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疆11例β地中海贫血CDs41/42(—TTCT)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PCR/ASO技术对新疆的11例β地中海贫血(地贫)进行基因分析。现已鉴定为CDs41/42(-TTCT)基因突变,其中汉族8例维吾尔族2例,瑶族1例,均为杂合体。维吾尔族中的这种突变型系首次报道。这些先证者都有地贫症状,伴有程度不同的贫血和HbA2增高(3.39% ̄6.67%),分散在新疆的广大地区。本文为了解这种突变类型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PCR/ASO),对新疆首例β地小海贫血(β地贫)家系进行基因分析,从12名家系成员中检出7例β地贫基因突变(IVS-Ⅱ-654,CT)的杂合子。结合家系调查、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检查结果,证实先证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父方。  相似文献   

3.
人β—干扰素在杆状病毒载体与Sf细胞体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DNA中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前后序列作为转移载体,将人β-干扰素(HuIFN-β)基因插入转移载体pUAc-5,构建成pAc-IFN-β载体。该质粒DNA与野生型AcNPV DNA经lipofectin共转染秋粘虫传代细胞(Sf9细胞),利用重组病毒不产生多角体蛋白的特征,进行病毒空斑筛选。用核酸杂交方法鉴定出携带HuIFN-β基因的重组病毒。用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丝绸之路沿线陕、甘、新三省区85例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患者的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的前4种突变为CD17(A→T)、IVS-Ⅱ-654(C→T)、-28位(A→G)和CDs41/42(-TTCT),占总检出率的78.7%,是该地区主要的β地贫突变类型。此外还检出了CD8(-AA)、〔-28(A→G)CD17(A→T)/N〕、CDs8/9(+G)、CDs27/28(+C)等共12种β地贫的基因突变型。其中〔-28(A→G)CD17(A→T)/N〕为同一染色体上的双重基因突变,未见文献报道;CD8(-AA)和CDs8/9(+G)为在中国人中首次发现;CDs27/28(+C)在我国也甚为罕见。研究表明,丝绸之路地区β地贫的类型及频率既与我国其他地区乃至东南亚各国不完全相同,又与邻近的中亚各地有一定差异,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含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AcNPV)早期基因启动子的载体pAcIE1中,插入人β-干扰素(HuIFN-β)基因,构建成转移载体pIE1-IB;pIE1-IB与含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的质粒pIE1-NEO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9细胞),使HuIFN-β基因和NEO^r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上产生转化细胞,含G418的培基分离新霉素抗性克隆,并增殖传代;转化细胞株传至50代以上,不同传代水平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宁地区贫血患儿α-地中海贫血(地贫)发生情况、基因类型及频率.方法 采用单管多重PCR体系扩增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反向点杂交技术,对诊断为贫血的患儿2685例进行常见α-地贫基因检测,对HbA2和HbF升高者再进行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 2685例患儿中,检出α-地贫1243例(46.29%),22种基因类型,主要为--sea /αα(23.76%),其次为-α3.7/αα(4.69%),--sea/-α3.7(3.84%),--sea/αCSα(3.17%);包括6种等位基因1563个,主要为--sea(56.62%),其次为-α3.7(15.74%)和αCSα(14.52%);α复合β地贫检出率为5.18%.结论 南宁地区贫血患儿α-地贫基因突变率、中间型α-地贫及复合β地贫发生率均较高,应在该类患儿中进行基因诊断,为该类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β-干扰素在杆状病毒载体与Sf细胞体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休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cNPV)DNA中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及其前后序列作为转移载体,将人β-干扰素(HuIFN-β基因插入转移载体pUAc-5,构建成pAc-IFN-β载体。该质粒DNA与野生型AcNPVDNA经lipofectin共转染秋粘虫(Spodopterafrugiperda)传代细胞(Sf9细胞),利用重组病毒不产生多角体蛋白的特征,进行病毒空斑筛选。用核酸杂交方法鉴定出携带HuIFN-β基因的主组病毒。用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可表达rHuIFN-β。在1.0×10 ̄6细胞/ml感染上清中测定rHuIFN-β最高活性为3.0×10 ̄6IU/ml,抗天然HuIFN-β抗体能完全中和rHuIFN-β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β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我们在对新疆昌吉市少数民族进行β地贫群体调查时检出一布依族家系,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ASO)探针杂交技术进行基因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先证者:男,20岁。呈轻度贫血貌,体弱、乏力,时常头晕、胸闷、巩膜轻黄染、肝、脾未触及。其父症状与之类似,但尤感心悸不适,体弱多病。其母和兄长无临床症状.家系调查见附图:  相似文献   

9.
张艳泓  黄海龙  徐两蒲 《转化医学杂志》2022,11(1):61-64+封三
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是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β-珠蛋白合成减少或缺如,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单基因遗传病。目前暂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研究已证实,一些转录因子通过调控γ-珠蛋白基因增加胎儿血红蛋白表达,从而缓解无效造血,改善β-地贫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对输血依赖性。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微小RNA(microRNA,miRNA)不仅在β-地贫患者中存在表达失衡,也参与γ-珠蛋白基因的转录调控。全面了解miRNA对γ-珠蛋白基因的调控作用能够为阐明β-地贫的致病机制并对该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含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AcNPV)早期基因启动子的载体pAcIE1中,插入人β-干扰囊(HuIFN-β)基因,构建成转移载休pIE1-IB;pIE1-IB与含新霉素抗性基因(NEO ̄r)的质粒pIEI-NEO共转染秋粘虫细胞(Sf9细胞),使HuIFN-β基因和NEO ̄r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上产生转化细胞,含G418的培基分离新霉素抗性克隆,并增殖传代;转化细胞株传至50代以上,不同传代水平细胞DNA的点杂交证实HuIFN-β基因已整合在细胞DNA分子上,同时检测出干扰素(IFN)的持续稳定表达,活性为500—4000IU/10 ̄6细胞。抗天然HuIFN-β抗体能完全中和所表达IFN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ASO)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对新疆首例p地中海贫血(p地贫)家系进行基因分析,从12名家系成员中检测出7例p地贫基因突变(ⅣS-Ⅱ-654,C→T)的杂合子。结合家系调查、临床表现及血液学检查结果,证明先证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父方。该研究对了解新疆地区p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和频率以及开展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2-托品酮外消旋体(1),分别经氧化铂催化氢化和金属钠还原,立体选择性制备2α和2β托品醇,再经左旋和右旋酒石酸拆分,得1R(5S),2R;1S(5R),2S;1S(5R),2R和1R(5S),2S托品醇四个光学异构体。  相似文献   

13.
对31例心电图ST-T改变的男性歼击机飞行员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测定和血浆β-内啡肽(β-EP)、强啡肽(DYNA)、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测定,并与35例无ST-T改变的健康飞行员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心电图ST-T改变组MMPI中F、K、Hs、D、Hy、Mf、Pa、Pt、Sc、Si的T分升高;血浆β-EP、DYNA升高,cAM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小于  相似文献   

14.
DPC4/SMAD4蛋白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PC4/Smad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对胰腺癌有抑制作用的基因。在大约60%的胰腺癌细胞中这种基因发生缺失或失活。但后来发现其主要作用是参与转移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的信号传导。TGF-β超家庭的信号从细胞内传递到细胞核中是通过新发现的SMADs家族蛋白完成的。脊椎动物的SMADs家族蛋白包括8个成员,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可以分成  相似文献   

15.
早期帕金森病^123Ⅰ—β—CIT脑SPECT显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早期帕金林患者纹状体中多胺转运体的丢失情况。方法 通过7例单侧铂金森患者及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123I-2-β-carbomethoxy-3-_4-iodophenyl)tropane(β-CIT)脑SPECT显像,计算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及纹状体中^123I-β-CIT摄取的非对称指数,分析患者症状侧及症状对侧纹状体特异性^123I-β-CIT的摄取。结果 纹状体3小时及1  相似文献   

16.
王边福  苏枭 《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1):663-665
目的 研究HLA-DRB1基因与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法(PCR-SSP),对37例创伤后MODS患者HLA-DRB1基因进行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测定,并与相应健康人52例结果比较。结果 创伤后MODS患者HLA-DRB1*1501 ̄DRB1*1502(编码HLA-DR2抗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脑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与继发性脑损伤(SBI)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ISH)、免疫细胞化学(ICC)等方法,观察了脑创伤后脑内IL-1β、ICAM-1及VCAM-1的变化。结果侧脑室注射重组人IL-1β(rhIL-1β),显著增加多形核粒细胞(PMN)在受伤脑组织中的侵入和聚集;而给予IL-1β抗体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则明显减少PMN在受伤脑组织中的侵入和聚集。提示,脑创伤后受伤脑组织、IL-1β、ICAM-1及VCAM-1的表达分泌增加与PMN在受伤脑组织中的侵入和聚集明显相关。结论:脑创伤后脑内炎症反应,包括脑创伤后PMN在受伤脑组织内侵入和聚集,可能在SBI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l- 通道阻断剂呋喃苯胺酸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 1β)诱导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 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原代培养的小鼠BMSC增殖活性。结果:IL-1β(200~1 000kU·L-1) 对BMSC具显著的促增殖作用。呋喃苯胺酸(20 ~500μmol·L-1)特异性地抑制IL- 1β的促增殖作用,效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Cl- 通道与IL- 1β促BMSC增殖作用有关,Cl- 通道的活化参与了细胞因子IL-1β促BMSC增殖信号的转导  相似文献   

19.
用RT-PCR方法定量检测脑内早老性痴呆有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脑内早老性痴呆有关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定量检测了小鼠海马和皮层内早老性痴呆有关基因β-淀粉样蛋白的前体蛋白(APP)、早老蛋白1(presenilin-1,PS-1)、PS-2、apoE、tau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具有灵敏度高、性好、快速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定量检测微量样品和表达水平较低的基因。结论:RT-PCR是一种定  相似文献   

20.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血液透析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情况,并同步观察其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显示,血透病人缺血性ST段异常检出率为52.38%,其中SMI占72.72%;透析前血浆 β-EP含量正常,透析后 β-EP浓度显著升高;并发现心绞痛发作病人透析前后血浆 β-EP含量均低于AMI患者。提示透析SMI患者存在的“心绞痛报警系统”缺陷与透析中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激活有关,血浆 β-EP含量变化可能在SMI发生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