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态及针刺时胃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探讨胃经的经与非经、经上穴与非穴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胃经循行线上取4个穴位(伏兔、阴市、足三里、上巨虚)及2个经上非穴位(伏兔-阴市中点、足三里-上巨虚中点),在6个测试点内外1.5~2 cm处各取1个非经对照点,分为胃经组(胃经穴位组、胃经非穴位组)、内对照点组、外对照点组,连续同步记录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60 min,观察其在电针前、电针解溪穴时、电针后的变化。结果在正常情况下,沿胃经循行线上测试点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内外两侧非经对照部位,胃经线上测试点氧分压电针解溪穴时及电针后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胃经穴位组氧分压降低幅度非常显著大于胃经非穴位组(P<0.01);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无显著差异;两侧非经对照点无显著变化。结论经络通道上存在着某些特殊的腧穴,在这些腧穴上有着更高的氧气供应,并在经络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督脉穴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督脉穴位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针刺组采用针刺督脉穴位为主加常规治疗;非针刺组单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5d后的疗效.结果: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57.5%(P<0.05).结论:针刺督脉穴位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确切,并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组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1例VCI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5例)和药物组(26)例,针刺组采用针刺督脉穴位神庭、百会、风府、大椎进行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多奈哌齐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水平及中医证候量表、MMSE量表、Hachinski量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 FAB)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Hg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g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针刺组升高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针刺组降低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前MMSE、Hachinski、FA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FAB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针刺组增加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chinsk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针刺组降低值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两组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 针刺督脉组穴可改善VCI患者认知能力,且疗效优于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4.
查阅文献,对近年来针刺督脉治疗脑中风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为临床通过督脉防治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环境在本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累积中轴关节,从骶髂部、腰部、背部向颈部发展。其病理特征为韧带附着端的炎症。有专家调查发现,我国AS的患病率为0.26%,症状主要为腰背僵硬活动受限伴晨僵乏力、消瘦低热、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渐进加重,重者不能自理致残。笔者自1998年10月-2007年3月临床观察运用针刺拔罐治疗早中期AS11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督脉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能总督诸阳。督脉在针灸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针刺督脉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远端坏死的穿支皮瓣经皮氧分压(tcPaO2)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体质量400~450?g雄性Wistar大鼠100只,在其背部作以髂腰皮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面积约12?cm×3?cm,以穿支穿出点为近端到皮瓣远端均分为4个区域依次为1、2、3、4区,分别在术前及术后0、1、2、4、7?d监测各区域的tcPaO2值。结果术后各区域0?d tcPaO2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1、2、4、7?d近端3个区域的tcPaO2值逐渐升高(P<0.01),术后7?d达到最高,其中近端2个区域基本达到正常水平;远端4区的tcPaO2值逐渐降低(P<0.01),术后4?d全部坏死。术后1、2?d由近端到远端tcPaO2值先升高后降低,2区明显高于1区与3、4区(P<0.05);术后4 、7?d由近端到远端tcPaO2值呈降低趋势(P<0.05),1、2两个区域tcP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PaO2可以客观、连续、定量地反映皮瓣的血液供应状态,有助于早期发现皮瓣的血运障碍,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能及早发现移植肾血流减少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方法 观察了移植肾血管开放后10、30、60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同)及尿分压(PuO2,下同)的变化,比较不同时间的PuO2以及PaO2-PuO2的差值。结果 发现随着移植肾血管开放时间的延长,PUO2逐渐升高(P〈0.01),而PAO2-PUO2差值逐渐减少(P〈0.05)。结论 提示PUO2与移植肾的功能密切的关系,而连续监测P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以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应用经皮氧分压监测仪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动物实验中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经皮氧分压值能够连续、定量、无损伤、精确地反映皮瓣的血液循环状态,预测皮瓣的活力,监测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血管危象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康健康志愿者在进入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前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方法健康志愿者31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健康志愿者在进入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前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比较其变化。结果健康志愿者出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后,督脉微循环血流量呈升高变化。结论远红外光谱理疗舱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督脉的微循环血流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芒针透刺督脉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督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共21 d。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肌张力情况;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及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并用MAS分级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S、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MA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督脉可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对Icare 回弹式眼压计(Icare rebound tonometer,Icare)、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er,GAT)和PASCAL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从督论治"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从督论治"针刺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提高ADL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提高MMSE评分方面较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从督论治"针刺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疗效,且较常规针刺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评价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两组均予以基础病管理,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气虚血瘀型常规针刺治疗,取穴为顶颞前后斜线、极泉、尺泽、内关、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血海;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灸刺督脉疗法,取通督七穴(水沟、神庭、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腰阳关),其中百会艾灸,大椎刺络,其余腧穴予以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14 d。疗程结束后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NIHSS及MR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灸刺督脉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显示任督二脉在数字人体上的体表循行路线,为经络教学和科研提供平台.方法:通过定义腧穴为控制点,并适当插值,合成骨架曲线,实现面绘制,重建经络管状模型.结果:重建后的经络模型视觉效果好,并可以显示任督二脉的体表循行路线及其腧穴和不同层次的解剖结构.结论:任督二脉在虚拟人体上的可视化显示可为构筑经络教学和研究平台提供数据载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对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上海市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急诊关节病科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病科收治的AS患者,将68例AS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中西药组加补肾强督方。观察AS患者BATH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疾病缓解时间以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白介素(IL)-17、IL-23表达水平。共计给药24周,每2周记录1次患者的BASFI、BASDAI,给药前及每月对Th17、IL-23、IL-17及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测。结果中西药组平均病情缓解时间明显小于西药组(P〈0.05),在8周时中西药组有效率为72.8%,西药组有效率为63.7%;在24周时,中西药组有效率为78.8%,西药组有效率为75.0%;给药后两组Th17细胞比例均有下降,第16周时两组组间Th1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IL-23及IL-17表达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型AS可能通过调节Th17表达水平及其细胞因子如IL-17等表达水平而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对胃经及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检测8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胃经线上的阴市穴和渠丘穴深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观察常态和电针足三里穴时2个穴位深部组织微循环灌注量的变化.结果 ①在常态下,胃经线上的阴市、梁丘2个穴位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比其两侧旁开1 cm的非经对照穴位高(P<0.05);②电针足三里穴后,胃经线上的阴市、梁丘2个穴位深部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比针刺前高(P<0.05).结论 电针可以增强胃经线上阴市、梁丘2个穴位深部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急性兔颅脑损伤(ACCI)后脑组织氧自由基反应的影响。方法48只家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假损伤组)、C组(损伤组)、D组(针刺治疗组),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ACCI动物模型,D组给予针刺治疗,检测A、B组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C、D组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A与B组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D组脑组织含水量和MDA含量在ACCI后3h即有显著性增加(P<0.01),且随时间延长递增,SOD活性则呈相反变化趋势;D组与C组各时点比较,上述指标变化均较轻。结论兔ACCI后脑组织自由基反应增强,针刺治疗可通过降低脑组织氧自由基反应从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