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姜涛  宋秀霞 《山东医药》2010,50(8):71-7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HbA1c〈9.0%组(106例)和≥9.0%组(98例),每组依据血糖变异系数(CV)将患者再分为两亚组:血糖平稳A亚组(CV〈0.29)和血糖波动B亚组(CVI〉0.29)。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含量(m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HbA1c〈9.0%和〉/9.0%两组中,B亚组UAER及DN发病率均高于A亚组(P〈0.01),且在HbA1c≥9.0%组中DN发病率增高更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DN发病具有相关性,且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诊断老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设为观察组)和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老年人(设为对照组)。按照《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中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标准,将观察组分为单纯DM组(n=33)和DN组(n=27)。对患者HbA1c、血清C肽水平进行检测。分别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纯DM组和DN组的HbA1c、血清C肽水平予以比较,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bA1c联合血清C肽评估老年DN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HbA1c水平较高,血清C肽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HbA1c、血清C肽水平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ROC曲线分析,采用HbA1c、血清C肽联合检测DN的AUC值最高,为0.978,且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联合检测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N患者20例(DN组)、糖尿病(DM)患者96例(DM组)及正常对照组29例,检测3组血清胱抑素C、β2-MG、mALB及Cr,并检测DM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尿蛋白定性。结果DN组的血清胱抑素C、尿β2-MG及mALB/Cr比值均高于DM组,DM组及其尿蛋白定性阴性者的各检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DM组HbAlc〉10%者与〈10%者的各检测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尿β2-MG及mALB/Cr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其对判断早期DN发生、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65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作为DN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65例单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作为DM组,选取同期65名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并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N组患者分为早期组(n=35,UAER≤30 mg/24 h)和中晚期组(n=30,UAER30 mg/24 h)。比较DN组、DM组、对照组及早期组、中晚期组hs-CRP、Hb Alc与尿U-mAlb水平。结果 DN组和DM组hs-CRP、HbA1c与尿U-m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相比,DN组hs-CRP、HbA1c与尿U-mAlb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组hs-CRP、HbA1c与尿UmAlb水平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s-CRP、糖化血红蛋白与尿U-mAlb可为诊断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且三者水平可反映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微量白蛋白(mALB)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大小将126例老年DN患者分为临床蛋白尿组(UAER≥300 mg/24 h)和m ALB组(30 mg/24 h≤UAER300 mg/24 h),同时选取63例无DN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对照组,并选取63例无糖尿病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4组血清HbA1c、CRP及mALB水平,并分析老年DN患者HbA1c、CRP及mALB与肾脏微血管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蛋白尿组、mALB组、糖尿病对照组血清HbA1c、CR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mALB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蛋白尿组、mALB组HbA1c、CRP及mALB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临床蛋白尿组HbA1c、CRP及mALB均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N患者血清mALB与UAER呈线性相关关系(P0.05),HbA1c、CRP与UAER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糖及炎症反应参与了DN患者肾微血管的病变过程,血清HbA1c、CRP及mALB与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DN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肾病(DN)患者(NDN组)和24例早期DN患者(DN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计算平均血糖(MBG)、标准差(s)、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血糖波动次数(NGE)及三餐前1 h、三餐后3 h BMG,并测血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两组间s、MAGE、MDDG、NG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N组的SBP、DBP显著高于NDN组(P〈0.05),MBG、午、晚餐前1 h MBG、三餐后3 h MBG亦均明显高于NDN组(P〈0.05)。表明血糖波动不是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延缓早期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mALB)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尤溪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例早期DKD患者作为观察1组,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2组,20例参与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再依据临床与病理过程及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发布的慢性肾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提出的病因-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尿分期将观察1组30例早期DKD患者分为1期组、2期组,各15例。对比各组HbA1c、mALB差异。结果 观察1组HbA1c、mALB高于观察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期组患者HbA1c、mALB高于1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bA1c、mALB在早期DKD的诊疗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辅助指标,同时通过检测可判断DKD严重程度,HbA1c、mALB水平与早期糖尿病严...  相似文献   

8.
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慧  顾宗明  张海 《内科》2011,6(1):27-29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1次/d,疗程1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丹参冻干粉针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结果两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尿蛋白排泄率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冻干粉针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降低血压、血脂及HbA1c的同时,又可改善早期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微循环,显著降低24 h UMA的排出,减少尿蛋白,减轻肾损害,延缓其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为DN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267例,其中DN患者102例(DN组),单纯糖尿病无。肾病165例(NDN组),采集血糖等临床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组间比较显示,DN组与NDN组的年龄、糖尿病(DM)病程、BMI、吸烟、高脂饮食、合并高血压、FPG、2hPG、0.5hPG、HbA1c、TC、TG、LDL-C和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DN的发生与DM病程、TG、HbA-C、FPG、2hPG和合并高血压有关(P〈0.05或P〈0.01)。结论TG、DM病程、HbA1C、FPG、2hPG和合并高血压是DN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糖尿病T2DM患者348例(观察组),其中尿MA正常245例、MA升高(异常)103例;健康体检者108例(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脂、血糖、HbA1c、尿酸和24hM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正常者24h尿MA、TG水平升高,HDL-C降低;与MA正常者比较,MA异常者HbA1c、TC、TG、LDL—C增高,HDL-C、UA异常率增高。结论T2DM患者尿MA排出量与HbA1c水平、脂质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98例,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为0级组、1级组、2级组、3级组;按照HbA1c控制水平分为糖尿病A组,糖尿病B组,糖尿病C组,均测定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再进行比较。结果T2DM患者不同程度的斑块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3级组〈2级组〈1级组〈0级组,不同水平的HbA1c分组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血清胆红素可作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新的实验室诊断指标,而血清胆红素与HbA1c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 mALB)检验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检验科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在同一时期选取150例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将其设为常规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HbA1c和mALB检验,分析HbA1c和mALB联合检验与单独检验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HbA1c与m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诊断的阳性率高于任意单一诊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诊断各项诊断效能均优于任意一项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运用HbA1c和mALB联合检验,其诊断阳性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可溶性CD14(sCD14)水平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T2DM组)患者分为DN组、非DN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与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CD14,并分析血清sCD14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sCr)、TC、TG、HDL、LDL的关系。结果T2DM组血清sCD14、FPG、Hb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sCD14与FPG均无相关性(P〉0.05)。DN组血清sCD14水平与HbA1c、LDL呈显著正相关(β=2.89、5.26,P均〈0.05),与sCr呈显著负相关(β=-0.29,P〈0.05);非DN组与其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清sCD14水平与DN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HbA1c、sCr和LDL是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 (UAE)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观察T2DM并糖尿病肾病组 (DN组 )和非DN组 (NDN组 )各 79例与健康对照组 5 0名之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体重指数 (BMI)等因素的变异 ,并分析其与UAE的关系。 结果  ( 1) 3组间性别、BMI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 χ2 =0 .35 8,F =1.5 3,均P >0 .0 5 ) ,DN组和NDN组间年龄、FBG、HbA1 c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均P >0 .0 5 ) ;( 2 )与NDN组和对照组比较 ,DN组SBP、DBP、IGF 1均显著升高 (F为33 .0 8、8.47和 9.15 ,均P <0 .0 1) ,TG显著升高、HDL C明显降低 (F为 4.37和 4.0 0 ,均P <0 .0 5 ) ;( 3)DN组FINS显著高于NDN组、ISI显著低于NDN组 ,两组FINS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SI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F为 2 9.41和 37.77,均P <0 .0 1)。 ( 4)以UAE为应变量 ,BMI、FINS、ISI、FBG、HbA1 c、TC、TG、HDL c、LDL c为自变量 ,α为 0 .0 5 ,多元回归显示FINS、FBG和TG与UAE呈正相关 (R2 =0 .171) ;自变量加入IGF 1后 ,I  相似文献   

15.
将156例T2DM患者根据UAER水平分成三组:WAU组、MAU组、AU组,同时选54例非糖尿病人群为对照组,分别测定hs-CRP及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较对照组hs—CRP、HbA1C、TG、HOMA-IR等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s-CRP与UAER、HOMA-IR呈正相关。结论hs—CRP可作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液足细胞(PC)排泄与糖尿病肾病(DN)进展的相关性及糖尿病状态下PC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7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各20例,肾功能衰竭组13例;20例正常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法Podocalyxin多克隆抗体标记、计数尿PC。监测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等指标。结果(1)正常白蛋白尿、肾功能衰竭、正常对照各组尿PC中位数为0,大量白蛋白尿组尿PC较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增多[2.62(0~7.2)cells/ml比1.28(0~3.72)cells/ml,P〈0.05];(2)尿PC与UAER、TC、收缩压、舒张压、HbA1c和病程均呈等级正相关,但尿PC阳性组与阴性组间仅收缩压和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尿PC排泄的因素仅有收缩压(r=0.527,P〈0.01)和TC(r=0.421,P〈0.01)。结论PC损伤脱落参与DN的发生和进展,高血压和高血脂是糖尿病状态下PC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检测4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DM组,其中血管病变21例,有血管病变25例)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sFasL、sFas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DM组sFas、sFasL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且有血管病变者显著高于元血管病变者(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Fas、sFasL与HbA1c、收缩压明显相关(P均〈0.01)。提示sFas与sFasL在T2DM及其血管并发症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110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在T2DM各组中,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4.45±0.76)ng/L]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62±0.70)ng/L]、正常白蛋白尿组[(2.77±0.78)mg/L]和对照组[(2.29±0.37)ng/L](均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UAER呈明显正相关.血清护骨素水平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DN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明显升高,护骨素可能在DN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 HGI)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市光前医院接诊的86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HGI值,将其分成低HGI组(≤-0.85)、中HGI组(-0.85~0.55)、高HGI组(>0.55),分别为31、29、26例。检测3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水平,计算HGI;检测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艳 《内科》2007,2(4):535-53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对89例己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及血脂、血尿素氮(BUN)、肌酐(Cr)的测定,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分组比较。结果HbA1c与UAE在A、B、C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三组T2DM中HbA1c与UAE呈正相关(r=0.809,P=0.000)。结论监测HbA1c和UAE,有效地控制血糖可以减少糖尿病肾损害,预防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