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焕然 《现代保健》2010,(12):40-4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其临床诊治率,降低误诊率,改善预后和增进老年人的健康。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治愈好转75例(73.5%),死亡27例(26.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常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对老年AMI要提高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防止并治疗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42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霞 《中国保健》2006,14(18):64-6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降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70岁以上患者有71.4%发病时无典型的心绞痛.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无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症状隐匿多样、多种心脏病并存等特点,易误诊,临床医生对症状不典型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术后护理与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对急诊入院的1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评价行PCI术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1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经监护与护理,同时术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与术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日康复,对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瑾 《中国保健》2007,15(23):72-73
目的总结门诊心电图诊断但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征,使得临床医生对于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收集查门诊心电图时发现的4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心电图、心肌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感胸闷、憋气者30人,其中22人于心内科就诊,7人于呼吸内科就诊,5人于消化内科就诊,另外8人感头晕、胸闷于中医科就诊.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1~3d.门诊心电图发现下壁心肌梗死18例,前壁及前间壁心肌梗死1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表现可多样,临床医生应注意,及时查心电图、心肌酶,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本院急诊自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分析急救效果.结果:急救与护理后,救治成功患者27例,死亡3例,死亡率10%(3/30).出现心力衰竭患者2例、心源性休克1例,并发症发生率10%(3/30).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96.7%(29/30).结论:给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忠权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02-440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溶栓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而不进行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及4周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分别P<0.01,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确切,血管开通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6):814-8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0例,常规组于围手术期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于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护理操作能力、护理服务态度、沟通及健康宣教等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3.4%;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选择年龄60岁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心理情况、危险性及并发症.结果 老年心肌梗死病情多变、并发症多、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结论 药物治疗与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江华  刘英  王焱 《现代保健》2012,(13):125-12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方法和转运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9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转运经验.结果:39 例患者中现场死亡1 例,心搏骤停院前成功复苏2 例,其中1 例因心脏破裂住院期间死亡,其余病例院前救治成功,均好转出院.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更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院前急救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人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研究,分析使用不同方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症状的干预效果,根据分析结果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6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将其中年龄在65岁或者以上的患者设为老年组,人数为16例;另外一组65岁以下的患者为成年组,人数为44例。另外将1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根据其不同灌注治疗方式分成2组,将其中9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临床治疗时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法治疗;另外7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临床治疗时使用非介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然后根据2组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老年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症状的预后进行比较其差异。结果经过临床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不同干预方式进行研究发现,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非介入治疗的患者相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P<0.05);研究组的患者临床症状为不典型的患者多,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多(P<0.05)。结论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发现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心源性休克的的症状,提高患者预后情况。在临床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表现,根据患者所发生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要及时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及时给予介入方法的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临床护理对策,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1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1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0例,感染率23.8%;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其高龄、合并泵功能不全性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律失常、急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时间长有关;40例肺部感染患者死亡12例,病死率为30.0%,128例非肺部感染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为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病死率高,针对该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尽可能降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患者55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方式,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功能级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功能级别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距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循环内科的2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将人文环境、人文语言和人性化管理融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加强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关怀。结果人文关怀缩短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时间,提高了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对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经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2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抢救过程。结果:在25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经过积极抢救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有16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6%。结论: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上通过早确诊,早治疗,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及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患者摆脱痛苦,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年龄分成3组,进行尿激酶(UK)溶栓治疗。结果12 h内溶栓的47例AHI患者再通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5.3%、14.9%和8.5%;6 h内溶栓再通率老年组(50%)明显低于青年组(80%)和老年前期组(70%)。老年组住院死亡率为25.9%,且有出血并发症发生;而青年组和老年前期组无1例死亡,且无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UK溶栓疗效与患者年龄有关,老年人溶栓疗效较差,病死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及治疗后,42例患者在中有39例已渡过危险期,死亡患者有3例.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舒适护理的作用。方法:将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1),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能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康复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45-1146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长足进展.心电监护、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新的里程碑.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时产生的烦躁不安、恐惧情绪、濒死感、压榨样感觉,需卧床休息的时间长等;早期AMI患者还需要禁食至胸痛消失,持续使用止痛药等因素.使胃肠蠕动减弱,以及老年患者中气不足,排便无力等,易产生便秘.为防止便秘时排便用力导致心脏破裂或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1].我科2007~2009年9月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其中发生便秘的患者62例.现将对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采用的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AMI),其病情发展尤甚严重,预后差,临床死亡率增高.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高,且不少病例呈无痛型,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死亡率亦明显不同于非糖尿病的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病死率高于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有关.本文对52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与360例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将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