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CD45RA和CD4^+CD45RO分子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收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2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27例、健康对照儿童20例抗凝静脉血100μL,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CIM单抗、藻红蛋白(PE)标记的抗CD45RA单抗和PE-菁蓝色素荧光素(PE—Cy5)标记的抗CD45RO单抗,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儿童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CD45RA和CD45RO的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和支气管哮喘缓解组患儿比较,支气管哮喘发作组患儿CD4^+CD45RA^+T细胞明显减少(q=12.47,8,39Pa〈0.05),CD4^+CD45RO^+T细胞显著升高(q=9.50,8.30Pa〈0.05),CD4^+CD45RA^+/CD4^+CD45RO^+细胞比值显著降低(q=8.96,6.21P。〈0.05);支气管哮喘缓解组患儿CD4^+CD45RA^+T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q=3.08P〈0.05),CD4^+CD45RO^+T细胞及CD4^+CD45RA^+/CD4^+CD45RO^+细胞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45,2.02Pa〉0.05)。结论外周血CD4^+CD45RA^+和CD4^+CD45RO^+T淋巴细胞平衡失调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拟测定健康儿童及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以及哮喘综合治疗后的变化,以观察哮喘和健康儿童PBMC中Th1/Th2的平衡状态及哮喘综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支气管哮喘患儿64例(哮喘组),哮喘组中又分未正规治疗组26例,综合治疗组38例。对照组为32例健康儿童,采静脉血3ml,分离PBMC,体外经植物血凝素(PHA—P)刺激,细胞培养48h,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自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含量。结果(1)哮喘未正规治疗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而IFN-γ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综合治疗8~12周后,综合治疗组较未正规治疗组PBMC分泌IL-4、IL-10水平下降、IFN-γ水平升高,与未正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哮喘未正规治疗患儿PBMC中Th2类因子(IL-4、IL-10)强势表达。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显著下调IL-4、IL-10水平,上调IFN-γ水平,从而减轻气道炎症,有效地防止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3.
行为问题儿童血5-羟色胺浓度变化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行为问题儿童外周血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筛查并根据其因子分类,对30例行为问题儿童进行外周血5-HT含量测定,并与正常儿童30例对照比较,结果: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外周血5-HT浓度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多动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儿童外周血5-HT浓度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内向型因子组与外向型因子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行为问题儿童外周血5-HT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正常儿童差异增大。结论:外周血5-HT浓度与行为问题有关,可能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慢性咳嗽尤其与哮喘相关的慢性咳嗽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17例5~16岁慢性咳嗽患儿的血清ECP和肺功能,其中哮喘发作组53例,哮喘缓解组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组22例,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组12例;另设2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血清ECP水平在哮喘发作组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PND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最大呼气峰流速(PEF)预计值、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3)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预计值哮喘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缓解组、PND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型哮喘组PE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3、FV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ECP是导致气道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重要介质,血清ECP水平可反映气道高反应性发展的早期阶段,在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特异性及敏感性。ECP可作为慢性咳嗽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可用于筛选不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数量及体外扩增活化后产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哮喘患儿52例(哮喘组),其中轻度间歇26例,轻度持续14例,中度持续12例。另选2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NKT细胞和CD4+NKT细胞的比例,观察NKT细胞和CIM+NKT细胞与过敏指标总IgE、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相关性。经α-半乳糖神经鞘胺醇扩增培养活化后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IL-10水平。比较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哮喘组患儿的NKT细胞和CD4+NKT细胞比例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1);在不同病情哮喘患儿中,NKT细胞和CD4+NK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NKT细胞、CD4+NKT细胞的比例与总IgE、ECP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扩增培养活化后,哮喘组患儿NKT细胞分泌的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IFN-γ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哮喘发病可能与NKT细胞和CD4+NKT细胞数量的低下及功能严重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对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1986年修订的Aehenbaeh儿童行为量表对1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心理行为的检测。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炎儿童心理行为粗分均值的比较也有类似的结果,心肌炎患儿心理行为的总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孩主要表现在抑郁、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攻击方面。女孩主要表现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违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次测试,迁延期男孩第2次总粗分及忧郁粗分高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迁延期女孩总粗分高于急性期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炎各组男孩在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3个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攻击性方面,心肌炎各组男孩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迁延期男孩第2次总粗分及忧郁粗分高于第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违纪因子粗分,第2次测试明显高于第1次且明显高于急性期女孩第2次测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患儿年龄呈正相关,且与病情轻重有关,病情越重检出率越高。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对患儿的心理行为有较明显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原测定及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及哮喘发作和缓解时肺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MAST过敏原测定仪测定73例哮喘儿童的血清总IgE和35种过敏原,然后分别应用F2600型和303型肺功能促进行测定其哮喘发作和缓解时的肺功能变化。结果73例哮喘儿童中血清总IgE升高68例,占93.1%,这68例中可检出过敏原46例,占67.6%,46例中对尘螨过敏43例,占93.5%,对豚草、动物毛、蟑螂过敏3例,占6.5%。0~3a组哮喘发作时75%潮气量与最高呼气流速之比(25-PF)值为0.424±0.089,与正常预定值(0.6±0)比较显著降低.P<0.01:而哮喘缓解时25-PF值为0.603±0.021,与正常预定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6a组和7a以上组哮喘发作时最大肺活量(FVC)、ls最大呼气量(FEV1)与正常预定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EV1/FVC、FEF25%~75%与正常预定值比较差鼻有显著性,P<0.05;而哮喘缓解时上述参数正常。结论广州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外源性过敏原密切相关.其中尘螨是诱发哮喘最主要的过敏原。肺功能仪测定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变化可用来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癔病患儿的焦虑情绪,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对癔病患儿和正常对照儿童各50例评定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量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癔病患儿的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等因子分及总分比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住院患儿比门诊患儿躯体化/惊恐因子分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低年龄组比高年龄组分离性焦虑因子分高。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学校恐怖因子分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癔病患儿存在焦虑情绪,临床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细胞炎前因子测定对感染性腹泻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炎前因子水平变化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17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细胞炎前因子IL-6、TNF—α、IL-8水平,并与32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是细菌性肠炎还是病毒性肠炎,细胞炎前因子均高于对照组;且TNF—α在细菌组增高较病毒组增高明显,有显著差异(t=7.460P〈0.01);IL-6在病毒感染时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细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073P〈0.05);IL-8在细菌和病毒组均较对照组升高,但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t=1.80P〉0.05)。结论 当临床不易鉴别小儿腹泻感染病原时,可借此检测来作辅助诊断,以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血液肿瘤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特点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血液肿瘤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特点,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EPQ)、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57例年龄6岁-11岁的血液肿瘤患儿进行个性、行为的心理测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7例患儿家长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血液肿瘤患儿E质个性低于对照组(P<0.05);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1.1%%,男性多有交往不良、躯体诉述、违纪,女孩表现为抑郁、社会退缩; 血液肿瘤组患儿家长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患儿的行为问题与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血液肿瘤患儿的个性、行为问题以及家长心理状况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适当的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