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和特点,提供临床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90例;其次中药注射剂38例;肠外营养药32例;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做好ADR发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收集的236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对各组织器官的损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2个类别,其中以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中成药(包括注射液及其他制剂)、诊断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3.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以及诊断用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注意给药途径方式、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以及不良反应类别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田晓芳 《现代保健》2011,(16):84-85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9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92例ADR中,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产生ADR的重要给药途径(91.3%),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比例最高(56.5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9.78%).结论 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金英  芦琳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888-1889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收集到的58例ADR,分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药学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协助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汇总本院2021年1~7月监测与上报的ADR报告138例有效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报告按照报告类型、转归、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怀疑药品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计上报ADR 138例,其中新的一般ADR报告共28例(20.29%),新的严重ADR报告共4例(2.9%),一般ADR报告共72例(52.17%),严重ADR报告共34例(24.64%);138例报告中,女性(73例,占比52.9%)略多于男性(65例,占比47.1%);60岁及以上人群(79例,占比57.25%)居多;静脉滴注(62例,占比44.93%)为主要给药途径;引起ADR发生的报告中化学药品(123例,占比89.13%)居多,其中化学药品中占比前4位的用药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0例,占比7.25%)、阿卡波糖片(9例,占比6.52%)、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9例,占比6.52%)、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6例,占比4.35%)...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7-2009年全县各级医院上报的12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统计的ADR中,发现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较多,注射用中成药在抗感染药后,也占较大比例。结论医药人员在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同时,要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构成比,探讨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上报的ADR 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用药19例,占22.09%;单独用药67例,占77.91%。86例ADR共涉及34种药品,其中抗菌药最多12种,发生ADR占56.9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8.37%。86例ADR经对症处理全部治愈。结论 ADR具有普遍性,应避免不必要的多种药物联用,坚持合理用药,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方法对5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共25个品种,其中抗菌药居首位,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循环系统药。合并用药占33.3%;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循环系统、胃肠道系统、全身性损害。无严重的ADR病例,结论应充分认识ADR监测的重要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子杰 《现代医院》2011,11(12):64-65
目的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105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10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增加,男女比例为1∶1.4;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生物制品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生素类药物、生物制品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以及临床用药品种的增加.ADR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严重的ADR.不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还有可能危及生命。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2005 - 2010年上报的98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上报数量不断增加;新的及严重ADR构成比逐年增加;护士和药师上报构成比不断增加;ADR女性发生多于男性;ADR所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76.46%,该类药物又以青霉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ADR的例数最多,为83.4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44.66%.结论 应加强ADR知识培训和宣传,做好ADR监测和合理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符颖  麦丽珍  欧慧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92-2194,2197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上报27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0例,占89.61%;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共185例(61.6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28%。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方法:对187例ADR报告,按年龄、性别、用药情况、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ADR比例最高,其次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以提高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吴润莲 《中国校医》2021,35(7):517-519,553
目的 研究某区域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预防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和保障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所有儿童不良反应报告,共计600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促进儿科合理用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06年1月-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共1839张,同时结合笔者在药房处方调剂过程中所发现的用药方面的问题,根据临床药学知识及有关文献资料,对儿科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儿科门诊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抗菌素的不合理应用、用量不当、给药时间、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稀释浓度、药物选用七个方面。结论 儿科医生应重视对药物的了解和临床药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莉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1):129-130
目的 了解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相关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至2011年收录的有关贝伐单抗致ADR文献,筛选出符合卫生部ADR诊断标准的文献20篇,共357例患者,并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贝伐单抗ADR发生率约为20% (71/357),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ADR发生率最高,有32例(占45%),心肌酶升高次之,8例(占11.3%).结论 临床应用贝伐单抗ADR发生率较高,注意给药前做好相关检查,并加强对ADR的监测,及时对症处理,调整给药方法与用量,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易感因素,为更好地预防ADR的发生、减少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上报的223例ADR报告,对患者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223例 ADR患者,静脉滴注给药 211例(94.62%),静脉注射3例,肌内注射2例,口服给药7例。74.44%的ADR发生在用药1~30 min内,其中39例(17.49%)发生在用药后1~4 min内,45例(20.18%)发生在用药后5~9 min内,80例(35.87%)发生在用药后15~29 min内。在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中,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93例),其次为胃肠系统(62例)和全身性损害(45例)等;以累及单一器官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184例,82.51%)。123例(55.16%)ADR是由抗菌药物引起,60例(26.91%)是由中药注射剂引起;ADR发生率居前10位的药物包括7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注射剂,其中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ADR居各药物首位(23例,10.31%)。结论ADR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力度,促进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从而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本院上报的10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女性略高于男性,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附件损害,抗感染药发生率最高。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周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311-5312,5314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在某院门诊发生的452例ADR患者造成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从年龄结构分析,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ADR,其中0~6岁发病率最高,其次为50岁以上;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造成ADR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抗微生物药物,其次为中药.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输液患者的观察,一旦患者发生ADR,必须立即向医师报告,进行处理,同时需要掌握药品药理学知识,使ADR发生率得到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本院上报的22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男女相当,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附件损害,抗菌药物发生率最高。结论:对ADR要加强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