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腹膜透析患者透出液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 (NO)是重要的细胞信使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腹膜透析患者的透出液中NO状态如何报道甚少。我们对3 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 (PD)患者的透出液NO进行了检测。对象与方法1.对象 :维持性PD患者 3 5例 ,男性 15例 ,女性 2 0例 ,平均年龄 (63 .6± 12 .2 )岁。慢性肾小球肾炎 15 ,糖尿病肾病 13例 ,先天性多囊肾、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止痛药肾病各 2例 ,缺血性肾病 1例。平均血尿素氮 (2 5 .3± 4.8)mmol/L ,血肌酐(984.3± 3 72 .4) μmol/L。平均透析时间 (16.5± 16.1)个月。均采用美国百特公司提供的 1.5 %或 2 .5 %葡…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云芝多糖巨噬细胞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采用Griess试剂法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用结晶紫染核法测定细胞数目。结果发现,在不受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云芝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的释放并不增加;而在脂多糖作用下,其一氧化氮产量明显增加;云芝多糖活化的巨噬细胞与γ-干扰素共孵,并未见一氧化氮产量增加。提示云芝多糖对巨噬细胞的激活采用的方式与γ-干扰素类似,其抗动脉粥  相似文献   

4.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38例腹透患者80例次的观察研究显示,患者的残余肾肾功能与透析效能,营养状况呈正相关。当RRF〉2ml/min时,经残余肾清除的尿素氮和肌酐占整个透析排出量的30%以上,个别患者可达45%。  相似文献   

5.
儿童持续性腹膜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持续性腹膜透析李立,唐政儿童持续腹膜透析(CAPD或CCP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已成为患儿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法,它适用于婴幼儿及各年龄组的患儿。腹膜透析于60年代首先用于治疗儿童急性肾衰,并很快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应用;而用于儿童终末期肾衰(E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DAPD组(40例)和CAPD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每6个月行一次心功能的评估,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透析前、透析12个月、24个月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DAPD组患者12个月和24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50%和15.00%,而CAPD组分别为17.50%和35.00%,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大。两组患者入组时心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24个月时DAPD组患者心胸比例明显小于CAPD组,DAPD左心室内径小于CAPD组(P0.05)。24个月时DAPD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82.50%,明显高于CAPD组55.00%(P0.05)。DAPD组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Kt/V)和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高于CAPD组(P0.05)。结论采用DAPD模式的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心胸比例变化小,对心血管事件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PD)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至12月行PD置管术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CAPD组和DAPD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高血压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转归,每半年进行一次容量及心功能的评估,行心脏超声和胸部平片检查,动态观察透析前、透析12月和24月患者心胸比例,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右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等心血管系统相关指标及血压、透析效能、残余肾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CAPD组患者1、2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28%,而DAPD组分别为6%和13%(P<0.05),随着透析时间延长,其发生率增加。(2)CAPD与DAPD患者入组时心胸比例无统计学差异,随访至24月CAPD组患者心胸比例明显大于DAPD组(0.51±0.04 vs 0.48±0.05,P<0.05),同时两组左心室内径分别为52.66±6.49 mm,48.69±4.70 mm(P<0.05)。(3)在末次随访中,以血压<140/90 mmHg为标准,CAPD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明显低于DAPD组患者(54.2%vs 84.8%,P<0.05)。(4)在透析效能方面,两组溶质清除均充分,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DAPD模式的患者较CAPD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低,心胸比例变化小,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可能与容量负荷、残余肾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中透析装置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中透析装置的初步评价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广州,510080)李惠群叶任高许乃贵胡丽琼戴健霞关键词腹膜透析透析装置腹膜炎中图法分类号R4595我们自1978年以来,曾用5组透析装置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现将不同透析装...  相似文献   

9.
残余肾功能状态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前瞻性观察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在腹膜透析(PD)治疗后残余肾功能(RRF)对透析效能及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水平将其分为A组(GFR0~2ml/min)、B组(GFR2·1~4ml/min)和C组(GFR>4ml/min)。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透析状态,包括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尿量(UV)、残余肾肌酐清除率(Ccr)、每周总尿素氮表现率(Kt/Vtotal)、每周肌酐总清除率(WCcrtotal)、蛋白氮呈现率(nPNA)、残余肾尿素及Ccr。对比观察不同RRF状态患者透析状况和部分临床及生化指标变化。尿量<100ml/d或Ccr<1·0ml/min视为无尿。结果:三组不同残肾状态患者Kt/vtotal和Ccr分别为1·75±0·35、2·07±0·54、2·46±0·50和53·4±11·2、66·6±11·2、97·6±22·1(L/Wks),各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三组不同残余肾Kt/v和Ccr分别占总体kt/v的12·4%、27%、45·7%及总体Ccr的18·3%、47·3%和65·3%,三组间相比差异亦显著(P<0·01)。此外,三组间高血压发生率、心胸比例及左心室肥厚(LVH)亦存在一定差异,C组心脏增大的病例明显低于A、B两组。RRF状态与透析效能呈正相关。本组患者除2例在透析治疗时即无尿,128例患者中有31例(24·2%)发生无尿,其中原发病为血管炎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各占4例和7例,其无尿发生率分别占本病种的66·7%及25·9%;另20例无尿患者为肾小球肾炎或其它疾病,占此类疾病的20·6%。此外,发生无尿患者中有5例(16·1%)透析时尿量<300ml/d。结论:PD患者的残余肾仍然是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影响血压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对尿毒症血清载脂蛋白和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前瞻性观察腹膜透析治疗15例尿运症患者对血清载脂蛋白和脂质的影响,发现腹膜透析治疗前、后血HDL-C和HDL2-C亚型、apoAi均显著低于正常人;透析后apoB100显著高于正常人;自身前后比较透析后血apoCⅡ,CⅢ显著降低,血apoAⅠ轻度降低,apoB100轻度增高。提示腹膜透析可加剧尿毒症原有的载脂蛋白和脂质异常,增加了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透析治疗,选择血液透析(HD)好还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好。方法:观察了68例接受透析治疗的糖尿病ESRD患者,其中52例进行HD治疗,16例进行CAP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生存率、死亡原因、血糖的控制、透析后主要并发症。结果:60岁以下HD或CAPD治疗患者3年生存率均达75%以上。但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60岁者,行CAPD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HD少。结论:透析前合并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冠心病或年龄大于60岁的糖尿病ESRD患者以选择CAPD治疗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重氮反应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高血压病(EH)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O和ET浓度的变化.结果①EH患者NO浓度为(15.28±2.3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组的(21.76±2.59)μmol/L(P<0.01);治疗后EH患者的NO浓度明显增高,但仍低于正常组(P<0.01).②EH患者ET浓度为(59.71±22.77)ng/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7.36±13.27)ng/L(P<0.01);治疗后EH组患者ET浓度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这一对舒缩血管因子的失衡在EH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检测65例CHF患者血浆NO和ET含量,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心衰程度越重,NO和ET水平越高。直线相关分析表明:NO与ET呈正相关(r=0.6457,P<0.001)。结论 血浆NO和ET水平增高是CHF病理生理特征之一。NO和ET共同参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及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随访CAPD患者78例共1年,随机分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酮酸组,31例)、低蛋白组(26例)、常规蛋白组(21例)。检测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浆瘦素(Leptin)、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指数(BMI)等.计算RRF、KT/V、肌酐清除率(Ccr).并监测血清氨基酸谱变化。结果与低蛋白组相比,酮酸组、常规蛋白组的营养指标升高,尤以PA、RBP、TRF、Scr升高明显(P〈0.01);而酮酸组与常规蛋白组相比,BMI、TSF、MAMC、Alb、TC及TG有升高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酮酸组缬氨酸(Val)、亮氩酸(Leu)、异亮氨酸(lle)水平均高于低蛋白组及常规蛋白组(P〈0.01及〈0.05);与常规蛋白组相比,酬酸组与低蛋白组KT/V、Ccr、尿莆均升高P〈0.05),而酮酸组与常规蛋白组的水钠潴留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有缓解尿毒症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作用,可有效保护RRF,并能显著提高血浆支链氨皋酸(BCAA)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早期肝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NMRI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 2 3天起 ,连续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的抑制剂氨基胍(Am inoguanidine,AMG)处理小鼠 ,同时设未经抑制的对照组 ,分别在感染后第 38、4 5天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天狼猩红染色 -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并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 ,分析肝脏中 、 型胶原的动态变化 ;化学显色法检测肝脏匀浆中能间接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羟脯氨酸的浓度。结果 感染后 38d,肝脏中 、 型胶原的增生程度及 、 型胶原面积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羟脯氨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感染后 4 5 d,肝脏中 型胶原的增生程度和 、 型胶原面积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AMG处理组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较对照组高 (P<0 .0 5 )。结论  NO可抑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早期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花生四烯酸(AA)环氧化酶产物及5-脂氧化酶产物对大鼠加速性肾毒性血清性肾炎(NSN)中肾小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NSN大鼠模型后,应用消炎痛抑制AA环氧化酶,应用MK-0951抑制AA的5-脂氧化酶,观察对肾小球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在NSN大鼠,应用消炎痛抑制环氧化酶,可减少肾小球合成的前列腺素(PG)F2及血栓素(TX)B2,使肾小球iNOS表达增强,尿亚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对15例闭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吸入NO后收缩期跨三尖瓣峰值压差平均降低22.5%(P<0.001),提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阻力负荷显著减轻。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平均增加12.6%(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cyclooxygenase (COX)-dependent vasoconstrictors in the hypertension and altered vascular reactivity following prolonged nitric oxide (NO) synthase inhibition. Male Wistar rats (250–270g)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treated for 7 days with Placebo (control), L-NAME (48 mg/kg/day), indomethacin (4 mg/kg/day) and L-NAME in combination with indomethacin. L-NAME treatment induced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vitro aortic hyperresponsiveness to phenylephrine, impaired vasodilatory response to acetylcholine an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response to sodium nitroprusside. Indomethacin co-treatment partially prevented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 restored responsiveness to phenylephrine and improved sensitivity to acetylcholine. Indomethacin treatment alone did not modify blood pressure and aortic vascular reactivity. Both enhanced phenylphrine-induced contraction and impaired acetylcholine-evoked vasodilation induced by acute NO synthase inhibition with L-NAME (10?4M) in normal rat aortas were not modified by indomethacin (10?5M).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constricting factors, which arise from the COX pathway, contribute to hypertension and altered vascular reactivity following continued inhibition of NO synthase.  相似文献   

19.
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生长和基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时腹膜间皮层直接浸泡于含葡萄糖1.50%~4.25%的透析液中,为了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腹膜间皮细胞生长和基质合成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人腹膜间皮细胞(HMC)培养体系。HMC在含葡萄糖浓度≥1.00%的培养基中生长时, ̄3H-TdR掺入量较在0.10%或不加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明显降低。当介质中葡萄糖浓度≥0.50%时HMC培养上清的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明显增高。葡萄糖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和FN分泌增加均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用甘露醇代替葡萄糖进行试验得到相似结果,但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弱于相同渗量的葡萄搪。上述结果表明,周围介质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对HMC生长和基质合成具有直接影响。反复或长期使用高糖透析液引起的HMC修复和代谢障碍可能参与了CAPD相关性腹膜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对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NO的影响。方法:培养的第10~12代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用于实验,分别加入IL1β或IL1β加IL1ra,12h后用化学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用3HTDR掺入率测定GMC的增殖,狭缝和Northern杂交测定细胞iNOSmRNA表达。结果:IL1β组GMC出现iNOSmRNA表达及亚硝酸盐增多(053±013vs018±007nmol/104细胞),但无明显细胞增殖(404606±19126vs39779±28041);IL1β加IL1ra组,无iNOSmRNA表达,上清亚硝酸盐含量更高(094±015nmol/104细胞),GMC增殖被抑制(31155±31398)。结论:IL1β能刺激GMC的iNOSmRNA表达和产生亚硝酸盐,IL1ra虽抑制GMC的iNOSmRNA表达,但没能减少其亚硝酸盐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