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AT1)受体拮抗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AT1受体拮抗剂代文组(口服代文80 mg/d)、ACEI洛丁新组(口服洛丁新10 mg/d)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心功能按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内径(LV)、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血流/舒张末期血流(E/A);治疗前后拍摄X线胸片测定心/胸比.结果:代文组和洛丁新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心功能、心/胸比、CO和LVEF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E/A差异无显著性(P>0.05).代文组和洛丁新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代文组与洛丁新组治疗后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代文和洛丁新对CHF均有效,以代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钾离子浓度,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临床因素。方法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将患者分为ACEI组、ARB组及非ACEI/ARB组;记录各组患者残余尿量及有无高钾血症临床表现,并取透析前后静脉血,测定血清钾、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指标,分析各组患者血钾浓度变化的差异及血钾浓度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生率36.8%(21/57),其中76.2%(16/21)患者无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ACEI组、ARB组、非ACEI/ARB组透析前血钾水平分别为(6.0±0.95)mmol/L、(5.60±0.25)mmol/L、(4.72±0.95)mmol/L,其中ACEI组与其他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RB组与非ACEI/ARB组患者透析前血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血钾离子浓度与SCr、BUN浓度显著正相关(r=0.415、0.522,均P〈0.01),但与患者残余尿量和透析前后CO2CP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r=0.559、0.411,均P〉0.05)。结论MHD患者透析前高钾血症发病率高,临床表现较隐匿,易被忽视;残余尿量并非判断患者是否易出现透析前高钾血症的可靠指标;增加透析次数,减量或停服ACEI,限制饮食中钾摄入是防治透析前高钾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为SLE的临床监测、病情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方法:用M型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室功能指数: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心尖四腔切面获取二尖瓣血流,测量舒张功能参数:舒张早期E峰最大流速(Ve)、舒张晚期A峰最大流速(Va)及Va/Ve。心尖五腔切面获取主动脉瓣血流,测量收缩功能参数:射血前期(PEP)、左室射血期(LVET)及PEP/LVET(P/L)。结果:SLE组治疗前后Va/V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Ve降低(P〈0.05),Va升高(P〈0.05);治疗后V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Va升高(P〈0.05)。治疗前Va/Ve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后V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组治疗前后P/L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CO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V,EF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前CO高于治疗后(P〈0.05),但P/L,SV,E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UCG作为一项无创、敏感、价廉的检测手段,可早期定量显示SLE患者心功能的变化,使大量狼疮性心肌受累患者得以检出,为SLE的临床监测、病情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贫血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行MHD的ESRF患者所用降压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三组:r-HuEPO+ACEI组15例,r-HuEPO+ARB组15例,对照组15例(r-HuEPO+钙离子拮抗药);检测用药第0、4、8、16周时的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红蛋白(Hb)。结果 r-HuEPO+ACEI组与r-HuEPO+ARB组在治疗0、4、8、16周时的RBC、Hb值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16周后的RBC、Hb均明显较治疗前增高(P〈0.05),与r-HuEPO+ACEI组、r-HuEPO+ARB组治疗16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B及ACEI均可影响r-HuEPO治疗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房颤动(AF)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AF合并CHF患者共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索Ⅱ受体拮抗剂(ARB)、抗凝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室率、运动后心室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试验。观察治疗后6个月时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的静息心室率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运动后心室率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后运动后心室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②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都有明显改善(P〈0.01~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在使用强心、利尿、ACEI或ARB基础上,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有效控制慢性AF伴CHF患者心室率,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ACEI/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8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CEI/ARB)和治疗组(ACEI/ARB+疏血通注射液),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Scr、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尿白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增加(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Scr、BUN、TC、TG和血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减少早期DN患者的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10 4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成 2组 ,对照组 (A组 )采用ACEI制剂卡托普利治疗 ,治疗组 (B组 )采用ARB制剂科素亚与卡托普利治疗 ,均治疗 4~ 6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 82 .6 9% ,B组为 96 .15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RB与ACEI联合治疗CHF比单独使用ACEI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迪赛平)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AngⅡ和ALD变化的影响。方法: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西拉普利组。在常规强心、利尿等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替米沙坦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40mg/d,西拉普利组给予口服西拉普利2.5mg/d,两组治疗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治疗后八周对患者血浆RAAS系统的影响。结果:与服药前相比,西拉普利治疗组患者血浆中的AngⅡ和ALD水平在治疗后第一周和第八周均明显下降,(P〈0.05)。与服药前相比,替米沙坦治疗组患者血浆中的ALD水平在治疗后第一周和第八周均明显下降,(P〈0.05);第八周和第一周比较,ALD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服药前相比,替米沙坦治疗组患者血浆中的AngⅡ水平治疗一周时显著升高,AngⅡ于治疗后8周时仅较治疗前轻度升高,与1周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6个月期间,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为86.67%(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替米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AngⅡ和ALD水平影响明显,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慢性CHF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和利尿剂,观察组5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0.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ACEI类苯那普利是治疗高血压合并CHF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彭学军  朱灿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10-171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及抗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选择92例CHF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厄贝沙坦75~150mg,1次/d,美托洛尔6.25~50mg,2次/d,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BP)、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6%,且心功能改善、血压下降、左室缩小及血浆AngⅡ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率减慢、血浆NE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可明显阻断神经内分泌异常,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尿TGF-β1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福辛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尿TGF-β1排泄的影响及其对肾小球病变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A组)、糖尿病组(B组)、福辛普利治疗组(C组)、氯沙坦治疗组(D组),每组各2只,C,D两组在模型建立一周后分别以福辛普利(5mg/kg.d)、氯沙坦(10mg/kg.d)灌胃给药。检测各组第1,2,4,12周血糖、2,4小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TGFβ1排泄率以及尿白蛋白(Alb)排泄率,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第1周(未用药)B,C,D组尿Alb排泄率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组糖尿病大鼠尿RBP,TGFβ1排泄率均高于A组(P〈0.05;P〈0.01),尤其以TGFβ1排泄率升高最为显著;(2)第2,4,12周尿Alb,RBP,排泄率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1),并随病程的延长不断增高,C,D组则较B组明显减少;(3)尿TGFβ1排泄率与尿Alb及RBP排泄率呈正相关(r=0.884,P〈0.01;r=0.942,P〈0.01)。结论ACE/和ARB可降低糖尿病大鼠尿TGFβ1的排泄,其保护糖尿病肾脏的机制部分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TGFβ1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6.25mg,3次/d。治疗6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HF患者服用倍他乐克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增加其运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病因不同的CHF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基础治疗+比索洛尔),对照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硝酸酯制剂和(或)洋地黄基础治疗。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心率、血压、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房内径(LADD)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率、心功能及LVEF的改善比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SD,LAD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改善。结论:在常规治疗CHF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片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加LVEF,改善心室重塑,提高治疗CHF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左室结构参数、血液动力学参数、心功能级别改善及副作用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否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4)、EMBASE(1989~2000)、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4年第1期)、国际药学文摘(IPA)(1970~20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80~2003),纳入比较ACEI和ARB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ACEI与ARB对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输出量、心率、心功能级别改善等方面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I与ARB治疗中产生副作用例数的合并效应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17,95%CI (1.53,3.07),P<0.000 01].结论 ACEI与ARB两类药物对心功能和左室重构方面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药物安全性方面,ACEI较ARB副作用发生率更高,安全性更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ARB可适用于对ACEI不能耐受的病例,上述结论对于临床用药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组40例,盐酸贝那普利组40例。②所有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条件下均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80mg/次,1次/d,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组加用盐酸贝那普利10mg,1次/d,口服,连续16周。⑧于治疗前及治疗4,16周后进行心力衰竭临床症状评分(总分0~13分;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4分;端坐呼吸4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2分;平地走路困难2分;活动后呼吸困难1分)和心功能分级评估。④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于用药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6周测定纳入对象心功能和心室重塑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质量/体表面积。(5)计量资料组内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力衰竭临床症状评分和心功能级别:治疗16周后,缬沙坦组和盐酸贝那普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②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治疗16周后,缬沙坦组和盐酸贝那普利组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3)左室射血分数:治疗16周后,缬沙坦组和盐酸贝那普利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④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治疗16周后,缬沙坦组和盐酸贝那普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缬沙坦和盐酸贝那普利均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能逆转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6.
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75~150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厄贝沙坦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较少,将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益心脉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rnsionⅡ,AngⅡ)的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CHF患者设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进行西药常规治疗和加服益心脉颗粒治疗,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AngⅡ的血浆含量变化,同时选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组AngU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西药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LVEF值提高,A/E值下降,但以治疗组变化明显(P〈0.01)。结论益心脉颗粒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n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β受体阻断剂已被众多的研究证实成为治疗CHF的常用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ade,ARB)对CHF患者同样可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次研究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基础上加用ACEI和ARB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洋地黄、利尿剂治疗充血性心衰(CHF)及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方法:选择慢性CHF患者262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128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和利尿黄剂治疗,观察组13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地普利和美托洛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1%和68.8%(P<0.05),即前者对心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疗法。结论:在传统药物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CHF基础上,加用ACEI类苯那普利及β阻滞剂美托洛尔是治疗CHF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琳  高润霖  叶绍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00-1803
【目的】观察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正常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克隆数量、分泌一氧化氮(NO)能力及半胱氨酸天冬胺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分为5组,每组8只。A组对照组,B~E组药物干预组,每日灌胃分别予培哚普利[1.33mg/(kg·d)]、雷米普利[1.67mg/(kg·d)]、福辛普利[6.67mg/(kg·d)]、卡托普利[25mg/(kg·d)]。2周后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经免疫荧光染色及Real~Time PCR鉴定细胞。计数细胞克隆,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NO含量及细胞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培养10至14天逐渐形成“铺路石”样克隆,经鉴定CD34、CD133、FLK-1、vWF、UEA-1及acLDL染色阳性,符合晚期EPCs特点。各药物组形成细胞克隆数较对照组均有增多趋势,卡托普利组差异明显(P〈0.05),各药物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细胞培养液上清中NO含量亦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雷米普利组、福辛普利组差异显著(P〈0.05),各药物组阀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Blot检测显示药物组EPCs的Caspase-3水平较低,除培哚普利组外各药物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外周血体外培养可获得晚期EPCs,ACEI类药物可以增加其数量,提高细胞分泌NO能力,并降低Caspase-3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