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按中医理论配穴 根据中医“五行相克、五行相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等理论,选配基本反射区、主要反射区和相关反射区。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把上下身淋巴腺、扁桃腺、呼吸道、咽喉等反射区作为基本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反射区,并选配相关反射区。  相似文献   

2.
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规律顺序排列关系与五行相克规律顺序排列关系 ,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却存在着许多不当之处。五行相生 ;木—火—土—金—水 五脏相生 ;肝—心—脾—肺—肾 五行相克 :木—土—水—火—金 五脏相克 :肝—脾—肾—心—肺根据五行本身的特性 ,阴阳属性说明 :五行中的土 ,其阴阳属性为阴 (土阴 ) ;火阴阳属性为阳 (火阳 ) ,(水阴 ) ,金阴阳属性为阴为阳。中医基础理论没有对五行本身阴阳属性的辨别 ,是五行相生相克规律、顺序排列关系错误存在的关键所在。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相生关系中 ,…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难治性疾病,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主要特征。消除蛋白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关键,笔者就蛋白尿的形成病机及中医证治,论述如下:l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来源于肾的先天之本,而由后天之本脾不断化生和补充。脾主统摄升清,肾为封  相似文献   

4.
"肾为先天之本"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藏象学说中肾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阐释肾的生理功能及指导临床防治先天诸疾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对“肾”实质研究的深入,对“肾为先天之本”的中医理论意义和物质基础出现了一些新的见解和质疑。为了进一步明确“肾为先天之本”的确切含义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本文对“先天”、“先天之本”的基本含义进行考辨,从精、气角度分析了肾何以为“先天之本”。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基因功能特点的分析提出基因属于“先天之本”及“肾主基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资其化源”,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它是从运气的角度,言五运为六气之化源。折其盛郁之运气,即资其化源之治法。后世医家,又多从生理病理的角度,将“化源”这一概念专责于肾或专责于脾,盖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谓肾为人体先天滋始之化源,脾为人体后天滋生之化源也。所以在治疗上,资化源就专指滋补脾肾而言了。但是,正五行克制化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化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脾、肾;“滋化源”亦不应仅仅局限于“滋补”。五行是相互依附的关系,所以五行  相似文献   

6.
冯自铭 《光明中医》2004,19(6):16-18
固本扶正是中医理论精华所在之一 ,因以扶助人体正气 ,巩固根本的治疗法则 ,肺、脾、肾之为人体三本 ,肺为诸气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本文重温三气固本理论 ,取其精华 ,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抑郁症的常见西医学发病机制有单胺类递质假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等。中医理论中五脏与抑郁症的发病均有关系,其中肝与之关系最为密切,故目前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以从肝论治为主流。基于中医学理论,重点从"先天、后天"理论论述脾、肾与抑郁症的关系,认为脾、肾功能正常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保障。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脾之阳气必须借助肾阳的温煦,始能健运;肾中精气,又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充养。若肾精不足则脑髓失充;若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乏源,则可造成脑髓失养。探讨健脾、填精、温肾在抑郁症的发病及抗抑郁治疗中的可能机制,以开拓中医抗抑郁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维  田媛 《陕西中医》2005,26(11):1262-1262
“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这是明朝末年医家李中梓在其重要著作《医宗必读》中提出的颇有影响的理论,该理论被中医界一直推崇至今。笔者曾在《浙江中医杂志》1995年第4期上撰文《脾肺皆为后天之本论》一篇,对该观点提出质疑;李梅也在《陕西中医》杂志2002年第4期发表了《肺亦为后天之本》一文,认为脾肺两脏都是后天之本。但仔细推想:区区五脏,后天之本岂能有二?若选一脏,  相似文献   

9.
论命门为先天之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明代医家李中梓提出并影响至今的“肾为先天为本”说提出质疑,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说提出质疑,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论实乃李氏对其他医家研究成果的否定和抹杀,带来了中医理论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肾脏作为后天脏器,不应视作先天之本,《难经》所倡导而明代医家又着力阐发的命门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应当确定其先天之本的重要地位,这不仅解决了中医理论上的一些矛盾,且确为完善理论所必需,并可拓展今后中医基础研究的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侯平玺教授以健脾补肾为治疗肿瘤的立法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①中医基本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有伤,则后天之气不足,亦不能充养先天之气,脾肾亏虚,机体功能失调,则易产生恶性肿瘤;②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具有侵袭与转移的特性,其疾病进展过程会大量消耗人体的营养物质,无形中损害了人体的消化功能,也就是中医讲的脾胃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认为,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之一。然而秋令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芡实味甘性平,入脾、肾、胃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之功效。既能益肾,又能健脾,先天、后天之本皆可补,自然能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2.
孙翔云 《河北中医》1994,16(6):29-30
温补脾肾法在妇科的应用孙翔云(河北省直机关第二门诊部050051)脾与肾皆属于人体重要器官之一,被历代医家高度重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脾就归属于五行之"土"。土为万物之上,升发万物,为后天之本。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雨寓元阳,为先天之根本。脾肾二脏相互...  相似文献   

13.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的"中兴思想"主张中年时期通过温补脾肾匡复元气,预防早衰,是传统医学对养生保健的重要观点。亚健康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干预措施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为进一步探讨亚健康发生的中医理论渊源,指导临床干预,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归纳以往研究的观点,认为"中兴思想"对干预亚健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脾乃"后天之本",肾乃"先天之本",通过调摄脾肾,充养后天中气,固惜先天精气,即可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防治亚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中医素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说,先天之本,秉承于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更改,无法选择;而脾为后天之本,即后天的调养直接影响脾胃运行,对机体体质及疾病的恢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重症医学科,对这一理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通过对脾胃的调治而对整个疾病的恢复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肺与脾共为后天之本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觉武  吕选民 《陕西中医》2004,25(8):726-728
本文从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的生成、肺与脾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肺脾互见病证的同气表里关系、肺脾与先天之本的关系 ,以及肺脾与肾在临床病证上的密切关系 5个方面谈了肺在其中的作用 ,旨在说明肺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处的极其重要的位置和在后天方面发挥了与脾同等重要的作用。肺脾二脏经气相通 ,生理相助 ,病理相干 ,关系密不可分 ,共为后天之本。肺脾与肾有对应、协同、互助、互干的关系 ,体现了盛则同盛 ,损则俱损的先后天关系。肾为先天之本 ,肺脾共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早已成为定论。但是 ,从理论和实践不难看出“脾为后天之本”立论有所偏颇 ,因而提出肺与脾共为后天之本 ,以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影响着宿主能量代谢,参与糖尿病的发生.从中医角度分析肠道菌群在消渴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方面认为生理上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参与了肠道菌群的形成与分布;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在功能上助肾推动脏腑气化,决定人之禀赋、助脾运化升清,助胃通降,因而,病理状态下,肾虚、胃强脾弱可诱发肠道菌群紊乱而病发消渴之症.在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农训学 《养生月刊》2012,33(10):905-907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秋令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然而秋令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芡实味甘性平,人脾、肾、胃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之功效.既能益肾,又能健脾,先天、后天之本皆齐备,自然能振奋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是秋令平补首推的中药.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糖尿病是临床中的常见多发病,同时也是一种疑难病症。因本病病程较长,不易根治,且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脑血管、周围神经、肾及眼底等慢性病变,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两脏主宰人之生长、发育、衰老。  相似文献   

19.
《气功》2012,(10):905-907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秋令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然而秋令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芡实味甘性平,入脾、肾、胃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进食、助气培元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是中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名词术语。《内经》论述初见端倪,至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才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一理论,对后世认识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的理论启发较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初学者对其实质内涵的理解尚欠完整,故认为有必要提出,以进一步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