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格列美脲分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出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完成调研,分组按照随机均等原则,观察组30例,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对照组30例,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4个月后2组血糖控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低血糖及总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利拉鲁肽、格列美脲分别与二甲双胍联用对血糖的控制效果相当,但利拉鲁肽引起的体重下降和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利那鲁肽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55例)和利拉鲁肽组(50例),二甲双胍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起始剂量0.25 g/次,3次/d,耐受后增至0.5g/次;利拉鲁肽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起始剂量0.6 mg,皮下注射,1次/d,耐受后增至1.2 mg.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腰围、体质量、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TG、TC、SBP和DBP.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浆TG、TC均显著降低(P均<0.01);利拉鲁肽组腰围减小、体质量减轻、BMI减小(P均<0.01),而二甲双胍组没有变化(P均>0.05);利拉鲁肽组降低FPG、HbA1C、TG及TC的效果与二甲双胍组相当(P均>0.05),但降低2hPG、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SBP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组(P均<0.01).结论 利拉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患者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SBP,更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 Database、CBM和CNKI数据库,纳入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6年1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RCT.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相比,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组能更有效地降低HbA1c(WMD:-0.36,95% CI:-0.67~-0.06,P=0.02)及体重(WMD:-3.11,95% CI:-3.72~-2.51,P<0.000 01);低血糖发生率低(WMD:-0.15,95% CI:-0.19~-0.11,P<0.000 01);但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WMD:0.18,95% CI:0.09 ~ 0.27,P<0.000 1);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效果相当.结论 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相比,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组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降低体重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经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4月—2017年6月接收的肥胖2型糖尿病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4例。行二甲双胍治疗为参照组,行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OMA-β指标高于参照组,而HOMA-IR指标则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2 hPG和BMI、HBA1c和FPG等指标情况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给予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血糖达标,以及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改善,有效降低体重。  相似文献   

7.
选取二甲双胍治疗不佳的肥胖伴T_2DM患者30例,应用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12周。结果体重、BMI、FPG、2hCP、HbA_(1c)、TG及HOMA-IR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2hIns、FCP、2hCP及HOMA-β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可有效降低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肥胖伴T_2DM患者、体重、血糖、血脂,改善HOMA-IR和HOMA-β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结果经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和体质量指标HbA1c、FBG、2 hPBG、BMI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将优质化护理应用于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中,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降糖方法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该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0例肥胖糖尿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应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方法)和实验组(70例,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肥胖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糖反应、恶心、腹泻)。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反应、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筛选6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在继续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0.5g bid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0.6~1.8 mg皮下注射qd,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指数(BMI)、腰围、C肽变化,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相比较,其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1周内出现不良胃肠道反应,但能耐受,能自行缓解。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降低体重,改善BMI,不良反应轻,低血糖风险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选取超重或肥胖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T_2DM患者62例,加用利拉鲁肽,结果:治疗后体重、WC、BMI、FPG、2hPG、HbA_(1C)与治疗前比(P 0. 05)。结论: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加用利拉鲁肽,更好的控制血糖,降低体重,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2.
10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对称分为治疗组(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和对照组(格列吡嗪+二甲双胍)为期6月治疗,观察BMI、FPG 2、hPG、HbA1c、FINS、HOMA-IR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BMI、FPG、2hPG、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性明显(P0.05),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组FINS、HOMA-IR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结论格列美脲较格列吡嗪,节约内源性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的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和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的护理措施相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6%vs 23.5%),P均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能够有效控制体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格列本脲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对比格列美脲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费用。方法纳入威海市立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格列本脲、沙格列汀及二甲双胍降糖治疗;B组应用格列美脲、沙格列汀及二甲双胍降糖治疗。A组与B组疗程均为12 w。观察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空腹胰岛素原、餐后2 h胰岛素原、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均具有良好的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作用;经治疗2组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均明显升高;而空腹胰岛素原和餐后2 h胰岛素原较前明显下降(均P<0.05)。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体重均无明显增加(P>0.05)。经济学成本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和格列本脲分别联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均良好,低血糖反应少,而格列本脲组经济学成本明显低于格列美脲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格列美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102例口服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餐前口服西格列汀100 mg(n=52)或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1~4 mg(n=50)两组,同时继续口服二甲双胍,进行为期24周的观察。结果①基线时两组口服二甲双胍的时间及其他指标相似;②24周时,西格列汀组与格列美脲组的平均HbA1c分别下降了1.41%和1.38%,日平均血糖降幅分别为5.28 mmol/L和4.56 mmol/L;③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和格列美脲组分别有3.80%和10.00%的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糖(3次和18次),其中严重低血糖事件,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3次),夜间低血糖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2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患者平均体重下降1.0 kg,格列美脲组平均增加1.2 k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格列美脲相比,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体重下降;因此,作为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的二线用药,西格列汀优于格列美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西格列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格列美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102例口服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餐前口服西格列汀100 mg(n=52)或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1~4 mg(n=50)两组,同时继续口服二甲双胍,进行为期24周的观察.结果 ①基线时两组口服二甲双胍的时间及其他指标相似;②24周时,西格列汀组与格列美脲组的平均HbA1c分别下降了1.41%和1.38%,日平均血糖降幅分别为5.28 mmol/L和4.56 mmol/L;③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和格列美脲组分别有3.80%和10.00%的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糖(3次和18次),其中严重低血糖事件,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3次),夜间低血糖西格列汀组为0次,格列美脲组有4.00%患者(2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试验结束时西格列汀组患者平均体重下降1.0 kg,格列美脲组平均增加1.2 k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格列美脲相比,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体重下降;因此,作为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的二线用药,西格列汀优于格列美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利拉鲁肽及二甲双胍治疗;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体质量指数( BMI)及餐后血脂( TC、TG)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BMI及餐后TC、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利拉鲁肽、二甲双胍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脂水平,但利拉鲁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应用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欠佳的T2DM患者28例,在原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拉鲁肽治疗16周。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C肽(FC-P)、糖负荷后2小时C肽(2hC-P)、血脂、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后多项指标较治疗前基线值下降,血脂异常有所改变,血清FC-P、2hc-P明显升高、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对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和改善胰岛功能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二甲双胍单独药物治疗,实验组则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5周,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上的变化数据,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上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63例初诊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31例)和NPH联合二甲双胍组(NPH组,32例),治疗12周.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波动情况、血脂及体质指数(BMI)等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12周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MBG)均较基线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夜间(20:00至次日6:00)血糖≤3.0 mmol/L时间百分比(TPG≤3.0 mmol/L)、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低于NPH组(t=2.773、3.250、2.870、2.721、4.955、2.686、2.152、2.310、2.342、2.048,P均<0.05),利拉鲁肽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NPH组(x2=4.14,P<0.05).研究表明利拉鲁肽与NPH联合二甲双胍均能有效控制初诊T2DM患者血糖,而利拉鲁肽能够明显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同时降低体重、收缩压、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