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SFDA已批准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抗病毒药物分为2类6种:干扰素(α-干扰素、聚乙二醇α-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在欧美国家进入临床的核苷酸类药物还有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和克来夫定也在临床试验中。本文就核苷(酸)类药物在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机制、疗效、及耐药进行扼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曾俊涛  陈静  郭峰 《海南医学》2010,21(23):133-133,123
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核苷类似物能有效的抑制HBV复制,改善肝脏功能。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核苷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其中,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共有两类6种.其中的两类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干扰素类药物有2种,分别是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核苷类药物有4种,分别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相似文献   

5.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东平  李进  张玲霞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2014-2016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高发传染病,全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00~3000万例,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α-干扰素,另一类是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2005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新一代抗HBV核苷类似物药物恩替卡韦(entecavir)上市。恩替卡韦具有抗病毒作用强、副作用小、临床耐药发生率低的优点,被认为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药物在我国也已完成了上市前的临床验证,并于2005年11月被SFDA批准在国内上市应用。现将国内外报道的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主要是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这些药物普遍存在易耐药、治疗成本高、不良反应严重等缺点。为克服以上问题,一大批新药正在加紧研制中,它们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的前药(如贝西福韦、CMX157和替诺福韦艾拉酚胺)、长效干扰素(如P1101)和一些基于新机制的抗病毒药物(如GS-9620、ARC520和REP-9AC)。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GS-9620和REP-9AC,它们可通过强化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来对抗乙肝病毒,这类免疫疗法是近年来的抗病毒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对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一些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任智文 《西部医学》2011,23(12):2420-2422
目的了解近年来抗HBV(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的利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医院网络系统,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数量、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08~2010年抗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BV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数量和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用量增幅较大,拉米夫定用量上升趋势变缓。结论抗HBV核苷类似物临床使用基本合理,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占主导地位,恩替卡韦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将我院4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采用口服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组200例,采用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期间对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相关指标进行复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与HBsAg转阴率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Che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45-1946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占总人口约9.09%,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占总人口约3.2%,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普通干扰素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新型核苷类似物的研发;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针对NS3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针对NS5B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抑制剂的研制,但是,这些领域都是国外研究主导的,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成熟的药物有普通α-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及5种核苷(酸)类似物,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处于临床前及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有很多,包括针对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的药物、 cccDNA抑制剂、抑制病毒mRNA表达药物、针对病毒组装的制剂、针对HBsAg的制剂、治疗性疫苗等,一旦研制成功,有望达到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照研究国产干扰素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干扰素α-2b(凯因益生,500万Uim qod)及国产恩替卡韦(润众,0.5mg qd)皆在48周以上,两组皆应用观察至今。治疗过程中每12周检测肝功、HBVDNA、HbeAg阴转率及HbeAb阳转率,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2、24、48周ALT复常率,干扰素组为42%(21/50)、64%(32/50)、92%(46/50),恩替卡韦组为64.6%(31/48)、83.3%(40/48)、88.8%(45/48),HBVDNA阴转率分别为干扰素组为8%(4/50)、56%(28/50)、82%(41/50),恩替卡韦组为25%(12/48)、60.4%(29/48)、81.4%(39/48);HbeAg阴转率,干扰素组为0%(0/50)、2%(1/50)、52%(26/50),恩替卡韦组为0%(0/48)、6.3%(3/48)、25%(12/48);HbeAb阳转率,干扰素组为0%(0/50)、20%(10/50)、48%(24/50),恩替卡韦组为0%(0/48)、6.3%(3/48)、20.8%(10/48)。结论国产干扰素和恩替卡韦皆有较好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有一定的HbeAg阴转率和HbeAb阳转率,但干扰素组明显优于恩替卡韦组。两组皆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但干扰素组不良反应较恩替卡韦组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分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组、恩替卡韦组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每组40例。根据分组安排,患者接受皮下注射1μg/kg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 ,每周1次,或者口服0.5 mg/d的恩替卡韦,连续治疗48周。观察3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 )的水平,以及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组患者的ALT、AST和GGT明显低于其他两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有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替比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根本原因,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抗HBV治疗药物有干扰素[1](包括普通干扰素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a)与核苷(酸)类似物[2,3](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这些药物各有利弊,适应证、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如果使用单一药物治疗恐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有必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法 [4],新近研究的热点为个体化或优化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更符合我国国情,本研究旨在观察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联合中成药双虎清肝颗粒治疗CHB的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对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200例,采用恩替卡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指标均降低,但对照组患者ALT、TBiL水平及LN、Ⅳ-C、HA、PCⅢ水平下降程度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可增强抗病毒效果,调节肝功能、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减缓肝硬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刘浏  杨冬华  何海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3):3042-3042
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但这些药物各有利弊,尚未能完全有效、持久地抑制病毒复制。因此,寻求高效、能持续应答、耐药性低的抗HBV药物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最近,韩国学者Yoo等研究发现,新一代核苷(酸)类似物——克来夫定可强效、持久抑制HBV复制,特别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e—CHB)转阴率高,且患者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未出现明显耐药。该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肝脏病学》杂志(Hepatology,2007,46:1041—1048)。  相似文献   

16.
胡春霞 《中外医疗》2011,30(23):115-115
恩替卡伟(ETV)是新一代抗HBV药物,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比国内其他核苷类似物更强的抗HBV作用,已得到肯定,对已经产生YMDD变异的耐药病毒亦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与α干扰素在不同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48周后的疗效,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CHB) 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9例CHB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及基线ALT水平分组,分析治疗48周后不 同治疗方案、不同基线ALT水平的病毒学应答率、HBeAg转阴率、HBsAg下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①病毒学应答情况: 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在基线ALT≤5倍正常值上限(ULN)(组1)、5~10×ULN(组2)、>10×ULN(组3)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 83.3%、91.4%、95.5%,α干扰素组则分别为19.7%,40%,42.9%,不同治疗方案之间及不同ALT水平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0.05)。②HBeAg转阴情况:恩替卡韦组的组1、组2、组3在治疗48周后的HBeAg转阴率分别为8.3%、16.7%、35.5%, 而α干扰素组分别为1.8%、41.9%、38.1%,对比同一治疗方案不同ALT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析同一ALT分 组不同治疗方案,仅在组2中两种治疗方案的HBeAg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BsAg下降情况:恩替卡韦组在 基线ALT≤5×ULN组和>5×ULN组的HBsAg小于200 U/mL率分别为2.5%、1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干扰素组则分别 为30.6%、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ALT分组两种治疗方案的HBsAg小于200 U/mL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在各个ALT组均较α干扰素组有更高的病毒学应答率。在基线ALT5~10×ULN 组中,α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率高于恩替卡韦组。对于HBsAg下降情况,α干扰素组在各个ALT组均较恩替卡韦组有更好的效 果,而同一治疗方案不同ALT组中,基线高ALT水平(ALT>5×ULN)组的疗效均优于基线低ALT水平(ALT≤5×ULN)组。因此, 建议基线ALT水平在5~10×ULN的患者优先选择α干扰素治疗,而基线ALT水平≤5×ULN、>10×ULN的患者选用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18.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常规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都已先后被批准上市,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常规干扰素、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等治疗的逐步发展,目前可以使得半数以上的患者取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治疗方案进展很快.在不远的将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集中在新型核苷类似物的研发上,而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则主要集中在非结构蛋白NS3、NS5B的抑制剂方向上.  相似文献   

19.
路显锋  王晓丹  冯建鹏 《医学综述》2012,(19):3226-3228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阻断HBV复制,只有清除HBV才能阻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发展,减少并发症。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制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近年来核苷类似物成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该类药物抗HBV作用较强。现主要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的疗效比较、联合用药、安全性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姚玲 《西部医学》2017,29(5):698-701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51例,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干扰素组48例实施干扰素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组49例实施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联合组54例实施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于治疗后4、12、24、48周测定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及乙肝病毒(HBV)抗原抗体相关指标值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检测值均不断减小,第4、12、24、48周,联合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P<005);治疗4、12、24、48周三组患者ALT的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LT恢复情况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患者。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V抗原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核苷(酸)类似物组、联合组的HBV抗体抗原检测结果依次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促进HBeAg、HBV DNA和ALT的复常,使HBV抗原抗体水平恢复,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