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测下肢血管,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两组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d,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并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重度病变组的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大于轻中度病变组(P〈0.05,P〈0.01,P〈0.05),MAGE、DMMG、SD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56例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病变组和对照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等,并对2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易患因素和病程、SBP、DBP、FBG、HbA1c、TG、TC、LDL-C明显相关。结论要防止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同时也应进行调脂等治疗。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健  赵昀  张丽琴 《山东医药》2009,49(15):90-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扫描结果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伴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h尿白蛋白。结果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24小时尿白蛋白等均显著升高。结论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2至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2例(年龄≥40岁,病程≥5年),全部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部分病例做下肢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及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T2DM患者中有82%伴发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的发生与收缩压、HDL-C、D-二聚体及脂蛋白α水平相关。(2)无血管病变组与不同程度血管病变组的血糖、血脂控制及凝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及降低血液黏稠度,有益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颈总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72例(A组),内膜无明显变化的44例为B组。结果:A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L)高于B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于B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病变与大血管病变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DM)血管病变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2型DM有或无血管病变者分为3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1)2型DM有血管并发症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2型DM患者血脂测定显示TG、LDL—C及TC升高者分别占77.38%、51.19%和41.67%。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TG、LDL—C及TC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DM患者40%以上有血脂异常,其中有血管并发症者的血糖、TG、LDL—C及TC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超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患者160例,其中76例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84例未合并糖尿病(非糖尿病组),对2组冠状动脉病变及颈动脉超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检测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记录糖尿病病程,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体质指数、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冠脉3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闭塞性病变比例高,颈动脉内斑块增加(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严重,颈动脉斑块增加,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低HDL-C、收缩压、舒张压、高TG、糖尿病病程、年龄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并根据既往或入院后OGTT试验结果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其hs-CRP、血糖、血脂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并对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s—CRP、血糖、血脂水平、平均动脉压、性别及吸烟史等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无糖尿病组r=0.827,P〈0.01;合并糖尿病组r=0.89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史、hs—CR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等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且hs—CRP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平均动脉压不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强于非糖尿病组,且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与冠脉损伤正相关;糖尿病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监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 8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肱指数分为PAD组(44例),非PAD组(39例)。均由专人测量体质量、身高、血压;同一时间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与非PAD组比较,PAD组年龄大、病程长;FBG、PBG2h、TG、LDL-C、HbA1c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AD相关因素是年龄、病程、FBG、PBG2h、TG、LDL-C、HbA1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6 2例 2型DM患者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DM组 ,对两组DM的病程、高血压 (Hypertension ,HT)患病率、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 2小时血糖 (2hoursPlasma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DM微血管病变组FPG、2hPG、HbAl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1)。前者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病率均大于后者 (P <0 0 5 ,P <0 0 1)。TC、TG、HDL、LDL、BMI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高血糖是影响 2型DM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伴高血压者和病程的延长 ,DM微血管病变也相应增加。预防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键是早期控制血糖和血压 ,尤其是要尽快控制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非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20例,其中合并周围血管病变156例(合并组),无周围血管病变1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体质量、SBP、DBP、空腹血糖(FPG)、TG、TC、HDL-C、LDL-C、ALT、AST,并计算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HDL-C、LDL-C/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合并组SBP、HOMA-IR、TC、TG、LDL-C、TC/HDL-C、LDL-C/HDL-C、non-HDL-C和AIP水平均升高(P均≤0.01).结论 非肥胖2型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脂紊乱,应及早进行全面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测量其腰围、身高、体重、血压,使用DEXA测量躯干脂肪比例,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e),并与同期健康体检的112名健康人(对照组)做横断面对照。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和是否肥胖将总体对象分为4组:肥胖糖尿病组(DMOB组,78例,男41例,女37例)、非肥胖糖尿病组(DMNOB组,45例,男23例,女22例)、肥胖对照组(OB组,69名,男35名,女34名)及非肥胖对照组(NOB组,43名,男21名,女22名)。计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腰围、体质指数(BMI)、躯干脂肪比例对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结果DMOB、DMNOB、OB、NOB组躯干脂肪比例分别为38%±4%、24%±6%、38%±5%、26%±6%。DMOB组HOMA-IR均较DMNOB、OB、NOB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1.0、1.6±0.8、1.6±0.4、1.3±0.4,F=1.518,P〈0.05);DMOB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均较DMNOB组增高(t=2.173~3.058,均P〈0.05)。DMNOB组DBP、HbAlc、TC、TG及LDL-C均较OB及NOB组增高(F=0.569~47.704,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观察组BMI、躯干脂肪比例均为HOMA-IR的影响因素(OR=1.749、1.987,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躯干脂肪比例、腰围、BMI、SBP、糖尿病病程、TG、LDL-C、HbAle、FPG、FINs、HOMA-IR与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2-0.470,均P〈0.05)。结论DEXA测量的躯干脂肪比例可评价腹型肥胖,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且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支数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与临床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在我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应用SPSS13.0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支数与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囚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结果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42%,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吸烟检出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2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为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病变组患者TC升高[(5.06±1.21)mmol/L],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冠脉病变患者LDL—C升高[(2.84±0.11)mmol/L],多支冠脉病变组LDL—C升高[(3.06±0.4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57%,单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高血压检出率4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比、HDL—C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或糖尿病患者,以及TC升高、LDL—C升高患者易发生多支冠脉血管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冠心病多支病变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生化、胰岛素、C-肽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26例患者中无下肢血管病变者30例(23.81%),有单种血管病变者42例(33.33%),2种血管病变者32例(25.40%),3种血管病变及以上者22例(17.46%)。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高血脂、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和C-肽、HDL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多种因素相关。超声血管检查能提供无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92例代谢综合征(MS)、8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C反应蛋白(CRP)、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应用免散瞳眼底拍照行眼底筛查。分析DR与年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程、血糖、HbA1c、血脂、BMI的相关性。结果MS组DR发生率高于DM组(P〈0.05)。DR组CRP、餐后2小时血塘、HbA1c、甘油三脂、血压、MS患病率高于非DR组(P均〈0.05),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长于非DR组(P均〈0.05)。DR与糖尿病病程和CRP浓度正相关(β=0.250、0.354,P=0.000、0.007)。结论DR与长期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CR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对9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同时监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MA)、血压、观察与年龄、病程及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吸烟等的关系。结果:肢血管病变91人,正常13人,下肢动脉硬化28人,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50人。3组间年龄具有差异,病程和FBG3组间无明显异常,HbAIC组间P≥0.05,组患者均有吸烟,高血压,均有部分患者合并血脂异常,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结果:2型糖尿病(T2DM)并发周围血管的发生率为23.5%,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年龄,发病时HbA1c有关(P≤0.05),与病程和FBG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高血压、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吸烟史对下肢血管病变有较大影响。提示下肢血管病变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病人亚临床甲减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129例,根据甲状腺功能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H组)和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组)。记录所有病人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痛程、身高、体重和眼底检查结果,检测其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4h尿蛋白水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两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女性比例及TPOAb、TOAb水平均明显高于N组(P〈0.05)。H组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高于N组,其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亚临床甲减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能够增加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肾病变的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病人有必要筛查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依据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病变组46例及对照组52例。分析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病程、年龄、SBP、DBP、BMI、HbA1c、TG、TC、LDL-C、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尿微量白蛋白(UMA)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的年龄、SBP、LDL-C、UMA、糖尿病病程、性别、TC、Apo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BP、LDL-C、UMA、糖尿病病程、性别是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尤其应注意血糖、SBP、LDL-C、UMA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征.方法将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严重胰岛素抵抗组(A组,62例)和无严重胰岛素抵抗组(B组,55例),行双侧下肢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检测,同时观察性别、年龄、病程及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变化情况,并与48例健康人群(C组)比较.结果(1)A、B组患者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01);A、B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明显高于C组,尤以A组明显(P<0.01).(2)A、B组下肢血管超声特征主要表现为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狭窄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频谱增宽,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明显,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彩超检查可直观反映下肢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血管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冠脉病变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19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分为单纯冠心病组 12 2例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 39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 32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和口服 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 ,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BUN、Cr。冠脉病变程度应用 CAG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根据 AHA分类标准评价 ,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逐步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1)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5 % vs 35 .1% ,P <0 .0 5 )。冠脉狭窄程度 (8.9± 3.6 vs 6 .5± 3.9,P<0 .0 5 )及钙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6 .6± 6 .1vs 3.9± 4 .1,P <0 .0 5 ) ,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40 .8% vs 13.1% ,P <0 .0 5 )。 (2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冠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程度及冠脉远端的病变发生率差异性不明显。(3)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与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与糖尿病患者相似 ,糖耐量异常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狭窄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 ,程度严重 ,血脂、胰岛素、血压、肥胖为发生冠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