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血液稀释净化生物平衡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液稀释净化生物平衡疗法(ETBD)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给予常规药物加ETBD;对照组62例,给予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d,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受损的神经功能在短期内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ETBD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测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高血脂组)和10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空腹抽血,测定血流变、三酰甘油、胆固醇等的含量,并对高脂血症组及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脂的含量都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液呈高黏状态,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检测项目的浓度与高脂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是并发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急性脑梗死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高血脂、高血液黏度导致血管壁的病理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因素,具有高血脂、高血液黏度高危因素者应定期检查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脑梗死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TG、TC及LDL-C降低明显(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显著(P〈0.01);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降低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明显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分析肥胖症患儿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为临床诊断、预防儿童肥胖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110例肥胖症儿童和80例正常儿童作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同步空腹静脉采血检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儿童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症儿童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并存在血液高黏滞状态。  相似文献   

6.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179-1180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对于高脂血症及其所引起的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 对118例经医学证实的高脂血症住院患者,采用全自动血流变仪分别测定3个不同切变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并以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组间所比较的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男、女患者组的血黏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经实验证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若在患者出现高脂血症的临床症状时,进行血黏度的检测可根据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时给予降低血脂、纠正高黏血症的治疗,这样对高脂血症的及时治疗及其所引发的脑血管病、冠心病的预防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晓玲  汪健  赵斌 《中国康复》2011,26(2):96-97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VD患者72例,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按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并口服控制血压、血糖的药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HBO组患者同时配合HBO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明智力量表(MMSE)及ADL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和ADL,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12周后,MMSE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HBO组更明显;ADL评分,HBO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上升;血液流变学比较,HBO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沉降率及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0.01),对照组ADL及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O可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ADL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液稀释结合复合光量子照射与充氧自血回输综合疗法对Ⅰ,Ⅱ期高血压病合并高粘滞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可行性评价。方法:62例Ⅰ,Ⅱ期高血压合并高粘滞血症患者采用少量多次血液流变学、血脂、心功能变化及与40例对照组比较,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和耐受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压、血液流变学、甘油三酯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心率、心功能则变化不大,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血液稀释光量子综合治疗法对合并高粘滞血症的Ⅰ,Ⅱ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高黏状态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用低分子肝素干预对病情变化的影响。【方法】149例川崎病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静滴一周,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易发生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程度与冠脉损害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静滴可明显改善川崎病患儿高凝状态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高黏状态为川崎病常出现的症状,并与冠脉损害存在相关性。血液流变学改变可帮助川崎病高黏状态的判断,早期低分子肝素干预可有效改善川崎病高黏高凝状态,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爱霞  孔令振  李洁 《临床医学》2009,29(11):18-20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变)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IDA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非缺铁性贫血(NIDA)患者,根据是否并发IDA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功能、血常规、肝硬化患者止凝血试验和血小板参数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清蛋白、胆红素、胆汁酸、碱性磷酸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均低于对照组,叶酸(F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RB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数(PLT)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IDA的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对评估肝脏的损坏程度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镇痛联合穴位治疗对肝癌切除术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肝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采取病人主诉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止痛治疗及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取持续镇痛48h联合足三里穴和内庭穴位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第4天的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的变化,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肿瘤最大直径。[结果]观察组术后第4天的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镇痛联合穴位治疗能有效促进肝癌切除术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28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干预加黄芪注射液组)28例,然后将两组患儿治疗前1d和治疗后第6、12w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6、12w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均呈现持续改善的趋势,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PN治疗对老年腹部外科患者血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完全胃肠外营养 (TPN)对腹部外科老年患者的全血及血浆黏度的影响。方法 :6 1例不能经口进食≥ 7d的腹部外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TPN组和常规输液组 ,用旋转黏度计测定TPN治疗前及治疗 7d后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 ,作自身对照 ,并与常规输液组作比较。结果 :TPN组在TPN前切变率为 2 0 0s-1、5s-1时的全血黏度 (mPa·s)和切变率为 10 0 -1S 时的血浆黏度(mPa·s)分别为 3.4 9± 0 .6 7,7.2 6± 1.2 7,1.4 8± 0 .13;在TPN后切变率为 2 0 0 -1S 、5 -1S 时的全血黏度 (mPa·S)和切变率为 10 0 -1S时的血浆黏度 (mPa·S)分别为 3.83± 0 .86 ,7.5 1± 1.4 1,1.5 2± 0 .12 ;常规输液组治疗后切变率为 2 0 0 -1S 、5 -1S 时的全血黏度 (mPa·S)和切变率为 10 0 -1S 时的血浆黏度 (mPa·S)分别为 3.6 0± 0 .6 2 ,8.0 7± 1.17,1.5 0± 0 .12。经t检验 ,TPN前后不同切变率的全血和血浆黏度均无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TPN治疗后与常规输液组治疗后不同切变率的全血和血浆黏度也均无显著差异 (均P >0 .0 5 )。结论 :腹部外科老年患者用TPN治疗 7d ,不引起全血及血浆黏度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和治疗组14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并观察两组用药2h后心率、血压、末梢血氧含量及心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率为(90±17)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06±19)次/min(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为(13.6±2.3/9.2±1.5)kPa,对照组治疗后血压为(10.6±1.3/8.2±0.5)kPa,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和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是治疗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作用机理。方法 5 0例VBI患者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 2 5例和常规治疗组 2 5例 ,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结果治疗前VBI患者血液粘度增高 ,表现为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血浆粘度及血脂增高。BAEP总异常率为 76% ,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尼莫地平组血浆粘度水平降低更显著 (P <0 0 5 ) ,V波峰潜伏期、III V和I V峰间潜伏期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尼莫地平可改善VBI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及脑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160例肝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73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13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包括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对照组仅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索(TB)、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明显改善(P均〈0.01),但球蛋白(GLB)有所下降。对照组TB、TBA、ALT和PTA也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中肝性脑病患者意识转清率为78.95%(15/19例)、存活率为63.13%(101/160例);均较对照组的38.46%(5/13例)和47.79%(54/113例)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50.05)。结论:内科综合疗法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交互分析模式下的团体教育在尿毒症晚期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2020年8月1日收治的80例尿毒症晚期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交互分析模式下的团体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希望水平[采用希望水平评定量表(HHI)]、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SPBS中身体因素、情感因素、经济因素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HI中积极行动、亲密关系、积极态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GQOL-74中社会社交情况、心理状态、躯体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依从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尿毒症晚期血液净化患者采用交互分析模式下的团体教育,可有效降低自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脂代谢指标、APN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PG、2 h PG水平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INS、2 h INS、FCP、2 h CP水平及HOMA-β较治疗前升高,HOMA-IR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PN、GSH-Px及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胰岛功能,改善糖脂代谢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