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EB病毒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其中结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的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业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  相似文献   

3.
小儿恶性淋巴瘤C-myc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小儿恶性淋巴瘤与C-myc基因的关系,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该瘤石蜡切片中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肿瘤组的C-myc染色阳性率为39.4%,其中,T细胞型淋巴瘤为11.1%,B细胞型淋巴瘤和何杰金病均为50.0%,反应性增生组的阳性率仅为8.9%,表达C-myc基因的表达与小儿恶性淋巴瘤,特别是与B细胞型淋巴瘤及何杰金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应用标记R-S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5种单克隆抗体LeuM1、BerH2、LCA、L26和UCHL1对43例何杰金病的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T、B细胞淋巴瘤各15例作对照研究。结果:非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的R-S细胞对LeuM1的阳性率为64.3%,对LCA、L26和UCHL1呈阴性反应;而非何杰金淋巴瘤,LeuM1仅偶在T细胞淋巴瘤呈阳性(6.7%),LCA、L26和UCH  相似文献   

5.
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EBER1/2及LMP-1在不同类型NH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LMP-1免疫组化与EBER1/2原位杂交检测54例TCL,63例BCL及26例NK/T淋巴瘤。结果 EBER1/2阳性率在BCL、TCL、NK/T淋巴瘤中分别是9.5%、37.0%、46.2%,BCL组和NK/T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阳性病例大多数位于上呼吸道。LMP-1阳性率在EBER1/2阳性的B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EB病毒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采用PCR、原位杂交、LSAB(labelingstreptavidivinbiotin)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NHL和33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的EBVBNLF1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潜伏膜蛋白(LMP1)。NHL中EBVBNLF1PCR扩增阳性率为53%,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27%(P<0.05),其中5例T细胞淋巴瘤全部阳性。17例PCR阳性的NHL中5例原位杂交阳性。LMP1检测仅2例阳性。结果表明本组病例半数以上NHL中有EBV感染,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使用EBV潜伏膜蛋白LMP-1对9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16例LMP-1阳性,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分化程度越低,阳性率越高。鼻咽癌高发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与EBV有一定关系,其中以低分化型与EVB关系最为密切 。  相似文献   

8.
应用标记R-S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5种单克隆抗体LeuM_1、BerH_2、LCA、L_(26)和UCHL_1对43例何杰金病(HD)的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T、B细胞淋巴瘤各15例作对照研究。结果:非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nonLPHD)的R-S细胞对LeuM_1的阳性率为64.3%,对LCA、L_(26)和UCHL_1呈阴性反应;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LeuM_1仅偶在T细胞淋巴瘤中呈阳性(6.7%),LCA、L_(26)和UCHL_1标记NHL、B-NHL和T-NHL阳性率分别是83.3%、73.3%和66.7%。因此,在石蜡切片上联合应用LeuM1、LCA、L_(26)和UCHL_1对鉴别HD与NHL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LPHD)的R-S细胞对LCA和L_(26)的阳性率为53.3%和60%,nonLPHD中R-S细胞对BerH_2的阳性率为21.4%。提示LPHD的R-S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nonLPHD的R-S细胞可能与活化的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典性霍奇金淋巴瘤(cHL)肿瘤性H/R-S细胞埃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的表 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32例cHL进行LMP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20/32(62.5%)例LMP1 蛋白表达阳性,在各亚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X2=0.809, P=0.847)。结论LMP1蛋白表达有地区差异,在cHL亚型间可 能没有分型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2220例淋巴结病变分析表明:恶性淋巴瘤(ML)居第三位(25.5%),其中何杰金病(HD)占7.6%,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占17.9%。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D中最多见的亚型为混合细胞型(38.9%),淋巴细胞消减型发病率最低(9.3%),淋巴结原发者显著高于结外(3.3∶1),尤以颈部为著。NHL中B系淋巴瘤占81.6%,其中弥漫型大无裂细胞性淋巴瘤发病率最高(38.6%),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发病率最低(2.6%)。原发部位结性与结外无显著差异(1.1∶1),前者以颈部(22.3%)、后者以肠道(11.7%)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9 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 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 编码的小m RNA探针(EBER) 原位杂交显示,8 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 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 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阳性。而11 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 检测,除1 例原发者,全部阴性。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 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 和LMP1阳性细胞为CD20 阳性,CD45RO 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 表达4/8 ,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 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中EB病毒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敏  刘强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2):1278-1278,1286
目的 检测43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鼻咽癌 发生的关系。方法 EBER-1核酸原位杂交及LMP-1和p5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29例EBER-1阳性(67.4%),22例LMP-1阳性(51%),42例p53蛋白阳性(97%)。EBER-1和LMP-1阳性率低分化癌(分别为77. 8%和59.3%)高于角化型鳞癌(分别为37.5%和12.5%,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43 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EBER-1 核酸原位杂交及LMP- 1 和p5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29 例EBER-1 阳性(67 .4% ) ,22 例LMP- 1 阳性(51% ),42 例p 53 蛋白阳性(97 %) 。EBER- 1 和LMP- 1 阳性率低分化癌( 分别为77 .8 % 和59.3 %) 高于角化型鳞癌( 分别为37 .5 % 和12 .5 % ,P< 0 .05) ,p53 蛋白阳性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EB病毒感染和p53 蛋白过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7例何杰金氏淋巴瘤(HL)组织中的EB病毒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EB病毒DNA的检出率为48.6%(18/37),淋巴细胞为主型(LP)检出2/7,结节硬化型(NS)检出2/10,混合型(MC)检出9/12,淋巴细胞消减型(LD)检出5/8。结果提示国内HL的发病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e目的 通过Bcl-2和P53蛋白在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中的表 达,探讨它们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1990年1月到1997年12月胃肠道MALT淋巴瘤24例,行常规HE和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DAB染色,苏木素复染。结果 24例均为B细胞MALT淋巴瘤,属低度恶性16例(占66.7%),高度恶生8例(占33.3%)。Bcl-2在低度和高度恶性MALT淋巴瘤中的  相似文献   

16.
乳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乳腺淋巴瘤的病理改变及免疫学特点,讨论其诊断标准。 方法 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对石蜡切片采用ABC法进行免疫标记。 结果 4例原发性淋巴瘤中2例为裂-无裂混合细胞型,2例为裂细胞型。4例均可观察到淋巴上皮损害。免疫组化染色LCA、L26全部阳性,UCHL1,均阴性,证实为B细胞来源。1例继发性淋巴瘤为B细胞性,无裂细胞型。结论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与粘  相似文献   

17.
以LMP基因转染CNE1细胞为对象,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细胞增殖实验(MTT)等方法,研究EB病毒LMP和EGF自分泌在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生长增殖中的作用和关系。结果示:从细胞培养液中检获EGF;细胞可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生长。说明CNE1细胞具有EGF自分泌促生长功能。转染PCMVα-LMPDNA的CNE1细胞LMP的PCR和LMP单抗免疫组化检测均为阳性,证明LMP基因转染成功。EGF自分泌量和无血清培养下EGF的促生长反应,LMP转染细胞均高于未转染细胞,表明EB病毒LMP可通过促进EGF自分泌而促进鼻咽癌细胞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B7-1基因转染小鼠EL-4淋巴瘤体外诱导免疫小鼠脾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方法 以CTIL-2细胞检测EL-4B7-1^+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癌细胞共育的MLTC培养上清中的IL-2活性。结果 EL-4B7-1^+免疫小鼠的SPL经瘤细胞在体外刺激可诱生出明显的IL-2活性,而EL-4免疫小鼠的SPL则无此作用,两者具有较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B7-1基因转染小鼠EL-4淋巴瘤可在体外诱导免疫小鼠脾细胞产生较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2。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与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淋巴瘤有关与继发性者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编码的小mRNA探针(EBER)原位杂交显示,8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恶性淋巴瘤中3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本院五年间 7 例原发性肠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方法:首先以细胞角化蛋白( C K)、白细胞共同抗原( L C A)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 B C)法,鉴别恶性细胞癌特别是未分化癌和恶性淋巴瘤。确定为淋巴瘤后,再以显示 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L2 6 ,显示 T 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U C A L- 1 及 L2 2 ,显示组织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M ac387 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区分。结果:肠道恶性肿瘤337 例,其中恶性淋巴瘤7 例,均来源于 B 淋巴细胞。结论:恶性淋巴瘤居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