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50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给予硫辛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FBS)〈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S)〈10mmol/L。疗程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肌酐(CR)、尿白蛋白排出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观察组的尿白蛋白排出量、UAER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依那普利,比单用依那普利能更有效地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脑梗死的关系,并对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收治的10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两组,测定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UAER等指标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UAER、FBG水平均高于糖尿病非脑梗死组(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UAER(r=0.533P〈0.01)、FBG(r=0.457,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空腹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患者空腹血糖和降低UAER,可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及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将90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组、微量白蛋白尿(MA)组、临床白蛋白尿(CA)组,分别测定血、尿MCP-1与血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与30名健康对照组(NC)比较。结果NC、NA、MA、CA组间的血MC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MCP-1及血sICAM-1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尿MCP-1及血sICAM-1水平与UAER均呈正相关(r=0.891,P〈0.01;r=0.583,P〈0.01);尿MCp-1及血sICAM-1水平与血hsC-RP均呈正相关(r=0.723,P〈0.01;r=0.625,P〈0.01)。结论尿MCP-1及血slCAM-1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作为肾脏损害程度及其发生发展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T2DM患者(D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NC组)血压、血糖、血脂、SCr、ET-1、C-R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血浆ET-1和C-RP在DM组较NC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DM组血浆ET-1和C-RP水平随着SCr、UAER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结论血浆ET-1和C-RP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GM)、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肝(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结果治疗后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及缬沙坦组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组较缬沙坦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3组治疗后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6.
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DM-MA)36例,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的(DM-NA)29例,正常对照组(NC)20例。3组患者均行空腹血糖、胰岛索、血脂等测定,并计算HOMA-IR评估组织胰岛索抵抗.根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DM-MA组与DM-NA组HOMA-IR均高于NC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DM-MA组HOMA-IR示明显高于DM-NA组(P〈0.05),而且HOMA-IR与UAER呈独立相关(r=0.4875,P〈0.01)。结论:与DM-NA相比,DM-MA有更严重的IR,IR是MA尿的独立危险因索。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观察尿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T2DM早期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in]60例,随机分为RGZ治疗组及非RGZ治疗组,各30例,测定血糖、血脂、UAER、C-RP、Fib、Fins及HOMA—IR等。另选30名健康者和30例单纯T2DM患者作对照。结果RGZ治疗组和非RGZ治疗组治疗后,血糖、TG、Fins、HOMA-IR、C—RP、Fib、UAER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治疗后逐渐升高,与非RGZ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Z可缓解胰岛素抵抗,在有效降低血糖、TG、C-RP、Fib水平的同时,降低UAER水平,使用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白蛋白尿。  相似文献   

8.
将156例T2DM患者根据UAER水平分成三组:WAU组、MAU组、AU组,同时选54例非糖尿病人群为对照组,分别测定hs-CRP及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较对照组hs—CRP、HbA1C、TG、HOMA-IR等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s-CRP与UAER、HOMA-IR呈正相关。结论hs—CRP可作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叶健波  刘志梅  李剑军  林华征  陆军 《内科》2012,7(6):612-613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Ⅲ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患者给予百令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坎地沙坦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空腹血糖(FBS)〈8mmol/L、餐后血糖(PBS)〈10mmol/L。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前后血肌苷(ca)、蛋白尿水平及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UAER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糖尿病肾病患者,比单用坎地沙坦酯治疗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
将61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子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罗格列酮和洛沙坦口服。观察6月。结果:治疗组FBG、HbA1c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UAER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CHOL、TG、HDL—C、LDL—C、SBP、DBP的改善亦明显(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可有效调控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效果。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0、4、8、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肌酐(Cr)等。结果对照组随观察时间延长,AER略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苯那普利组、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4、8、12周AER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同期低分子肝素组或苯那普利组也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较单一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将61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子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罗格列酮和洛沙坦口服。观察6月。结果:治疗组FBG、HbA1c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UAER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CHOL、TG、HDL—C、LDL—C、SBP、DBP的改善亦明显(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可有效调控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AMWH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64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低分子量肝索+福辛普利)32例,对照组(福辛普利)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周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经治疗后UAER均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TC、TG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Scr、TC、TG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经治疗后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平均动脉压(MAP)均无明显变化。认为低分子量肝素与福辛普利联合能有效地减少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山梨醇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无DPN组),13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和72例正常对照组的24h尿山梨醇排泄量,并分析其与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DPN患者尿山梨醇水平高于无DPN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2型糖尿病患者尿山梨醇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与病程和UAER(P〈0.05或〈0.01)呈正相关。结论尿山梨醇可作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纳入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抗凝及调节血脂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PGEl治疗(10μ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5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一周起尿微量白蛋白即有明显下降(P〈0.05),第二、第三周尿微量白蛋白继续下降,第三周下降达到最大降幅(分别和上一周比P〈0.05;和治疗前比P〈0.01),以后未有进一步下降(第四、第五周和第三周比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第五周起尿微量白蛋白方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每周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明显下降(第一周P〈0.05;第二周起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PGE1能快速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第三周达到最大临床疗效,我们临床使用前列地尔应避免长疗程使用,以减轻患者医疗开支,取得最大疗效。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LipoPGE1,凯时)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0例),又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 UAER)将2组病例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IDN)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CD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凯时2ml(10μg)+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1日1次,共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IDN患者24h 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CDN患者24h 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且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凯时是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唐振媚 《内科》2008,3(6):856-858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8例(T2DM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T2DM+IMT组)55例,正常对照组64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并统计微量白蛋白尿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结果T2DM组、T2DM+IMT组空腹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2DM+1MT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单纯T2DM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22,P〈0.05)。结论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血清TNF-α浓度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3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23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P组,12例),取2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分别运用RT—PCR法、ELISA法测定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及血清TNF-α浓度。结果NA组、MA组和CP组TLR4MRNA表达水平逐渐增高,MA组、C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血清TNF-α浓度也逐渐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LR-4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水平及UAER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MRNA表达水平上调,血清TNF-α水平也同步升高,TLR4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介导糖尿病肾病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IL-10、IL-18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DM组)及伴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组(DM-I-UAER组)的IL-10、IL-18水平,并分析其与UAER的关系。结果①DM组及DM+UAER组的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②DM组与DM+UAER组的IL-1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L-10水平元统计学差异(P〉0.05)。③HbA,c、SBP、年龄、IL-18与UAER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有关,因此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测指标;IL-10可作为T2DM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刘明日  靳绍华 《山东医药》2006,46(13):51-52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临床白蛋白尿组(C组)。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测定三组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44阳性细胞数,并将CD44表达与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UAE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的外周血CD44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C组高于A组(P〈0.01)。T2DM患者尿NAG均高于对照组.但A、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4表达与尿NAG呈正相关(P〈0.01),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提示外周血CD44可作为监测糖尿病肾病(DN)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NAG与CD44在DN病变过程中可能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