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以风险管理为主要手段,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制定管理办法和规避策略,强化安全护理。结果: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了精神科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精神科护理的满意度。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不仅能预防和控制护理风险,而且能提高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以风险管理为主要手段,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制定管理办法和规避策略,强化安全护理。结果: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了精神科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精神科护理的满意度。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不仅能预防和控制护理风险,而且能提高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安全管理为主要手段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安全风险制定管理办法,强化安全护理。结果:安全管理的实施提高了精神科的护理质量。结论: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安全护理,给病人的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592例精神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精神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医院设施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因素。结论为有效降低精神科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的安全性,需要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增强责任心,切实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精神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探讨预防策略,减少或避免护理风险以及医疗纠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09年3月发生的32例精神科护理缺陷临床记录,总结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制定干预管理措施.结果精神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护理过程中责任心缺失,违反临床护理操作规程,护理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结论 通过完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规避风险能力,增强护理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严格落实护理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以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规避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精神科护理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性,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等特性[1],因此,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把好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安全观至关重要。下面结合我精神科护理的特点,针对性的防范,做好患者安全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精神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探讨预防策略,减少或避免护理风险以及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2005年5月至2009年3月发生的32倒精神科护理缺陷临床记录,总结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制定干预管理措施。结果精神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缺乏护理安全意识,护理过程中责任心缺失,违反临床护理操作规程,护理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结论通过完善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规避风险能力,增强护理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严格落实护理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以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规避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精神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未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及观察组(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各40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5%,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可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服务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精神专科护理中所起安全作用。方法了解2014年某医院的精神科风险管理现状,分析风险管理知识,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预防策略,避免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应用风险管理策略,精神科35名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对比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专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作用,能够防范护理风险时间、促进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蒲雪林 《现代保健》2010,(31):98-99
如何保、证护理安全,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一直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对于精神科护理来说。精神科护理由于由于其面对的是特殊的患者群体,护理安全管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疗中心工作。本文从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精神专科护理人员素质、修改完善护理安全制度、建立规范的护理质量管理体制4方面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5S管理法在精神科陪护病房管理中的应用,认为5S管理法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规范了精神科陪护病房的管理,提高了患者及陪护者对医院服务和技术的满意度,实施5S管理法是全方位提升精神科陪护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病人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归纳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后期护理干预中加入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精神病患者为研究观察组,时间段为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另选取我院前期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的86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照组,分析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影响及对患者安全护理作用.结果:我院后期实施有效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后,相比传统护理,护理质量在各方面有显著提高,P<0.05.在护理风险事件中包括伤人、自杀或自伤、走失、坠床等情况观察组发生率明显降低,比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管理中有效实施预见性风险评估管理,相比传统护理,提升了护理质量水平,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利于对病人的安全管理和治疗,效果突出,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上紧紧抓住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减少医患纠纷这个关键所在,才能使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更优良,工作更安全,医患关系更和谐。本文在分析精神科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提出了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精神科女病员的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42例精神科女病人的护理管理过程进行回顾。结果精神科女病员通过医护人员的护理,情况有所好转,其中28例女病人已处于康复期。结论护理管理是贯穿在整个精神科治疗、康复过程中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精神科病区患者大多没有自知力,拒绝治疗,因受症状的支配会出现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等意外行为,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精神科护士的工作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安全管理是精神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医院发展的的重要环节。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管理组织,规范管理、加强培训护理人员,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病区安全,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上紧紧抓住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减少医患纠纷这个关键所在,才能使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更优良,工作更安全,医患关系更和谐。本文在分析精神科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提出了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76例精神科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3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中,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感染控制、病房管理、护理安全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具备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郑华英 《现代养生》2014,(2):135-135
精神科的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与一般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它需要护理人员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双重考验。再者,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造成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危风险,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化解特殊工作压力的能力。本文从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产生的根源入手,根据相关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相应解决措施,希冀能对精神科护理工作高效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主要探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防控措施,以保障精神病人的相关权利。笔者认为,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应采取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法律知识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完善规章制度、重视护理文件书写、提高护理安全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探讨更好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为2013年1~12月在我院精神科男一病区住院的患者,1~6月实施普通护理管理,6~12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精细化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精细化管理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精细化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还能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