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霞 《现代养生》2014,(12):52-52
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做好预防工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60例为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差异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造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4大危险因素,分别是腹部脂肪厚度大、手术时间长、生殖道感染、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1年5月行剖宫产生产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手术失血量、阴道检查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阴道试产时间;生殖道感染、合并基础疾病、体重指数异常、胎膜早破和术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异常、阴道检查次数多、阴道试产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论 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术前应避免该类因素,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罗志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36-323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7年12月新坡卫生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引起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统计切口愈合时间。结果:8年间共有33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占剖宫产的0.92%,胎膜早破、滞产、试产后急诊剖宫产等因素易致切口感染;对有切口感染者及早清创缝合,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管理,指导孕期保健,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基础疾病,加强产程监护,及时剖宫产,易致切口感染的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有腹部、壁切口感染者及早发现,正确的治疗能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评估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关联程度,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以剖宫产、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关键词和主题词,系统检索收集国内外2000-2015年研究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并参照NOS标准对纳入分析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定量评估分析,运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CI。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病例对照研究2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11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OR值(95%CI)依次为:超重2.13(1.53~2.95)或肥胖2.26(2.06~2.47)、胎膜早破2.04(1.52~2.72)、急诊手术1.47(1.19~1.83)、阴道指检3次2.65(1.69~4.16)、无预防用药2.12(1.79~2.52)、手术时间1 h 3.79(2.20~6.54)、术中出血量多1.43(1.04~1.97)、双胎1.57(1.32~1.8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1.87(1.57~2.22)、糖尿病1.66(1.39~1.98)和贫血2.50(1.82~3.43)。结论超重/肥胖、胎膜早破、急诊手术、阴道指检次数多、无预防用药、手术时间1 h、术中出血量多、双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糖尿病和贫血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对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调查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所有剖宫产产妇1680例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无切17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相关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1680例剖宫产产妇中发生切口感染40例,切口感染率2.38%(40/168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BMI高、产科干预多、腹部手术比例高、手术时间长、白细胞总数多、主刀工作年资低(P〈0.05)。结论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存在于整个围手术期,是多环节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应指导孕妇控制BMI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阴查和肛诊.有腹部手术史切口位置要正确,缩短手术时间,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调查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所有剖宫产产妇1680例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无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相关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1680例剖宫产产妇中发生切口感染40例,切口感染率2.38%(40/168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妇BMI高、产科干预多、腹部手术比例高、手术时间长、白细胞总数多、主刀工作年资低(P<0.05)。结论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存在于整个围手术期,是多环节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应指导孕妇控制BMI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阴查和肛诊,有腹部手术史切口位置要正确,缩短手术时间,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寻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剖宫产术后切口无感染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体质量指数为(28.78±2.32)kg/m2,腹部脂肪厚度为(3.17±0.43)cm,产科干预次数为(3.30±0.7)次,白细胞总数为(8.89±0.34)×109/L,手术时间为(1.24±0.21)h,而对照组分别为(26.34±1.68)kg/m 2、(2.13±0.35)cm、(2.1±0.5)次、(5.86±0.30)×109/L、(0.84±0.15)h,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主刀及医师工龄为(8.76±2.34)年,较对照组(12.65±5.43)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产妇经抗菌药物预防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较易感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孕妇体质量指数、腹部脂肪厚度、实施产科干预、手术持续时间、白细胞总数、主刀及医师工龄等,通过控制产妇的体质量指数、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术前评估产妇基本情况如腹部脂肪厚度及白细胞总数、缩短手术时间及抗菌药物预防等,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 473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1 473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2.8%;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30岁、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体质量指数>25kg/m2、术中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60min、侵入性操作>5次,其感染率分别为6.6%、12.3%、7.3%、5.8%、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最大(P=0.009),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侵入性操作频繁(P=0.012)、手术时间较长(P=0.018)、体质量指数较高(P=0.021)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预防感染,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
索明珍 《中国保健》2009,(19):880-880
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1980例剖宫产中发生切口感染的3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9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方面上的差异。结果: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BMI高、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试产时间长、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结论:剖宫产感染涉及多方面因素,应指导孕期保健保持BMI达到合理范围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勤更换会阴垫;择期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延长产程。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剖宫产切口感染和按1∶2随机选择的无切口感染剖宫产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高、基础疾病、阴检导尿肛查多、未预防应用抗生素为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手术时间、控制体重指数在合理范围内、治疗基础疾病、阴检导尿肛查根据实际慎重进行、术前给予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两组患者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变量上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10个变量是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P<0.05),与切口长度、剖宫产原因无关;logistic分析确立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体质量指数异常、术前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长、阴道试产时间长、阴道检查次数多;其OR值分别为3.34、3.02、2.75、2.56、2.24.结论 剖宫产切口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实施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医院住院行剖宫产78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符合剖宫产指征且发生切口感染的3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38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结果符合剖宫产指征且发生切口感染的38例产妇,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率为28.95%,明显高于对照组(10.53%),其中术前发生胎膜早破及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发生率为21.05%,对照组为5.26%,经阴道检查的次数(3.4±0.3)次,对照组为(1.5±0.4)次,而术中所用时间(1.9±0.3)h,对照组为(1.7±0.2)h,住院时间(9.7±2.6)d,对照组为(7.3±3.2)d,两组上述因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比较多,临床应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才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收集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和病原学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10例剖宫产中有5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11%。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NNIS、皮下组织最大厚度、术中出血量、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贫血、糖尿病、妊娠高血压、阴检次数、宫口开大程度、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等因素可能与剖宫产切口感染有关。对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确定NNIS(OR=1.672)、羊膜腔感染(OR=2.141)、术中出血量(OR=1.721)、糖尿病(OR=2.515)、皮下组织最大厚度(OR=1.305)、宫口开大程度(OR=1.158)等因素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中,G-杆菌占51.85%(14/27),G+球菌占25.93%(7/27),真菌和厌氧菌各占11.11%(3/27)。结论:对高危人群应采取更严格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的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医院就诊行剖宫产术的1 53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前)751例,研究组(实施后)779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3%、对照组为7.99%,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5);共检出病原菌68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5.29%、19.12%、17.65%、10.29%、8.82%;阶段性分析显示,随着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产妇的切口感染率逐渐降低,从3.39%降至0,甲级愈合率从96.61%升至100.00%。结论 PDCA循环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剖宫产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初步掌握目前武汉市剖宫产在部分医院的流行特征 ,分析高剖宫产比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0 0 2年 10月 6日~ 12月 10日在武汉市 4家医院分娩的 85 5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占 47 60 % ,阴道产占 5 0 88% ,阴道助产占 1 5 2 %。 (2 )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居首位的是社会因素 (2 5 83 % )。 (3 )非必须剖宫产 165例 ,占分娩例数的 19 3 0 %。(4 )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为了孩子健康 ,占 5 9 95 % ,其次是考虑只生一胎 ,占 45 45 %。假设无任何剖宫产指征、有无痛分娩或由信任的人陪伴 ,绝大部分产妇愿意选择阴道分娩。结论 :此次所调查医院的总体剖宫产率较高 ,其中非必须剖宫产比例较高是其重要原因。产妇及其丈夫不正确的分娩知识、态度和行为与产科医生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是非必须剖宫产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产前高危因素,为预防产后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间住院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10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非出血剖宫产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及结局。结果:高龄、孕次≥3次、经产妇、流产≥2次、文化程度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重度贫血、红细胞3.50×109/L、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cm)、前置胎盘、血小板100×109/L、胎盘早剥、宫缩抑制剂的使用、多胎均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前应用宫缩抑制剂、经产妇、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 cm)、前置胎盘、双胎和文化程度低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产前使用宫缩抑制剂者应加强产后出血的防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直径≥3 cm者,不建议在剖宫产术中常规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对剖宫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PDCA不断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制定监测计划与方案,制定出标准的操作规程,不断解决遗留问题.结果 2009年12月实施PDCA管理模式前,剖宫产产妇感染率为8.00%,明显高于实施后(2010年1月)的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4,P<0.05);2009年12月-2011年11月两年的感染率明显下降,切口感染率2010年为0.92%、2011年为0.33%,监测验证,重视易感因素,医师准确、标准的切开、分离技术及缝合时恢复正常组织结构至关重要.结论 遵循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实施全面质量持续不断改进的方法,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  李燕 《现代保健》2010,(3):164-165
目的探讨产科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1560例剖宫产手术中18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结果其原因有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欠佳、腹部脂肪过厚,合并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手术治疗以及术者缝合的过密过紧、过松过稀、对合错位、缝合留腔等。结论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与患者和术者两方面的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其中观察组为存在术后感染患者,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感染者,分析患者产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对应的护理防范措施。结果:术后感染高危因素中包括体质量高、病房患者数量多、夏季季节、阴道检查频次高、血红蛋白水平低、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没有运用抗感染药物以及备皮后未尽快手术等。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要针对性相关问题做好对应的护理处理才能有效保证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抗菌药物应用在预防产后感染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选取剖宫产产妇374例,随机分为A、B、C组;对3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治疗情况进行统计;3组产妇均使用头孢唑林1 g静脉滴注,A组患者在断脐后立即用药,如无感染不再加药;B组患者在断脐后立即给药,并间隔6h再次给药,直至产后24 h;C组患者术后给药,每天2次,连续使用3~5 d,对3组产妇产后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3组产妇在基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剖宫产指征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产妇产后腹部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白细胞升高分布率分别为2.33%、0.78%及26.36%,B组分别为3.23%、0.81%及24.19%,C组分别为14.05%、12.40%及51.24%,C组均明显多于A、B两组,术后住院时间A组为(6.07±1.21)d、B组为(6.11±1.09)d、C组为(8.23±1.30)d,C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断脐后给予小剂量单一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术后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相比,其预防感染效果更好,而且经济、方便,是一种理想的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