示肋软骨。在显示肋软骨形态方面,VR、MIP成像模式优于SSD成像模式;VR成像模式与MIP成像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P、VR是显示肋软骨骨折形态的最佳CT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显示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全部准确检出颌面部骨折(100.0%,167/167),显著高于X线诊断准确率88.6%(148/167),尤其是对于眶壁、上颌窦壁和副鼻窦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建MPR图像显示优于多层螺旋CT横断面,二者皆优于3D-VR图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较高,且MPR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VCT)扫描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在环枢椎骨折和/或脱位中的应用,探讨三维影像(3D)和二维影像(2D)在诊断环枢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有环枢椎骨折和/或环枢关节脱位的32例外伤患者使用VCT容积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并对3D和2D图像进行对比。结果3D图像光滑、细腻、逼真,清楚显示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折块移位情况及与周围骨骼的解剖关系,对骨折显示立体直观,能清楚显示骨折、脱位的畸形表现等空间关系。2D影像对细小骨折显示较好,且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及脊髓损伤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可获得高质量3D图像,3D图像在空间信息方面明显优于2D图像,3D图像显示对临床处理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但2D图像是3D图像重建的基础,两者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点,两者互相结合是诊断环枢椎骨折及脱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凌飞  耿杰  娄晶 《现代保健》2010,(17):17-19
目的 评价颅盖骨线性骨折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70例颅盖骨线性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数据在ADW4.1工作站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0例中颞骨骨折21例,顶骨骨折11例,枕骨骨折15例,额骨骨折23例.骨窗观察见颅盖骨锐利而清晰的线状低密度影,间接征象为窦腔积液与颅内积气,同时伴有硬膜外、硬膜下、脑室内血肿、蛛网膜下隙出血、等复合性损伤表现.42例作保守治疗,28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诊断颅盖骨线性骨折及其范围、程度和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动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肝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左右动脉及其2~3级分支,包括肿瘤供血血管及变异血管、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1~6级门静脉血管结构及1~3级肝静脉血管分支,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成像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狭窄的真腔和扩张假腔的情况。结论:64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腹主动脉夹层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医院近期102例鼻区骨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在工作站上使用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观察鼻区骨折影像表现。结果:鼻骨骨折102例,错位性骨折47例,非错位性骨折55例,双侧鼻骨骨折46例,单侧22例(左侧13例右侧9例),鼻中隔骨折15例,鼻骨骨折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13例,单纯缝合分离6例(鼻上颌缝分离3例、鼻额缝分离2例、两侧鼻骨间缝分离1例)。所有鼻骨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塌陷程度及三维空间信息。结论:64层螺旋CT3D及MPR技术可以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并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24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肾上腺占位病变中,肾上腺增生7例,腺瘤6例,髓样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肾上腺良性病变直径多小于3 cm,边界清晰。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细微结构并能比较准确地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好,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综合判断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胸部外伤临床拟诊肋软骨骨折患者组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MPR三维图像重组,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重组图像,12例胸部外伤患者,CT共发现肋软骨骨折14处,肋骨骨折19处。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肋软骨骨折三维重组图像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错位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中的线样低密度骨折线。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形态,为检测肋软骨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血管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及其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临床受检者中选取血管成像检查异常者77例.采用GE Dise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扫描仪根据颅脑血管成像参数进行扫描,并将所采集的参数送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VR、MIP、MPR重建。结果:血管成像检查异常者77例中.脑血管动脉瘤49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9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7例和烟雾病2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色彩单调.但对诊断价值较大。结论: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DS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行64层螺旋CTA,使用日本TOSH BA Aquilion 64层螺旋CT机。获得原始图像传送到Vitrea2工作站进行VR、MPR、CPR、MIP图像后处理。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了较满意的肾动脉CTA图像,清晰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64层螺旋CTA检查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64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方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选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的检出情况,在1级动脉MPR、MIP、VR三种处理方式无任何差别;在2-3级动脉血管MPR检出率较高,与MIP和VR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级动脉血管MPR也高于MIP和VR,但是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诊断在诊断肺栓塞方面,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方式能增大疾病的检出率,有助于PE确切的疗效评价,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可以显著地降低病死率,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