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评估早产儿不同肠道喂养方式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及住院期间变应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 比较早产儿三种喂养方式(母乳、早产奶、部分水解配方奶)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区别及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 病例组中存在家族过敏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全胃肠道喂养时,病例组的EOS-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奶喂养的外周血EOS-2水平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了受家族过敏史影响,早产儿选择母乳或部分水解配方奶喂养可以降低外周血EOS水平,降低变应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独或联合应用谷氨酰胺(Gln)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门脉高压症术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9例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①Gln组(n=6),②rhGH组(n=8),③Gln+rhGH组(n=7)和④对照组(n=8)。术后3 d开始进行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持续7 d。对手术前、后的尿乳果糖排泄率/甘露醇排泄率(L/M)、十二指肠粘膜绒毛高度、陷窝深度及肠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指数进行对比。结果:Gln+rhGH组术后L/M值升高小于对照组(P<0.05),肠粘膜绒毛高度和陷窝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及术前(P<0.05),肠粘膜上皮PCNA表达指数大于术前及其它3组(P<0.05);对照组术后绒毛高度小于术前(P<0.05),陷窝深度变化无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Gln和rhGH能降低门脉高压症术后肠壁通透性并维护肠粘膜形态学完整性,单用Gln或rhGH无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增加肠黏膜PCNA表达而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3.
唐凤元  黄玉晓  王杏  温日萍  廖杏菊  韦婷 《医学信息》2010,23(18):3359-336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肠道清洁方法对肠道手术的影响,寻求更为安全、有效地清洁肠道的方法。方法选取100例确诊肠道疾病需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按序号单双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结肠灌注透析疗机,对照组应用人工清洁灌肠法,分别观察各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道清洁有效率98%,不良反应发生率6%,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提前1~2d;对照组有效率76%,不良反应发生率37%,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延长。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结肠灌注透析疗机清洁肠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操作性强,可作为肠道手术前肠道准备的一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700mg/kg)/内毒素(LPS,10μg/kg)建立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造模6h后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取肠内容物及肝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检测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的活性。结果腹腔注射D-GalN/LPS6h后,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显著提高(P〈0.01);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上升(P〈0.01),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肠组织DAO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脏细菌培养阳性率达100%。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屏障明显受损,并发生菌群失调及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5.
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肠道干细胞在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完整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关于肠道干细胞在维护屏障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笔者首先描述UC、肠道黏膜屏障和肠道干细胞的基本概况,简要阐述肠道黏膜屏障与UC、肠道干细胞的联系,并总结对肠道干细胞的调控运行机制的探讨,为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UC提供一些参考。如何逆转该因素或是研究治疗UC的一大方向。肠道干细胞在正常肠道中担负着肠上皮细胞的更新迭代,是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完整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能够干预该干细胞的因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尚未深入探讨每一种途径的具体构成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近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北碚区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790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9.13/10万,无死亡病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61.43%)和细菌性痢疾(27.00%)为主要病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7,P〈0.05);0~岁组(51.06%)和15~岁组(24.92%)发病率较高;发病以散居儿童(46.91%)和农民(13.21%)为主,报告发病时间集中在6-12月(69.21%);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和歇马镇病例较多,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20.90%、11.27%、10.90%。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饮水和食品监管,是北碚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观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地严重烧伤所致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Control),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观察了烧伤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PN和EN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烧伤后肠粘膜通透性,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肠三叶因子(ITF)含量,肠粘液层厚度及己糖和唾液酸的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同PN相比,EN对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的逆转作用,提示EN较PN更有利于减轻肠粘膜受损程度,促进肠粘膜修复。  相似文献   

8.
正常状态下,胃肠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三部分,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防护网,胃肠道依赖于胃肠黏膜屏障的防御机能,能够保护宿主免受肠腔中细菌、内毒素的侵袭。严重烧伤后发生的急性胃肠黏膜缺血损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胃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变,可以产生一系列胃肠道功能紊乱,并且是导致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越来越明确,缺血和应激肠道能成为促炎症器官,在内脏缺血再灌注期后,肠源性介质的释放不仅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其他促炎症细胞,而且可导致急性远处器官和细胞功能障碍。肠道屏障功能在防止全身感染和MODS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PCP)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取C57BLKS/JNju小鼠为对照(control)组,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model)组、低剂量(6 mg/kg)PCP(PCPL)组、高剂量(12 mg/kg)PCP组(PCP-H)组、内质网应激(ERS)诱导剂衣霉素(Tm;1 mg/kg)组、PCP(12 mg/kg)+Tm(1mg/kg)组,每组12只。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肠道通透性,以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内毒素(ET)、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小鼠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肠上皮细胞自噬情况;检测肠组织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p-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p-eIF2α、转录激活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参与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20只C57 BL/6小鼠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暴露组,建立6000 m高原低氧模型,造模成功后收集两组小鼠粪便、血液和近端结肠组织。采用16S rDNA测定粪便中肠道菌群结构;检测小鼠血液生化指标;HE和PAS染色观察结肠肠道黏膜结构的改变;RT-qPCR测定结肠组织ZO-1、Occludin、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小鼠血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显著升高,高原低氧模型建模成功;16 SrDNA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紊乱、多样性下降,黏蛋白降解菌艾克曼菌,普雷沃氏菌、梭状芽胞杆菌XVIII等致病菌含量上升,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罗斯氏菌、Odoribacter菌、Lachnospiracea菌、Butyricicoccus菌和欧氏菌等益生菌含量下降;HE和PAS染色结果显示结肠组织上皮连续性中断、腺体萎缩、隐窝变短、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提示肠道结构损伤且黏膜屏障破坏;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 ZO-1 mRNA表达水平下降,进一步暴露组小鼠肠道黏膜受损,炎症因子IL-6和TNFα 的mRNA表达量上升,可能与肠道炎症反应有关。 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导致的肠道损伤可能与肠道菌群改变有关。肠道菌群紊乱、多样性下降,致病菌相对丰度上升,益生菌相对丰度下降,菌群的这些改变造成肠道黏膜损伤,引起肠道炎症,进而出现肠道损伤,最终导致高原肠道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嚼服二甲基硅油片在常规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患者18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4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口服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研究组在口服单瓶磷酸钠盐口服溶液后嚼服二甲基硅油片。观察两组BBPS评分、肠道准备有效率、肠腔气泡评分、肠腔气泡满意率和全结肠息肉检出率。结果 两组各节段及全结肠BBPS评分、肠道准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右半结肠、横结肠和全结肠肠腔气泡评分分别为(0.48±0.67)分、(0.36±0.59)分和(0.95±1.35)分,低于对照组的(0.81±0.96)分、(0.61±0.81)分和(1.61±2.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右半结肠和全结肠肠腔气泡满意率分别为90.48%和84.52%,高于对照组的76.29%和7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结肠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嚼服二甲硅油片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具有较好的祛泡效果,且不会影响肠道准备质量,但不能提高息肉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人类肠道内含有大量微生物群,这一复杂而重要的生态系统构成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肠道黏膜是机体的重要屏障,正常的肠道微生态和肠黏膜屏障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的内稳态。一旦肠道微生态被破坏,肠道菌群失衡,并通过各种途径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进而有害病原菌入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拉影镇与芒市遮放镇少数民族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近况及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为该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普查防治工作及采用规范药物进行驱虫等防治手段提供参考。方法在拉影镇和遮放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选择一个学校的儿童,收集粪便,一份标本分别采用饱和盐水浮聚法和离心沉淀法两种浓集法检查肠道寄生虫卵。结果共检查粪便199份,肠道寄生虫感染36例,阳性率为18.09%。其中拉影镇感染率为16.16%(16/99);遮放镇感染率为20.00%(2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共检出3种肠道寄生虫卵:钩虫感染率为5.53%(11/199);蛔虫感染率为12.06%(24/199);带绦虫感染率为3.52%(7/199),蛔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带绦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调查发现,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增高,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结论两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其中蛔虫感染率最高。有计划地在这些地区和人群中开展卫生宣教和药物驱虫,是有效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中肠三叶因子(ITF)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出生新生儿的胎粪和血清标本,根据胎龄和Apgar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足月对照组、早产儿组和窒息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胎粪中ITF的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胃动素(MOT)、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结果①胎粪中ITF的含量与胎龄的相关系数r为0.526,P为0.002。②早产儿组和窒息儿组胎粪中IT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胎粪中ITF含量与血清中MOT、GAS及SS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0.361,0.213,P值分别为0.042,0.150,0.251。④对照组胎粪中ITF含量男性为(3.793±0.381)ng/g,女性为(4.108±0.429)n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⑤所有研究对象中无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但早产儿组有4例发生明显的喂养不耐受;窒息组有2例出现轻微的喂养不耐受。结论早产、窒息儿粪便中的ITF含量低于正常足月儿,推测肠道ITF分泌不足可能是导致早产儿和窒息儿容易发生肠道粘膜损害的原因之一。但进一步的系统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腋静脉穿刺置管对早产儿输液的影响.方法 对9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的早产儿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置管,试验组的早产儿进行腋静脉穿刺置管,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试验组的早产儿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所需置管时间、管道堵塞、穿刺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对早产儿行腋静脉置管不仅能改进护理工作,而且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相似文献   

16.
食物过敏后肠道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食人过敏原后,不同时相下的肠道黏膜通透性变化。方法:将卵蛋白(OVA)致敏大鼠分成3组,分别以OVA(2mg/mL)经肠道攻击1、6和24h后经口投用β乳球蛋白(BLG)5mg/mL,2h后采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BLG的浓度,并对小肠黏膜浸润炎性细胞计数分类。结果:3组实验大鼠血清BLG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值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间血清BLG的质量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实验组大鼠小肠黏膜内浸润的炎性细胞种类因食入后时相不同而有差异。结论:在食物过敏反应中,不论速发型或迟发型变态反应,肠道的通透性均增加,但引起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7.
沙春娜    张海鸿 《医学信息》2020,(2):142-143
目的 比较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AOP)和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AO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症状改善及临床结局。结果 试验组治疗AOP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AOP总次数、AOP消失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O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AOP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AOP总次数、AOP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但在预防BPD方面还需要大量的临床资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2):264-264
Nature Medicine 2019-06-17发表的一项研究称,母乳中的抗体可以中和细菌,从而保护早产儿的肠道。将近10%早产儿会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这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炎性反应和肠壁破坏,是早产儿第二常见的死亡原因。新的研究发现,母乳中的抗体可以中和细菌,保护早产儿的肠道。然而有些母亲的母乳不够,可能选择捐赠的母乳,但并非所有母乳都含有抗体。研究建议应对捐赠母乳进行测试,确保早产儿可以获得最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相关与不相关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EB病毒相关与不相关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和肿瘤细胞属性。方法:运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2例肠肠道原发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以及LMP-1、TIA-1、bcl-2和CD21的表达。结果:(1)27例(84.4%)为EB病毒相关淋巴瘤,其中11例(40.75)表达LMP-1。(2)32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RO,CD8+。4例(12.5%),CD4+8例(25.0%),CD56+9例(28.1%),17例(53.7%)为CD4-、CD8-、CD56-。TIA-1+31例(96.9%)。无1例表达bcl2-,CD21。形态上28例为多形性中一大细胞性,单形性中等大细胞性和多形性各2例。临床上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以腹痛、便血、发热、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1.7月)。(3)EB病毒相关与相关者出现便血和发热以及CD3,CD8、CD56的表达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我国,绝大多数肠道T细胞淋巴瘤为EB病毒相关,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其肿瘤细胞源自不同T细胞亚群(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或者NK细胞。  相似文献   

20.
李勇  周立  张阳  刘震  姚念  申凤鸽  王志勇 《解剖学报》2020,51(3):450-455
目的 探讨降低大鼠肠道组织自发荧光的简便可行方法。方法 取正常SD大鼠(n=5)肠道做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发荧光(AF),检测苏丹黑B(SBB)对AF的影响及其在肠道免疫荧光(IF)染色中的应用。结果 大鼠各肠段组织在FITC和TRITC通道存在大量明显的AF,且不受血清封闭的影响;应用0.3% SBB处理组织10 min,可显著降低AF;IF染色加SBB处理后的肠道可见AF显著降低,目的蛋白的荧光表达不受影响。结论 0.3% SBB染色10 min能显著降低大鼠肠道组织的AF,使IF特异性染色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