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口服递送系统是多肽蛋白类药物非肠道给药的一种理想替代途径,但难度很大。如何能增强大分子药物对消化道粘膜细胞的渗透性,是提高多肽蛋白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并达到临床要求的基本问题。要提高大分子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通常有以下3种策略:(1)对大分子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修饰(亲脂性或酶易感性);(2)增加大分子药物新的功能(受体识别或细胞透过性);(3)采用转运载体。无论采用以上何种策略,都必须保证大分子药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鼻腔给药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收促进剂、药物性质、剂型和载体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药物通过鼻腔吸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由于鼻腔特殊的解剖生理结构,药物吸收迅速;且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尤其对于多肽和蛋白类药物而言,鼻腔给药这种非侵入性给药方法更简单、安全并且节省费用,因此,有望成为未来全身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物经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用高分子作为载体的高分子微包囊和纳米级包囊药物制剂不仅能控制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释放,而且可对生物体的生理指标变化作出反馈,因而可以成为靶向药物释放体系。通过用高分子包囊还可以延长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生理活性,提高药物稳定性,使之成为长效药物,并使一些难以口服的药物能够制成口服制剂。文章在介绍有关高分子药物释放体系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药学、药理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地综述了高分子包囊药物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阐述了高分子包囊的粒径、表面积、孔度、药物性能和药含量,以及高分子包囊材料的性能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对药物传送机理亦进行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水凝胶是一种能在水中溶胀但不会溶解的高分子网络,既能保护药物不被酶解或被胃酸破坏,又可以通过改变水凝胶的结构控制药物释放.pH敏感性水凝胶是体积能随环境pH、离子强度变化的高分子凝胶,利用它的这种性质可方便地调节和控制凝胶内药物的扩散和释放速率.以该类聚合物水凝胶作为载体,保护蛋白和多肽类药物,并且使这类药物在条件相对温和的位置(如结肠)释放,从而实现这类药物经胃肠道给药的有效性.本文就pH敏感性高分子材料及其作为pH敏感性水凝胶在药物控释体系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蛋白及多肽类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之中,然而,蛋白及多肽类药物通常需要注射给药且缺乏长效剂型,给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带来困扰。本文综述了通过制剂学手段对蛋白及多肽类药物进行长效化改造的策略,包括缓释注射剂、植入剂、口服制剂以及经皮给药系统,并总结其缓释机制、研究进展和优缺点,以期为此类药物的剂型改良提供研究思路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进步,许多新的具有药用活性的蛋白和多肽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蛋白和多肽的亲水性和不稳定性,需要选择特殊的载体和制备工艺,以克服药物本身的缺陷。方法 本综述描述了在优化的制备方法下,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亲水性的蛋白和多肽药物的可选择载体,用来包封亲水性蛋白和多肽。结果 SLN作为载体可以改善蛋白的稳定性,避免其水解,并能够实现药物分子的持续释放。结论 因此,许多重要的多肽和蛋白已被包封进SLN或正在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7.
提高难透膜水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透膜水溶性药物多为基因工程药物或传统中药中水溶性活性成分,近年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但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在临床上往往需要注射给药,开发此类药物的口服制剂是近年来药剂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改善此类药物口服吸收的方法,包括利用化学修饰、载体主动转运吸收、吸收促进剂、微粒给药系统、生物黏附给药系统和酶抑制剂等方法。部分药物通过此类方法已经成功进入临床试验,个别药物已经上市。  相似文献   

8.
纳米载体是药剂学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类新型给药系统,它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纳米载体有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胶束、和纳米结晶等,它们的粒径、表面性质及其释药环境等是影响纳米载体药物口服吸收的主...  相似文献   

9.
使蛋白多肽类药物通过口服吸收,是数年来人们的梦想.从生理角度来看,胃肠道既是人体的吸收器官,又是一道天然屏障.大分子物质通常都具有生物活性,胃肠道的屏障功能,使得外源性蛋白在吸收前降解为无活性氨基酸,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理想的蛋白口服制剂既不能破坏这道屏障,又要使药物达到有效吸收,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对蛋白多肽类药物通过口服给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宝江  杨爽  李丹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236-1237
使蛋白多肽类药物通过口服吸收,是数年来人们的梦想。从生理角度来看,胃肠道既是人体的吸收器官,又是一道天然屏障。大分子物质通常都具有生物活性,胃肠道的屏障功能,使得外源性蛋白在吸收前降解为无活性氨基酸,从而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理想的蛋白口服制剂既不能破坏这道屏障,又要使药物达到有效吸收,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对蛋白多肽类药物通过口服给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formula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a novel polymer matrixO-Carboxylmethylated Chitosan (O-CMC) as drug/gene carrier. The O-CMC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derivatized with a peptide sequence from the HIV-tat protein and transferrin to improve the translocational property and cellar uptake of the nanoparticles. To evaluate the O-MNPs-Tat-Tf as drug carriers, Methotrexate (MTX) was incorporated as a model drug and MTX-loaded O-MNPs-Tat-Tf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75nm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EM, AFM and VSM. The cytotoxicity of MTX-loaded O-MNPs-Tat-Tf was investigated with C6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TX-loaded O-MNPs-Tat-Tf retained significant antitumor toxicity; additionally, sustained release of MTX from O-CMC nanoparticles was observed in vitro, suggesting that the O-MNPs-Tat-Tf could be a novel magnetic targeting carrier. We also studied the ability of O-MNPs-Tat-Tf crossing BBB in rats b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formula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coated by a novel polymer matrix-O-Carboxylmethylated Chitosan (O-CMC) as drug/gene carrier. The O-CMC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derivatized with a pepfide sequence from the HIV-tat protein and transferrin to improve the translocafional property and cellar uptake of the nanoparticles. To evaluate the O-MNPs-Tat-Tf as drug carriers, Methotrexate (MTX) was incorporated as a model drug and MTX-loaded O-MNPs-Tat-Tf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75nm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EM, AFM and VSM. The cytotoxicity of MTX-loaded O-MNPs-Tat-Tf was investigated with C6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TX-loaded O-MNPs-Tat-Tf retained significant anfitumor toxicity; additionally, sustained release of MTX from O-CMC nanoparticles was observed in vitro, suggesting that the O-MNPs-Tat-Tf could be a novel magnetic targeting carrier. We also studied the ability of O-MNPs-Tat-Tf crossing BBB in rats b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相似文献   

13.
 血脑屏障上存在诸多受体和转运体,如转铁蛋白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己糖转运体等。采用其相应的配体或抗体修饰可构建脑靶向递药系统,有望提高脑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强对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毒性作用及不良反应。此外,利用正负电荷的吸附介导和鼻腔给药也可能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生物相容性的配体合成的生物金属有机框架(bio-metal organic frameworks,Bio-MOFs)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丰富的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征,成为了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概述了Bio-MOFs的设计方法包括结构和毒性因素,概述包括点击化学在内的多种载药方法,重点介绍了BioMOFs用于肺部给药系统、改善药物药学性质、缓控释递药系统、刺激响应及靶向给药系统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限制Bio-MOFs用于实际药物制剂临床研究或上市制剂当中的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Bio-MOFs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血清白蛋白是疏水性分子体内输送的天然载体,具有无免疫反应、组织相容性好等特点。以血清白蛋白为材料制备的纳米药物载体载药量高、毒副作用小,并具有一定的肿瘤靶向性,是优异的药物输送载体。目前,有多个血清白蛋白纳米药物已上市或处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总结了当前血清白蛋白纳米药物载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如反溶剂法、乳化法、热凝胶法、白蛋白纳米结合技术、自组装技术、纳米喷雾干燥等以及各自的特点,讨论了常见的血清白蛋白纳米药物载体修饰手段及血清白蛋白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领域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有更多以血清白蛋白为载体的纳米药物问世。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在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具有来源广泛、低毒、生物相容性好以及能够被生物降解等特性,是多种口服给药系统的良好载体,尤其在结肠定位系统中应用广泛。本文对壳聚糖理化性质、结构以及其在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外排体是由多泡体或称为多囊体与细胞膜融合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膜性小囊泡,具有多种免疫功能,其表面含有大量的与其来源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和脂质成分,具有去除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废弃蛋白、信号传导、提呈抗原激活T细胞以及诱发和增强机体免疫反应等功能。近年来,有研究者利用外排体负载药物,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纳米给药体系,以避免某些外源性纳米载体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免疫排斥反应。本文综述了对这种新型纳米载体的发现、功能以及作为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以丰富药剂学的载药系统,并为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成以磺胺嘧啶为载体的氟尿嘧啶导向药物。方法将氟尿嘧啶与氯甲酰三氯甲酯(TCF)反应生成氯甲酰氟尿嘧啶,再与磺胺嘧啶磺酰胺基端高分子连接臂聚乙二醇(PEG)的羟基反应,使氟尿嘧啶通过PEG与磺胺嘧啶相连。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载药量,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及差热分析(DSC)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合成产物的载药量为3.2%,UV、IR、DSC检测表明氟尿嘧啶成功的接入。结论通过以TCF活化氟尿嘧啶可以使氟尿嘧啶与PEG的末端羟基成功地连接,从而合成氟尿嘧啶导向药物。  相似文献   

19.
作者查阅近10余年来镇痛药物可生物降解缓释给药系统在疼痛治疗应用中的文献,从常用于镇痛释药系统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可生物降解材料制备的新型镇痛释药系统、聚合物载体结构特征分析、用于评价镇痛释药系统的动物模型、镇痛释药系统的临床研究情况对该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已上市的长效镇痛释药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方法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超顺磁特性的纳米载体粒子,并将跨膜肽(Tat)、人转铁蛋白(Tf)和抗癌药物甲氨喋呤(MTX)与其结合,构建成兼具跨血脑屏障、磁性和受体介导双靶向及抗癌复合功能的纳米载体系统(MTX-O-MNPs-Tat-Tf)。应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震动样磁力计表征该纳米载体系统的形貌、粒径、磁性能并选择大鼠C6细胞考察MTX-O-MNPs-Tat-Tf载体粒子的抗肿瘤特性。结果纳米磁性粒子MTX-O-MNPs-Tat-Tf平均粒径为75nm,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特性。初步动物实验表明,采用放射性元素锝标记,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检测,复合功能载体系统成功跨越大鼠血脑屏障。结论MTX-O-MNPs-Tat-Tf载体系统的建立为今后跨过血脑屏障治疗脑部疾病等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