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与单独伽马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175例诊断为垂体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患者85例给予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治疗措施,B组患者90例给予单独伽马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75例患者有160例(91.4%)症状得到缓解,其中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组79例(92.9%),单独伽马刀组81例(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B组(单独伽马刀组)52例催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患者及38例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患者相比,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组48例PRL腺瘤患者血清PRL水平及37例GH腺瘤患者血清GH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头颅MRI检查及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A组患者瘤体均缩小,B组有2例患者出现瘤体略变大,但症状未加重;两组患者均未有明显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总体疗效好于单独伽马刀治疗患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以更明显降低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神经内镜手术适应证、手术切除过程中风险规避以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切除61例垂体腺瘤患者中7例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除肿瘤1例,次全切除6例均侵袭海绵窦,其中5例切除肿瘤后均见鞍膈,2例未见鞍膈下落。手术时间平均100min。无术中输血患者。术后术区血肿2例,1例术后36h死亡,1例进行内镜下血肿切除术后痊愈。结论伴随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对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了新的变化,对于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神经内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性手术切除的可能,该方法是安全的,可以避免出现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5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22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路径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垂体腺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查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其中23例经额下入路,10例经翼点入路,1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经显微手术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9例,术后无死亡。结论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质地、生长方向及与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溴隐亭药物治疗育龄期妇女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07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5例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经鼻蝶显微手术40例,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25例,对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及生育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月经恢复情况、血PR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生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在育龄期女性垂体泌乳素微腺瘤的治疗上,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优于药物(溴隐亭)保守治疗,但在实际治疗方案选择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水、电解质紊乱是垂体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对垂体瘤术后低钾血症患者进行饮食治疗,观察补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神经系统肿瘤中占第三位,约占10%,人群发病率为7.5~15/10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垂体腺瘤是一种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垂体瘤做出正确及早期的诊断。方法:对4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大腺瘤(直径大于10mm)30例,以无功能性腺瘤多(占63.3%),微腺癌(直径不大于10mm)12例,以功能性腺瘤多(占91.7%)。微腺瘤直接征象为垂体内CT低密度或MRI(T1W1)低信号。CT和MRI增强后将显著提高低密度或低信号的显示率。大腺瘤增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CT和MRI增强对于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鞍旁结构的受侵情况均有很高的价值。结论:对临床疑似病例,MRI行Gd—D1PA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垂体卵泡刺激素腺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内分泌肿瘤,该病发病率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故容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垂体卵泡刺激素腺瘤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对此类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多发性腺瘤的治疗方法。方法12例经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及热活检钳治疗结束后即口服舒林酸400mg/d,疗程为1年;对照组仅采用单纯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及热活检钳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腺瘤的数目、类型、异型增生程度以及治疗前后腺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治疗组于6个月和12个月腺瘤消退率分别为94.96%和98.01%,而对照组分别为34.89%和13.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混合性腺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00%和1.89%,对照组分别为14.88%和10.07%,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腺瘤Ⅱ级和Ⅲ级异型增生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尤其是Ⅲ级异型增生腺瘤。治疗后治疗组腺瘤细胞凋亡指数为(28.6±6.5)%,对照组为(5.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林酸治疗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有效,对于结直肠多发性腺瘤患者应先行内镜下治疗,再服用舒林酸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G Szeifert E Pásztor S Czirják P Piffkó I Gádor M Hajda L Kolonics F Slowik K Bálint 《Orvosi hetilap》1989,130(3):119-123
Hypophysis apoplexy is a clinical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the sudden development of headache, visual disturbance, associated with nausea, vomiting, signs of meningeal irritation and ophthalmoplegia. The symptoms are caused by the hemorrhage of a hypophyseal adenoma. This leads to the swelling of the tumor and compression of the perisellar structures. The authors processed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8 cases occurring among the patient materi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surgery of the past 10 years.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a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hypophyseal apoplexy is an early diagnosis and quick admittance to an institute of neurosurgery of satisfactory conditions. Thereafter a steroid hormone therapy of large doses and decompression operation performed by transnasal-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leads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o recove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长期缓解预测指标。[方法]收集358例PRL腺瘤患者病例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术前PRL>200μg/L者术后缓解率(37.4%)明显低于PRL<100μg/L和100~200μg/L者(89.2%和80.3%);侵袭性腺瘤术后缓解率(34.9%)明显低于微腺瘤和非侵袭性大腺瘤(93.6%和82.8%)。术后1周PRL≤10μg/L者长期缓解率高达96.0%。[结论]术前PRL>200μg/L和侵袭性腺瘤患者,手术效果较差,术后常需进行药物治疗或放疗;术后1周PRL≤10μg/L可做为PRL腺瘤长期缓解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Prolactin-secreting adenomas ar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ituitary tumo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review th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micro- and macro-adenoma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