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金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33)
目的 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再发性腹痛而就诊的76例患儿进行检查,常规进行全腹检查后,重点扫查脐周及右侧腹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及数量.结果 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小儿再发性腹痛中68.42%(52/76)的病因,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阳性率为60.53%(46/76),其中肿大的淋巴结位于右上腹10例,右下腹23例,脐周12例,左上腹1例.经临床抗炎治疗后复查,40例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痊愈出院.6例肿大的淋巴结无明显缩小,但症状好转.结论 对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首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是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何金巧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0):64-65
目的 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再发性腹痛而就诊的76例患儿进行检查,常规进行全腹检查后,重点扫查脐周及右侧腹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及数量.结果 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小儿再发性腹痛中68.42%(52/76)的病因,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阳性率为60.53%(46/76),其中肿大的淋巴结位于右上腹10例,右下腹23例,脐周12例,左上腹1例.经临床抗炎治疗后复查,40例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痊愈出院.6例肿大的淋巴结无明显缩小,但症状好转.结论 对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首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是切实可行、经济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超对118例腹痛患儿进行常规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部位、形态、数量、回声、大小、长短径(L/S值)及内部血流信号,所有患儿经正规抗炎治疗后高频彩超复查观察肠系淋巴结变化。结果绝大多数患儿(102例)经正规抗炎治疗后高频彩超复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数量明显减少,体积明显缩小,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高频彩超是诊断小儿肠系淋巴结炎有效且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彩超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并对其二维图像以及多普勒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其脐周及右侧腹腔内可探及椭圆形肿大的结节回声,其长径大者≥2.0 cm,小者≤0.5 cm,长径与宽径之比在1.5~2.0之间.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均探及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在0.5~0.62之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成梅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7):315-315
目的:探讨给予老年人心理保健,对减轻其死亡恐惧感的作用与意义。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我所于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中,选取了80例7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行的是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实行的是一系列心理保健措施。我所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在经过常规的治疗后,有10例不满意,20例基本满意,10例满意,总的满意度为75.0%;观察组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有2例不满意,22例基本满意,16例满意,总的满意度为95.O%。结论:给予老年人一系列的心理保健措施,可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该院71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患儿行常规腹部扫查,重点检查脐周及右下腹部的淋巴结的数量、形态、大小、回声,观察多普勒血流图,观察记录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呈规则的扁圆形、椭圆形,边界整齐,皮髓质显示清晰,淋巴门未见损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多.结论?彩色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济快捷、准确率高,方便监测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急性腹痛经临床确诊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72例(腹痛组)和无急性腹痛因其他疾病收住院者52例(无腹痛组),观察两组病例肠系膜淋巴结的数量、大小.结果: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组)较无腹痛组肠系膜淋巴结数量多、体积大.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意义。方法对125例经临床诊疗已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腹部进行高频彩色超声的检查。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超声显示肿大淋巴结在脐周围及右下腹,淋巴结内见稀疏或较丰富的彩色血流。结论高频超声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准确,为临床确诊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对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小儿再发性腹痛诊断标准的358例患儿进行了腹部高频彩超检查,发现阳性声像者以图片方式存档,并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超声发现阳性声像256例,阳性检出率为71.51%;其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220例(61.45%)、肠套叠15例(4.19%)合并淋巴结肿大6例、粪性阻塞性肠胀气12例(3.35%)、慢性阑尾炎3例(0.84%)合并淋巴结肿大2例、肠管节段性病变2例(0.56%)、肠道蛔虫病1例(0.28%)、胆道蛔虫病1例(0.28%)、肾结石2例(0.56%)。未发现阳性声像102例,占28.49%。结论:腹部高频彩超检查能及时发现小儿再发性腹痛的部分器质性病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及随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90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经抗炎治疗后再复查彩超,并且对治疗前后的图像特点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主要分布脐周和右中下腹,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楚,淋巴门结构未见破坏。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可探及低速低阻力血流信号。治疗后复查18例患儿淋巴结消失,72例患儿淋巴结明显缩小,彩色血流亦减少。结论高频彩色超声检查便捷,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炙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以发热、腹痛为主要症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难与上呼吸道感染、阑尾炎及急性胃肠炎鉴别,易造成误诊.我们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淋巴结情况,以探讨其对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0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常见疾病 ,尤以学龄前儿童为多见 ,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我院超声室自 1998年以来用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急腹症的检查中 ,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10 5例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依据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5例 ,男 5 7例 ,女 4 8例 ,年龄 1~ 14岁 ,平均 5 5岁。患者均以腹痛就诊。使用HP85 0 0G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7 5MHZ。常规观察腹膜腔有无肿块、积液、肠管扩张、肠内容物、肠蠕动、腹膜有无增厚、阑尾有无增粗等异常征象。除此之外 ,还仔细观察肠系膜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以腹痛、发热、呕吐、腹泻就诊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肿大肠系膜淋巴结及其所在部位和数量,并对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患儿均于腹腔内探及多枚大小不等的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多数位于右下腹及脐周,边界清晰,长径与横径之比≥2,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提示内部血流信号较正常增多,淋巴门可探及血流信号。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所有病例临床症状消失,96例复查肿大的淋巴结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无创、安全,是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高频彩色多普勒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儿童(正常组),使用PHILIPS-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比较两组检出淋巴结分布、大小,并观察组淋巴结回声性质。结果观察组检测出淋巴结位于右下腹和脐周者多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横径为(6.6±1.4)mm,纵径为(14.1±5.0)mm,观察组低回声型73例,等回声型20例,混合回声型8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小儿再发性腹痛的发生率在儿科门诊中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目前,许多家长对这~问题还未引起重视。为此,我们于1999年3月一6月间,对南京市两所小学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小儿不良饮食习惯之间的内在影响,报告如下:回对象与方法对象为南京市两所城市小学全体学生,年龄6~12岁。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共发问卷调查表1480份,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填写完成。实际回收调查表987份,占调查总数的66.7%,其中男生453例,占回收总数的45.9%;女生534例,占回收总数的54.回%。问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5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儿进行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儿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楚,淋巴门结构未见破坏。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可探及低速低阻力型动脉频谱。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可重复,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腹痛的常见病因。方法对240例腹痛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尿淀粉酶,粪便虫卵浓缩试验,脑电图,心电图,血铅,血Hp—IgG,腹部B超,钡餐造影,腹部CT,电子内镜检查。结果腹内病变所致腹痛占70.5%,腹外病变所致腹痛占21.5%,诊断明确92.4%,诊断不明7.6%。结论引起小儿腹痛病因有多种,以腹内疾病为主。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和溃疡是引起小儿中上腹和脐周腹痛的主要病因。临床诊断需要结合详细病史及全面体检,并选择合理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RAP患儿58例,对患儿分别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结果 感染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 HP感染率随RAP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性别无关,HP感染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功纯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5):15-16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的病因,与 Hp感染的关系,胆汁返流性胃炎(BRG)与 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利用 电子胃镜作形态学检查,同时作 Hp检测.结果:胃炎 86例(100%), Hp感染检出率 48.8%, 6岁以下检出率 25.0%, 6~ 10岁组检出率 38.9%, 10~ 14岁组检出率 61.9%; BRG组的 Hp感染检出率 16.7%,非胆汁返流性胃炎(NRG) 组的 Hp感染检出率 52.7%.讨论: RAP的主要病因是胃炎;小儿的 Hp感染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BRG 的 Hp感染率明显低于 NR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