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5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6例及对照组86例,所有病例除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外,治疗组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与同期行保守治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好转、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内镜下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减少重症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病患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与治疗结果 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指标与对照组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治疗后,还需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能够促使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行治疗性ERCP的2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19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考虑合并有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于发病72h内行急诊ERCP选择性插管以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待病情稳定择期行内镜下胆管取石或外科手术治疗;对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内科非手术治疗,待血淀粉酶明显下降后,行磁共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MRCP)评估胆总管梗阻情况,再行内镜下一次性取石.结果 23例患者内镜下插管成功率100%,其中ERCP选择性插管20例,EST 3例.并发胆道出血1例,经内镜下局部止血成功,并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7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14例达临床治愈,9例于外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探查术、联合部分肝叶切除术.结论治疗性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干预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6例,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方案禁饮食、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预防感染,其中对照组除急诊行手术治疗外,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急诊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明确病变、程度、性质等,根据病情行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32例诊断为梗阻型行急诊ERCP,明确梗阻位置、性质及程度后行ENBD、EST,手术均获成功;单纯行LC 24例,非梗阻型24例择期手术无中转开腹;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胰腺囊肿3例、腹腔囊肿2例,2例出现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证经保守治疗恢复;治疗组体温、生化指标及淀粉酶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较好,是治疗该病的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ABP患者在人院72h内行ERCP和EST治疗(内镜治疗组),64例ABP患者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内镜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同病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EST能缩短AB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且能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治疗老年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中的可应用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1月到2009年10月老年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21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48h内行急诊ERCP治疗。监测血淀粉酶水平、血常规,同时观察腹部体征、体温、大便情况。结果:该组21例ABP者,其中18例发现有胆总管结石,16例经EST后均顺利取出结石。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结论: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发病早期(72 h)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行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等诊断及微创治疗.以动态评价治疗性EKC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ERCP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前3 d的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结果 患者A组较B组在48 h、72 h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显著,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结论 在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中,治疗性EKCP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2 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早期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和乳头切开减压治疗 ,并于常规治疗的 2 7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镜减压治疗 ,可早期缓解症状 ,减轻病情 ,提高治愈率 ,缩短住院时间等。结论 早期内镜减压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 ,具有创伤小、生理干扰少、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旦明确为胆源性 ,即应早期内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发病早期(72h)患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行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等诊断及微创治疗,以动态评价治疗性ERC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ERCP检查和治疗,B组行内科保守疗,分别观察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前3d的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结果患者A组较B组在48h、72h血淀粉酶、白细胞数、体温的动态变化显著,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胰腺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显著。结论在早期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中,治疗性ERCP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急诊ERCP/EST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前在急性胰腺炎时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d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tography ,ERCP)检查被认为是禁忌 ,理由是造影本身是刺激 ,会增加胰管内压力诱发急性胰腺炎。目前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尽早作ERCP/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 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有利于治愈疾病意见已经为较多的医师接受。笔者治疗 12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 12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11.
唐秋林 《现代保健》2012,(17):32-33
目的:观察早期非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3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急诊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早期保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结果治疗3 d时的全身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观察组为(6.47±2.01)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炎症因子TNF-α和CRP分别为(135.63±24.13)μg/L、(21.58±7.32)mg/L,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0.3)、(3.6±1.2)、(5.6±1.3)、(11.3±2.4)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仅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RCP治疗ABP,可快速改善患者全身状况,降低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5)和肠内营养加肠外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0)。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两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清淀粉酶和血肌酐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钙水平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升高(P〈0.01),但是两组的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N+EN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也显著短于TPN组(P〈0.01)。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各血清生化指标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筛选急性胰腺炎患者583例,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胰腺炎组(40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组(177例),同时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其病因分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71例)和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106例),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TBIL、DBIL、ALT、ALP、TBA、GGT等血清生化指标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病因判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组TBIL、DBIL、ALT、ALP、TBA、GGT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胰腺炎组(P0.01),上述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8、0.677、0.577、0.628、0.618、0.633;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组TBIL、DBIL、ALT、ALP、TBA、GGT血清水平显著高于非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组(P0.01),上述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65、0.695、0.805、0.786、0.816。结论血清TBIL、DBIL、ALT、ALP、TBA、GGT有助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ABP患者12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传统开腹手术,63例研究组患者予ERC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与疗效性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MS、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APACHEⅡ评分、TNF-α与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治疗后的CRP水平比治疗前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缩短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与住院时间,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病情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蔡汉炯 《健康研究》2014,(1):46-48,5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介质、营养指标及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患者59例,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肠外营养组28例,观察上述两组治疗后1、3、7天血清中TNF-α、IL-1β、前白蛋白、清蛋白的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并观察两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ammacte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腹腔脓肿及肝功能异常例数,治疗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治疗后3、7天血清TN F-α、IL-1β浓度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 P<0.05),前白蛋白、清蛋白的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SIRS、腹腔脓肿及肝功能异常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态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各系统机能的恢复,是可靠、安全、经济的营养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时机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后内镜治疗时间分为两组:急诊组78例在发病<48 h行急诊内镜治疗;延期组82例在早期非手术治疗基础上于发病≥48 h行延期内镜治疗.结果 两组内镜治疗总成功率为96.2%(154/160).急诊组腹痛缓解时间[(4.98±1.75)d]、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10.08±5.22)d]以及住院时间[(12.24±7.20)d]均显著低于延期组[分别为(5.54±2.53)、(12.93±6.60)、(16.38±6.94)d](P<0.05或<0.01).重症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急诊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9.6%,5/52)显著低于延期组(23.6%,13/55)(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应在发病48 h内行急诊内镜治疗;轻症患者如早期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急性胆道感染症状,亦应争取及时行急诊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8.
王华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277-1278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成人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探讨消旋卡多曲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28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谷氨酰胺支持治疗,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清前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氮平衡及C3、C4的变化。结果治疗第7天研究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氮平衡测定比对照组改善得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IgG、IgM、IgA值明显回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C3、C4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肠外给予谷氨酰胺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降低APACHE-Ⅱ评分,改善负氮平衡,减少感染,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基层医院开展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高龄重症胆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2例高龄重症胆管炎患者急诊行ERCP联合ENBD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42例高龄重症胆管炎患者行ERCP联合ENBD治疗后,40例治愈,1例ERCP失败转外科手术,1例胆管炎病情好转但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结论在基层医院开展ERCP联合ENBD治疗高龄重症胆管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