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陆珍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0):1229-1230
报告了2000年10月~2004年10月对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情况.全部病历术后5天内即可部分负重行走.术前护理的重点是使病人了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学习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术后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当天及开始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后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实施身心整体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PCIA)40例和B组(肌肉注射曲马多(40例),记录术后2天患者进行患肢屈伸踝关节以及转动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完成的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及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完成屈伸踝关节次数(11.45±0.75)次,转动踝关节次数(4.57±0.59)次,B组完成屈伸踝关节次数为(9.30±1.24)次,转动踝关节次数(3.10±1.13)次,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用PCIA镇痛比疼痛时再行肌肉注射镇痛方式更优越。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及分析针对全髓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举措对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以及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患者仅予以其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患者展开早期康复护理举措.分别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Harri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总体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通过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研究组显著的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Harri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总体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均具备显著优势(P<0.05);同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参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模式,可以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良好的影响,并且提升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骨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如早期冰敷、严格肢体的摆放、肌力训练负重行走、预防并发症练习等措施。采用Harris评分比较2组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中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7.
8.
9.
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桂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78-1179
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疾病 ,重建关节 ,恢复关节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双侧髋关节病变严重而影响生活和工作者行单一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康复十分困难。我院骨科自 1996年 8月以来 ,对双侧严重性髋关节疾病患者 ,进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9例 ,经精心系统护理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中 ,男 5例 ,女 4例。年龄 37~ 6 8岁 ,平均年龄 4 7.5岁。其中农民 1例 ,工人 2例 ,教师 1例 ,自由职业者 5例。病程 11~ 32年 ,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 4例 ,强直性脊柱炎 3例 ,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后一般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以及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健康指导等,说明康复护理对全膝置换术后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方法:对10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规范管理。指导功能锻炼为术后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患肢的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使病人在无痛苦的情况下配合康复治疗。结果:10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下降,复查假体位置正常,患者膝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通过手术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护理能促进全膝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Early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After Elective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Munin Michael C.; Rudy Thomas E.; Glynn Nancy W.; Crossett Lawrence S.; Rubash Harry E. 《JAMA》1998,279(11):847-852
Context.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after elective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is often necessary for patients who cannot function at home soon after surgery, but how soon after surgery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can be initiated has not been studied. Objective.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high-risk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would incur less total cost and experience more rapid functional improvement if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began on postoperative day 3 rather than day 7, without adverse consequences to the patients.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nducted from 1994 to 1996. Setting. Tertiary care center.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86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 and who met the following criteria for being high risk: 70 years of age or older and living alone, 70 years of age or older with 2 or more comorbid conditions, or any age with 3 or more comorbid conditions. Of the 86 patients, 71 completed the study. Interventions. Random assignment to begi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on postoperative day 3 vs postoperative day 7. Main Outcome Measures. Total length of stay and cost from orthopedic and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admissions,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hospitals using a subset of 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and 4-month follow-up assessment using the RAND 36-item health survey I and the functional status index. Results. Patients who completed the study and began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on postoperative day 3 exhibited shorter mean (±SD) total length of stay (11.7±2.3 days vs 14.5±1.9, P<.001), lower mean (±SD) total cost ($25891±$3648 vs $27762±$3626, P<.03), more rapid attainment of short-term functional milestones between days 6 and 10 (36.2±14.4 m ambulated vs 21.4±13.3 m, P<.001; 4.8±0.8 mean transfer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score vs 4.3±0.7, P<.01), and equivalent functional outcome at 4-month follow-up. Conclusion. These data showed that high-risk individuals were able to tolerate early intensive rehabilitation, and this intervention yielded faster attainment of short-term functional milestones in fewer days using less total cost.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为了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疗效。方法采取术前指导,加强肢体和关节功能,床上排便的训练:术后康复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5d,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因康复护理不当而造成假体脱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全组患者能够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的干预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损伤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针对2010-01~2014-05间在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术后2 d,如患者伤口无渗血情况出现,可以进行适当的红外线照射,每天进行分指、并指活动,2次/d,2 min/次。拆线后进行手部腕关节松动训练,2次/d,10 min/次。为了避免肌腱与组织的黏连可以在松动训练之后使用中药熏洗和蜡疗来预防和缓解粘连。术后21 d时,每天进行患指运动5次,5 min/次,配合手部肌肉和关节的按摩,辅助理疗和超短波疗法。术后42 d时主动活动受伤关节,10次/d,间隔2 h。结果 80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达到TAM优良的兵力45例,占比56.25%;达到TAM良好的患者33例,达到41.25%;效果不佳患者2例占比2.50%。手部肌腱康复总有效率达到百分之97.50%。TAM优良及良好的78患者,手部肌腱没有发生粘连现象,灵活性良好,已经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剩余2例TAM效果差的患者出现黏连现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在进行粘连松解术后4周恢复良好。结论手部肌腱损伤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手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 对11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 发生关节脱位1例,117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预见性、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郝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199-20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住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程无痛病房护理干预,用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关节功能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关节功能的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无痛病房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该类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5E理念的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5E理念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长、术后恢复活动时间及髋关节恢复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5E理念的康复护理可有效缩短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升其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下床活动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术后3天内下床活动者)和晚期组(7天后离床活动),采用股静脉流速、髋关节...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
目的:比较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完全负重与部分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生物型THA术后完全负重与部分负重对比的临床研究。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430例患者(461侧髋关节)。结果显示:完全负重组与部分负重组术后1年及术后2年术侧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WMD(95%CI)分别为1.61(-0.61,3.84)、0.08(-1.19,1.34)]。完全负重组术后3月内股骨柄下沉量较部分负重组大(WMD=-0.12,95%CI:[-0.22,-0.01]),术后2年及≥2年时股骨柄下沉量无统计学差异[WMD(95%CI)分别为-0.03(-0.31,0.25)、-0.02(-0.37,0.33)]。末次随访时骨长入例数、出现点接合及假体周围透亮线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现有研究,生物型THA术后早期完全负重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假体松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