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 ,亦称为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s)。新近研究表明 ,血管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期的血管发育 ,也存在于成年机体的骨髓及外周血 ,在成体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这一目前血管发育生物学的重大发现 ,不仅为揭开血管新生机制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也为缺血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报告其有关进展。1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在胚胎期 ,随着卵黄囊所提供养分的耗尽 ,胚胎须从母体获得营养。因此在人胚胎的第13…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一种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细胞,类似于胚胎期的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在一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在体外,EPC能吸收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荆豆凝集素(ulexeuropeas lectin),形成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在体内,EPC能募集、归巢到血管损伤区,分化为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再生。除骨髓之外,骨骼肌、血管软组织中都可检测到EPC。外周血中的循环EPC来源于骨髓,脐带血EPC来源于胎肝。EPC最早是作为CD34 单个核细胞从成人外周血中分离出来[1]。分离EPC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密度梯度…  相似文献   

3.
4.
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和诱导分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从脐血中分离内皮祖细胞,诱导其向内皮细胞分化,研究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条件。方法 从新鲜脐血中纯化的CD133^ 细胞接种于添加了VEGF、bFGF、IGF—1的M199培养液中,观察梭形贴壁细胞的出现时间和特异性细胞标志。结果 培养3—4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4d左右可形成索条状结构,贴壁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VE-cadherin,vWF,UEA-1和VEGFR-2。结论 脐血中含有内皮祖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内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皮祖细胞(EPC)是能直接分化成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参与胚胎期及成体的血管生长。糖尿病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均有改变,使血管阻塞事件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有实验证实EPC存在并参与了出生后新血管形成。在动物肢体缺血模型中,EPC移植能扩大缺血组织的侧枝血管生长,恢复血流,改善缺血,这为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特异性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EPCs主要位于骨髓和外周血。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可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不同因子的趋化作用下EPCs从骨髓动员至外周血循环,然后迁移和定居到肿瘤组织,经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新生。VEGF/VEGFR-2信号途径在EPCs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血管新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Takayuki等[1] 在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报道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 ,EPC)分离成功 ,并可用于体内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当时提出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认为是假定的 (putative)。但是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存在基本已经确认 ,而且它与血管新生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2 ,3 ] 。本文将讨论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特征 ,它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中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应用前景。1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特征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血…  相似文献   

8.
内皮祖细胞在血管生物学中的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入造血干细胞和体外扩增的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缺血后组织内的血管新生,使损伤后的内皮出现内皮化。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和界定一直存在争议,内皮祖细胞可来源于骨髓,CD133/VEGFR2细胞代表一定数量的内皮祖细胞。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这些骨髓来源的细胞(如髓样细胞,侧群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和非骨髓来源的细胞均可产生EC。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和其介导的血管新生受到精细的调节。他汀类药物,锻炼或一些抑制因子(如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子)可以调节祖细胞的水平,从而影响血管的修复能力。然而,内皮祖细胞的招募和功能的发挥是多步骤调节的结果,如粘附,信号转导事件包括粘附和迁移(如通过整合素家族)趋化因子(如通过SDF-1/CXCR4)最后分化成EC。本文讨论了调节内皮祖细胞介导的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化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对下肢缺血裸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从人自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置于EBM -2培养基内培养7d后 ,获得内皮祖细胞。将1×106个内皮祖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入下肢缺血裸鼠体内 (8只 ) ,对照组 (8只 )通过尾静脉注入等量的PBS。移植后第28d ,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和生理学评估。结果内皮祖细胞组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36.4±40.5)/视野 ,(53.65±14.02)/视野 (P<0.01)] ;内皮祖细胞组的肢体致残率 (25 % )较对照组 (50 % )减少。结论体外扩增的内皮祖细胞移植能够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 ,并能减少肢体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某些生理、病理状态下,可随血液流至相应组织,分化为内皮细胞,并进一步形成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对于创伤修复、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以及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肢体缺血性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备受关注的新方法。内皮祖细胞( EPCs)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新生血管生成。研究证实, 体内移植EPCs可以促进缺血后组织内的血管新生, 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内皮祖细胞(EPCs)是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参与了出生后的血管再生和受损内皮的修复过程。近年来围绕以EPCs作为种子细胞来促进血管新生、维持内皮功能完整并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方面展开了许多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髓含有内皮祖细胞, 能够迁移至外周血并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胚胎时期的血管生成、出生后的微血管新生以及肿瘤组织的发生。体内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活性受多种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的的影响。体外扩增后回输体内可以修复受损组织、器官的血管,促进器官功能恢复;抑制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内皮祖细胞为缺血性疾病以及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另一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靶向血管新生及对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转染HSV-TK的EPCs和脐静脉内皮细胞、U87与U251胶质瘤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经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作用,观察其旁观者效应.将转染HSV-TK的EPCs经尾静脉注入裸鼠皮下胶质瘤模型,观察各组肿瘤体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中血管情况.结果 转染HSV-TK的EPCs对内皮细胞与胶质瘤细胞的旁观者效应,呈现时间依赖性与细胞比例依赖性.静脉注射转染后的EPCs,对裸鼠皮下胶质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抑制血管生成.结论 转染HSV-TK的EPCs可能通过靶向血管新生来抑制胶质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犬骨髓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犬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随培养时间延长其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向内皮细胞(ECs)分化能力。方法:免疫微珠分选方法纯化犬骨髓CD14 细胞,EGM-MV2条件培养基培养,于不同时间检测EPCs的生物学特性;将存活至8周的EPCs以分化培养基(M199 20%胎牛血清 VEGF)诱导培养,检测ECs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早期EPCs为分选后8代之前的EPC,体积略小,类圆形,60%融合时呈串珠样排列,表达CD133、CD14;晚期EPCs由表达VE-cadherin、KDR、CD14的早期EPCs分化而来,形态为多边形,分泌活动明显加强,表达CD133、VE-cadherin、CD14和KDR;诱导分化细胞呈鹅卵石样外观,表达Ⅷ因子、CD31。结论:犬骨髓EPCs随培养时间呈现不同生物学特性,早期EPCs不稳定,晚期EPCs显示出更稳定的生物学特性,能够分化为ECs,是血管组织工程学研究良好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可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参与损伤血管的修复,在血管内皮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发生:在胚胎发育时从中胚层起始,由成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内皮细胞并最终形成血管的过程,这是血管“从无到有”的一个生物学过程。 摘要背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虽然大多数骨折可以通过坚强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实现一期愈合,但仍有相当比例的骨折愈合不良,最终导致骨缺损,而骨缺损部位的血管新生对骨缺损的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皮祖细胞促进组织血管发生的能力,其对骨再生和修复的辅助作用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目的:综述骨缺损疾病中使用内皮祖细胞促进血管发生及新骨生成的研究进展。方法:遵循PRISMA指南,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86至2019年期间关于内皮祖细胞辅助治疗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及其机制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内皮祖细胞,血管生成,血管发生,治疗,骨缺损”“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angiogenesis,vasculogenesis,therapy/treatment,bone defect”,最后选择58篇文章纳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骨缺损时可以促进内皮祖细胞的激活与归巢;②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血管发生;③内皮祖细胞是通过促进血管发生进而促进骨再生的;④将内皮祖细胞辅助治疗骨缺损推广至临床应用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⑤需要通过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并且进一步深入研究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发生的确切机制,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给大量骨缺损致残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ORCID: 0000-0001-5481-3865(冯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内皮祖细胞具有增殖、迁移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特征,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置于含0,1,10,50,100,200 μmol/L吡格列酮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吡格列酮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②将培养7 d的内皮祖细胞随机分5组:对照组加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液;吡格列酮组加入50 μmol/L吡格列酮;PPAR-γ拮抗剂组加入50 μmol/L吡格列酮及10 μmol/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拮抗剂GW9662;PI3K/Akt阻滞剂组加入50 μmol/L吡格列酮及50 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道阻滞剂Wortmannin;ERK阻滞剂组加入50 μmol/L吡格列酮及20 μmol/L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道阻滞剂PD98059,观察不同组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见培养前4 d细胞增殖不明显,第5-10天迅速增殖,并可见细胞集落及线状结构形成,第10天可达80%融合。培养第7天的内皮祖细胞具有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的功能。10-200 μmol/L的吡格列酮均可明显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P < 0.01),以50 μmol/L吡格列酮的作用最明显。进一步阻断相关信号通路发现,Wortmannin和GW9662可明显拮抗吡格列酮的促细胞增殖作用,而PD98059对吡格列酮的作用无影响。说明吡格列酮促进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PROBLEM: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 which mediates neovascularization of uterine endometrium may be involved in the neovascularization in the utero-placental circulation. We evaluated whether EPC proliferation in pre-eclampsia (PE) differed from that in normal pregnancy. METHOD OF STUDY: EPC number in peripheral blood (20 non-pregnancy, 36 normal pregnancy, 10 PE) was measured using flow cytometry.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was cultured for 7 days and EPC proliferation was assessed based on detection of the uptake of 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d lectin. Furthermore, the proliferative activity induced by angiotensin II (Ang II)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was measured by BrdU assay. RESULTS: EPC number in peripheral blood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PE and normal pregnancy; however, EPC prolif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E. Furthermore, Ang II and TNF-alpha indu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EPC derived from patients with PE. CONCLUSIONS: In PE, some factors including Ang II and TNF-alpha stimulated EPC proliferation; however, the impairment of EPC mobilization into systemic circulation by serum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insufficient regeneration of EC in disturbed utero-placental circulation of PE.  相似文献   

19.
循环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损伤的情况下,可归巢到受损区域,增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并分泌营养因子,促进内皮新生。但是,由于其干细胞特性,在微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分化为功能细胞,甚至表达纤维化、成骨分化等表型,加速血管损伤。因此,纯化单一细胞群,稳定微环境,明确病程是决定循环内皮祖细胞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