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CT、MRI特征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提高对其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7~79岁,平均46.7岁.1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CT平扫,7例同时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9例中15例为单发病灶,4例多发,共26个病灶,位于肝左叶4个,肝右叶22个.组织学分型包括黄色肉芽肿型15例:CT平扫低密度12例,等密度3例;1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例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10例,平衡期轻度强化4例.4例行MRI检查,T1WI呈等信号1例,低信号3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4例动脉期均无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轻度强化.浆细胞肉芽肿型3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2例,等密度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无强化,门静脉期或平衡期轻度强化;行MRI检查2例,增强扫描呈壁结节强化.硬化型1例:CT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呈均匀强化,平衡期病灶密度减低.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26个病灶中4个有假包膜.结论 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反映HIMT组织学变化特点,但对不同类型病变的CT、MRI鉴别诊断仍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2.
MSCT和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FNH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及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结果:CT平扫显示病灶均呈稍低密度灶,1例在脂肪肝背景下呈相对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均呈明显均匀强化,2例可见扭曲扩张的供血动脉,8例病灶中央可见瘢痕区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示病灶稍高于、等于或低于周围肝实质,中心瘢痕灶延时期强化。MRI检查示病变呈等信号或稍低T1信号及稍高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时期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11例显示病灶中央疤痕呈延迟强化。1例行MRS检查提示Cho峰明显升高。4例行DWI检查,病灶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ADC图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结论:MRI较CT能更全面地显示FNH的病理特征,DWI和MRS检查有重要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特点。方法:11例FNH共12个结节行MRI平扫,其中10例10个结节行动态增强。11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对病灶的MRI一般和特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2个结节中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呈稍高、等信号9个;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个;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个。12个结节中信号不均匀4个,9个结节见疤痕,2个结节见包膜,3个结节周围见胆管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强化9个,2个结节动脉期强化,延迟期大部分实质低于正常肝组织,2个结节边缘见包膜样强化;6个病灶见疤痕强化,1个结节疤痕无强化,3个结节平扫与增强未见疤痕。结论:绝大多数FNH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少部分结节表现不典型,经认真观察与分析,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平扫和动态增强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SNN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及强化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病灶单发14例,另1例有2个病灶.平扫T1WI及T2WI各发现15和14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16个病灶.14个病灶最大径≤3 cm.平扫T1WI病灶呈低信号5个,略低信号9个,1个呈等信号伴有周边低信号包膜及内部点状低信号.在T2WI病灶呈高信号5个,略高信号4个,略低信号3个,明显低信号2个,其中2个病灶内见点状或细线样极高信号.16例在增强扫描后各期均呈低信号,尤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明显低信号,边界及形态显示清楚.12个病灶形状不规则,4个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增强后病灶内部均未见强化,3个病灶在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细环状轻度强化的包膜.结论 SNN特征性MRI表现有助于与肝脏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MRI表现特点。方法:8例经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患者行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8例患者病灶均为结节灶,以右侧前列腺中部外周带多见(5/8)。病灶在T。wI上呈低、稍低及等信号,T2WI上主要为低及稍低信号,DWI上表现为高及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呈局灶性低信号。4例患者行动态增强MRI检查,病灶明显强化,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呈Ⅰ型(1例)或Ⅱ型强化(3例)。结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常规MRI检查缺乏特异性,而动态增强扫描可能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白血病合并肝脏真菌感染患者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8例白血病合并肝脏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MRI扫描表现为肝实质内多发结节状及斑片状异常信号。肝内病灶MRI表现分为3型:Ⅰ型,环征,MRI表现为类圆形异常信号灶,病变中心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而病变外周部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Ⅱ型,靶征,病变中央可见不规则小结节影,小结节外周可见环状或不规则状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中央小结节可见强化,其周围异常信号在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可见强化,病变最外缘可见强化;Ⅲ型,单纯低信号影,MRI表现为小结节异常信号,病变信号均匀,边缘清楚,增强扫描病变边缘轻度强化,而中心低信号未见强化。结论 白血病合并肝脏真菌感染的MRI表现有一定影像学特点,结合免疫功能缺陷病史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所有的病例均经穿刺病理证实.5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 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1例出现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呈不均匀环形强化,4例中央部位出现结节样强化;门静脉期全部病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病灶密度稍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1例MR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结节呈环形强化,部分结节呈全瘤均匀强化,延迟期全部结节呈全瘤强化. 结论 本病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8.
T2WI低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MR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相(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诊断研究。方法:对83例前列腺外周带病变,其中前列腺炎症25例、前列腺腺癌45例、前列腺增生10例、纤维化病灶3例,进行T1WI、T2WI、DWI扫描,其中55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病变的信号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同时分析83例患者的PSA值。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炎症T2WI的低信号影大部呈斑片状,无占位效应,增强后时间-信号曲线呈平台型,DWI呈稍高信号,ADC值稍减低,血PSA值处于正常值上限附近;前列腺外周带癌灶T2WI的低信号影以结节状为主,增强后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速降型,DWI呈明显高信号影,ADC值明显降低,血PSA值明显增高;前列腺外周带良性前列腺增生T2WI的低信号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增强后早期无明显强化,后期不均匀强化,DWI呈稍高或高信号,ADC值稍低,介于腺癌与炎症之间,常可见中央带增生表现,血PSA值稍高;前列腺外周带纤维化病灶T2WI的低信号呈斑条状,界清,DWI呈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血PSA值正常。结论:前列腺外周带的炎症、腺癌、增生、纤维化病灶T2WI均可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及DWI检查,ADC值测量,并结合PSA值,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征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男5例,女3例,年龄35~65岁,平均53岁。8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MR对比检查。结果:CT表现为1 个病灶6 例,2个病灶2例,共发现病灶10个。平扫9个病灶表现为低密度,1 个病灶表现为稍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2 个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中度强化;8个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有不同方式的强化,主要表现为周边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形或结节状强化,中心核心样强化及线状或不规则分隔样强化。MRI表现为2 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病灶T1WI及T2WI均为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与CT相仿。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表现因其病理阶段不同而表现各异,诊断需结合临床,确诊尚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常规序列在原发性肝癌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1.5 T超导型MR成像系统及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对75例原发性肝癌在HIFU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3个月行MR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RFSE)序列横轴位T2WI;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结合饱和压脂技术横轴位T1WI;FSPGR序列横轴位双回波;冠状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以及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AVA)序列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HIFU治疗前后信号、大小、范围变化及强化特征,以此判断肿瘤坏死、残存或复发等情况。结果 79个(98.75%)病灶在HIFU治疗后2周内T2WI信号降低。1个(1.25%)病灶T2WI上病灶内部或周边仍可见结节状高信号。3个月后复查MRI,78个(97.5%)病灶T2WI信号无明显变化;2个(2.5%)病灶内部或周边出现不规则结节状高信号。在T2WI上,HIFU治疗后2周内原发肝癌病灶大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t=-1.90,P>0.05);HIFU治疗后3个月,70个(87.5%)病灶大小与治疗后2周内比较无明显变化,8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0T MR 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上腹部病变检出率的优势.方法 对42例临床怀疑肝脏占位患者行MR检查,15例无肝脏病变患者作对照.常规MR T_1WI和T_2WI扫描,包括T1WI 2D和3D FSPGR序列,增强采用LAVA屏气动态多期扫描.分别对2D和3D及LAVA序列图像对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并测量肝、脾的信噪比等情况.结果 LAVA序列对42例肝脏病变患者做多期增强扫描后发现68个病灶,其显示率达100%,对病灶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5.6%(65/68).3D T_1WI FSPGR序列增强扫描对病灶显示率为91.2%(62/68),对病灶定性准确率为76.5%(52/68).2D T_1WI FSPGR序列病灶显示率为89.7%(61/68),对病灶定性准确率为70.6%(48/68).15例正常肝、脾组织,使用不同序列测量所得信噪比为:平扫LAVA肝29.68±2.31,脾36.21±3.67,2D肝46.21±5.32,脾58.75±4.68,3D肝19.79±2.23,脾23.36±2.14.增强LAVA肝41.75±5.13,脾57.96±6.13,2D肝56.33±5.63,脾63.21±5.32,3D肝29.05±4.68,脾46.37±5.17.结论 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病灶的显示及肝血管显示方面较常规2D和3D序列优越.  相似文献   

13.
关键  胡道予  张伶  罗敏  夏黎明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2009,24(8):873-877
目的:探讨MRl和/或MSCT对输尿管下端先天性异常的显示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证实的输尿管下端先天性异常的MRI和/或MSCT检查,7例行MRI和MSCT者,只完成其中一种检查者9例(MRI5例,MSCT4例)。MRI的主要序列有轴面T1wI、轴面T2wI、矢状面或冠状面T2WI以及MRU;MSCT行平扫或增强扫描延迟期成像,扫描后薄建行后处理,主要采用多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结果:16例中双输尿管重复畸形4例,重复畸形合并异位开口7例,输尿管下端囊肿2例,输尿管下端囊肿合并多发结石l例,重复畸形合并输尿管下端囊肿2例,在MRI和/或MSCI、上均得以显示。MRIT2wI序列对囊肿和积水的显示非常敏感,矢状面或冠状面对异住开口的显示较轴面清楚。MSCT的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可清楚显示输尿管的走行和异常。结论:MRI和/或MSCT可准确诊断输尿管下端先天性变异或畸形,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方法和序列。  相似文献   

14.
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各种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87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特点.结果:通过分析比较87例不同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发现浸润性导管癌多呈星芒状或蟹足状肿块,边缘不规则或伴毛刺,边界不清,内部信号不均匀,增强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或不规则环状强化,SI-Time曲线以Ⅲ型为主;导管原位癌常为局限于一个象限内的锲形分布不规则异常信号灶,内部信号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后呈线样分支状强化,SI-Time曲线以Ⅱ、Ⅲ型为主;黏液腺癌多表现T2WI较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仅见轻度强化改变,SI-Time曲线以Ⅳ型为主;交界性分叶状肿瘤瘤体较大,边缘呈分叶状,有多结节融合样改变,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部分内部可伴囊变;转移性乳腺癌为多发性明显强化的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湿疹样癌多表现为乳头表面凹凸不平,增强后明显强化;乳腺淋巴瘤、髓样癌及腺样囊性癌等少见病变亦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而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结论:乳腺恶性肿瘤因其不同的病理基础,表现出不同的MRI特征,正确认识将有助于对乳腺病变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病变在SPIO增强扫描T1WI上呈现高信号的机制.方法:肝脏局灶病变39例(56个病灶),其中33个恶性病灶(肝细胞癌10个、转移瘤21个、胆管细胞癌2个)和良性病灶23个(海绵状血管瘤9个,肝囊肿14个).平扫序列包括SE T1WI、FSPGR T1WI及FSE T2WI.SPIO(菲立磁)增强扫描序列包括FSE T2WI、SE T1WI(TE值分别为8 ms、20 ms)和 FSPGR T1WI(TE值分别为1.5 ms、4.2 ms).分析不同序列图像上病灶及肝实质的的信号变化.结果:在SPIO增强T1WI上,随着TE的延长,肝实质信号降低,肝内局灶病变信号相对增高.在SPIO增强长TE T1WI上,大部分恶性病灶及全部血管瘤呈相对高信号.结论:在SPIO增强T1WI上,SPIO对肝实质的T2*效应可能是部分局灶病变呈高信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和MSCT征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MSCT征象,以提高对FNH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病例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MSCT检查,且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内。结果:12例为肝内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2个)病灶。病灶中79%(11/14)MRI平扫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21%(3/14)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所有病灶(14/14)MS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同时在显示病灶内部结构时MRI中79%(11/14)、MSCT中57%(8/14)见中央瘢痕或纤维分隔。MRI及MSCT两种检查方法的动态增强中,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的比率MRI为100%(14/14)、MSCT为93%(13/14);病灶周边或中央异常增粗、扭曲的血管影MRI为14%(2/14)、MSCT为43%(6/14);病灶周边假包膜MRI为21%(3/14)、MSCT为7%(1/14);所有病灶均表现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延迟强化MRI为82%(9/11)、MSCT为63%(5/8)。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和MSCT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对其中央瘢痕病理特征的显示优于MSCT,MSCT则在病灶周边或中央增粗、扭曲血管病理特征的显示上优于MRI。  相似文献   

17.
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MRI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在4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1-72岁,平均年龄41.5岁,全部行MRI检查。结果 MR平扫可发现20例位于基底池的脑膜病灶;增强扫描有38例脑膜异常强化,伴脑膜、脑内粟粒型结核灶21例、结核性室管膜炎6例及颅神经受损2例。8例轻度脑膜炎患者无脑膜异常强化。复查9例中脑内病灶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无改变。结论 MRI能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MR扫描,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评价结核性脑膜炎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李姗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357-1358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MRI)成像检查在临床中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128例,经MSCT、MRI、X线检测骨折部位,计算总检出数及阳性检出率,探讨两者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优势以及特异性。结果 MSCT 诊断骨折106例,阳性检出率82.81%;经MRI检查,T1WI扫描显示骨折121例,阳性检出率94.53%,T2WI骨折显示率100.0%,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RI在骨挫伤中显影率高,对于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临床效果显著,MSCT与MRI合用,为骨折患者的临床鉴定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和MRI在鉴别新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组技术和MRI在鉴别新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7例新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89个椎体进行MSCT检查,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进行二维和三维重组,并对34例患者的43个椎体行MRI,将2种方法所得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新鲜与陈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其椎体数均以L1占比例最高,分别是27.68%(31/112)和35.06%(27/77),其次为T12、12和T11。在新鲜与陈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CT表现中,骨折线清晰锐利(分别为102和21个椎体)、脊髓挫伤出血(分别为15和0个椎体)、脊椎旁软组织影(分别为103和11个椎体)、附件骨折(分别为26和5个椎体)、椎体周围脏器挫裂伤(分别为30和0个椎体)、椎间盘真空征(分别为10和36个椎体)、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硬化(分别为29和51椎体)等征象,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新鲜骨折共21例27个椎体,其中有26个在MRI中呈不均匀T1WI低信号,27个椎体在T2WI抑脂序列中呈不规则高信号。而在13例陈旧性骨折患者中,有16个椎体在T,WI和T2WI中的信号均与正常椎体相同,16个椎体在T2WI抑脂序列中呈低信号。结论MSCT扫描在鉴别大多数新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MRI诊断脊髓及韧带损伤可反映病理生理表现。因此,MSCT及其重组技术与MRI在鉴别诊断中结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软骨缺损性病变的MR成像序列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价各种临床常用MR扫描序列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价值。方法 实验猪膝关节 5只 ,在股骨内外髁关节面软骨上制成缺损模型 ,分别采用各种常用序列扫描 ,测量各种扫描序列上关节软骨的信噪比 (SNR)、软骨相对周围组织的对比噪声比 (CNR) ,采用一致性评价指标 (ICC)评价软骨缺损MRI测量值与实际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实验中优选的MR序列对 2 3例膝关节病变患者进行检查 ,并与关节镜分级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实验膝关节软骨SNR良好者有质子和T2 WI快速自旋双回波 (FSEPD/T2 WI)、附加脂肪抑制的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FS 3DFSPGR)和附加脂肪抑制的质子和T2 WI快速自旋双回波 (FSFSEPD/T2 WI)。CNR表现“极佳”者 ,对骨皮质 :FS 3DFSPGR、FSFSEPD/T2 WI;对关节液 :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 (FSFSE)T2 WI、FS 3DFSPGR ;对半月板和韧带 :FS 3DFSPGR、FSFSEPD/T2 WI、SET1WI、反转时间为 70 0ms的T1WI反转恢复 (IRTI70 0 )序列 ;对脂肪 :FS 3DFSPGR、SET1WI。ICC只有IRTI70 0序列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P <0 .0 5 ) ,且一致性评价为“极佳”。对2 3例膝关节病变患者MR检查结果 :FS 3DFSPGR序列的敏感性为 86 %、特异性为 96 %、表示准确度的Kappa值为 0 .8;IRTI70 0序列的敏感性为 6 8%、特异性为 99%、Kappa值为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