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约氏疟原虫与伯氏疟原虫侵入期抗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针对鼠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yoelii)侵入期的8种单克隆抗体,对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P.berghei)侵入期即动合子、裂殖子和子孢子棒状体和表面抗原检测分析。 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对各侵入期抗原进行亚细胞结构定位,SDSPAGE及Western印迹对两种鼠疟原虫的不同侵入期进行抗原组分分析。 结果 经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发现,顶端复合体抗原成分复杂,约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的棒状体有共同的抗原表位,约氏疟原虫的动合子与其自身的裂殖子有类似成分,也有各自独特的抗原。两种鼠疟原虫动合子抗原有类似成分。约氏疟原虫的子孢子具有与裂殖子、动合子不同的抗原成分。 结论 疟原虫侵入期棒状体和表面抗原在同一虫种的不同侵入期和不同虫种中有共同的抗原表位,也有各自的独特组分。  相似文献   

2.
体内外疟原虫获得性免疫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保护性抗体并不影响细胞内原虫,而只影响裂殖子释放至血浆中的这一生活史阶段,并且免疫血清可凝集游离裂殖子,阻止裂殖子与悬浮红细胞受体相结合。因此,有必要对鼠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裂殖子、红内期全虫可溶性抗原主动免疫的保护作用进行实验观察。我们于1990年12月~1991年3月进行了此工作,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和疟原虫NIH小白鼠为实验动物,系本所饲养.引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的伯氏疟原虫ANKA株为实验原虫。 (二)裂殖子抗原感染血加3~5倍量磷酸缓冲  相似文献   

3.
裂殖子提取液已成功地作为猴和鼠的免疫原,另外,已发现与裂殖子表面组分起反应的抗体能阻碍诺氏疟原虫裂殖子侵入红细胞或在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发育。这表明在抵抗疟原虫的保护性免疫中有裂殖子表面抗原的参与。作者为了解夏氏疟原虫裂殖子膜的抗原成分,通过碘标记技术,用~(125)I标记夏氏疟原虫活裂殖子表面膜蛋白及总的裂殖子蛋白,然后与正常或免疫鼠血清反应,反应前后均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疟疾获得性免疫机理的研究指出,保护性抗体对细胞内原虫无作用,但可阻止裂殖子释放入血浆后的发展。有人观察到免疫血清可凝集游离的裂殖子,并且阻止其附着于易感宿主红细胞的接受点。这说明裂殖子抗原在疟疾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报告用裂殖子作疫苗对猴进行免疫接种抗诺氏疟原虫感染的应用。实验用猴为恒河猴(Macaca mulatta)及克拉猴(M.fascicularis)。诺氏疟原虫分W株和Nuri株(N株),又根据裂殖体感染细胞凝集(SICA)试验区分为不同的系别。免疫接  相似文献   

5.
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已成为红细胞期疟原虫疫苗研究的热点。作者报道了用约氏疟原虫MSP-1(PyMSP-1)编码的DNA疫苗免疫小鼠,可获得抗子孢子攻击感染的免疫反应,效果与同类编码抗原加佐剂相似,免疫后的小鼠显示高水平的保护性抗体。 PyMSP-1的构建:VR1012载体插入一个新的多接头以连接小基因组件和人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特异信号序列;另一载体VR 1012 tPA p2 p30,含破伤风毒素p2和p30辅助性T细胞表位,从约氏疟原虫  相似文献   

6.
尽管人类在疫苗研制方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但还未发现有效的人类疟疾疫苗。目前认为寄生虫的暴露部位如裂殖子表面、棒状体、被感染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是最有效的疫苗成份。已知约氏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能激发小鼠产生抗体保护免疫,抗体主要针对C末端的两个表皮生长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宿主保护性免疫建立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氯喹或青蒿琥酯治疗约氏疟原虫(非致死型)感染的BALB/c小鼠。待自愈组清除疟原虫后30d,用约氏疟原虫(非致死型和致死型)以及伯氏疟原虫再次感染。以吉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观察小鼠虫体血症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自愈组和各治疗组小鼠于初次感染早期均产生高水平IFN-γ,随之抗约氏疟原虫(非致死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且无明显差异。对约氏疟原虫(非致死型和致死型)再次攻击小鼠均呈完全抵抗,少数出现低水平一过性虫体血症。而异种疟原虫攻击时小鼠全部感染并死亡。结论氯喹或青蒿琥酯不同剂量治疗不影响小鼠保护性免疫的建立和免疫记忆的维持,特异性IgG抗体是宿主抵御再感染主要的免疫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疟原虫疫苗研究进展较快。Mitchell等报导了诺氏疟原虫裂殖子加弗氏佐剂疫苗,具有保护恒河猴抵抗致死感染的免疫作用。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疫苗则能使免疫夜猴产生种特异性的获得性免疫力。而有关伯氏疟原虫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尚少。本文旨在用伯氏疟原虫的不同抗原加不完全或完全佐剂免疫小白鼠,比较观察其受攻击感染后的存活情况,以了解伯氏疟的免疫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NIH小白鼠为实验动物,新鲜裂殖子抗原(M_2)的制备按李氏静止通气悬浮培养法培养、收集和纯化。冰冻裂殖子抗原(FM_2)按上述裂殖子抗原方法收集纯化后,冰冻备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展测定宿主免疫状况的体外试验,Butcher和Cohen(1972)的研究证实了免疫血清能抑制诺氏疟原虫在培养基中的繁殖。认为这种抑制抗体提供了与免疫状态一致的指标,并可能表示保护性抗体。但考虑到疟疾免疫反应的复杂性和抗原变异等问题,一种试验不见得能很好地测定宿主的免疫状态。本文作者研究了体外裂殖子的侵入试验和感染裂殖体的红细胞凝集试验(SICA)与宿主功能性免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约氏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C端相对分子质量为41 000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对其抗虫感染效果进行评价,为疟疾DNA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重组表达质粒pPGEX-2T-PyMSP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2周后用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MSP1抗体滴度,MSP1融合蛋白特异性免疫反应测定,MSP1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免疫11 d后抗体水平开始上升,到42 d达到最高峰,各时段抗体滴度分别为:第11天1:2 183、第21天1:38 115、第42、63、86和第124天均维持在1:798 560水平;ELISA检测免疫后第21天小鼠抗MSP1的IgG、IgM、IgG1、IgG2a、IgG2b和IgG3,其405 nm波长的吸光度(A405)依次为1.82±0.61、0.33±0.05、2.35 ±0.77、1.14±0.40、2.22±0.58、0.18±0.02.免疫后的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保护免疫,子孢子攻击感染20 d后,原虫密度有较快的下降.结论 所表达的重组约氏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具有一定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保护抗体,并且该抗体能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用粗提的约氏疟裂殖子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 2/0瘤细胞融合,获得13株分泌抗约氏疟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些McAb分别属于小鼠:IgG_1,IgG_(2a),IgG_(2b)及IgG_3亚类。据免疫荧光观察,13株McAb可分为4类:1.与红内期各发育阶段的原虫能出现荧光反应;2.针对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3.抗裂殖体及裂殖子;4.单纯抗裂殖子。有5株McAb与人疟原虫发生荧光反应,其中4株只与恶性疟原虫交叉,M_(26-32)则不仅与恶性疟原虫且与间日疟原虫均有强的交叉反应,,表明约氏疟与人的两种疟原虫间有共同抗原,并提示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间也有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在不同种间的分布和含量不尽相同。用未经固定的感染红细胞加McAb作间接荧光试验,在感染红细胞表面未观察到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步观察了兔抗两种重组恶性疟复合抗原(C和CAC)的免疫血清对恶性疟原虫的体外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抗C和抗CAC两种免疫血清对疟原虫体外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抗CAC血清的抑制效果更明显(P<0.05)。抑制程度随培养物中免疫血清浓度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中抗CAC免疫血清在1%、10%和20%浓度时对疟原虫第2增殖周期(72h)的抑制率分别可达15%、54%和82%。免疫血清作用后较多原虫呈现发育不良及裂殖子凝集和成熟原虫退变现象,提示可能与复合抗原中的多个保护性抗原位点所产生的多功能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Hold和Freenen成功地用单克隆抗体方法在约氏疟原虫中分离出了分子量为23.5万和23万的两种裂殖子蛋白,并用这二种蛋白做成疫苗预防约氏疟原虫的大量感染。同时也鉴定了分子量为4.2万和4.4万的诺氏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子孢子蛋白,其单克隆抗体对它们具有防止感染作用,由此可见,在疟疾研究中,单克隆抗体已作为一种工具用来鉴定抗原。本文报道有两种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生物测定抑制裂殖子抗体的方法进行含免疫血清的培养,分离各种恶性疟原虫虫株,从而发展一种血清分型法从原始分离的恶性疟原虫中再分离出限定的虫株型。31例血清取自巴布亚新几内亚(PNG)的健康人。当地为恶性疟高度流行区。血清保存于~70℃并经RPMI-1640透析过夜。对照血清取自纽卡斯尔,用免疫荧光试验检  相似文献   

15.
纯化的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在动物模型中已经显示出对疟原虫有部分或全部的保护作用。已知某些抗MSP1的抗体在体外能抑制裂殖子侵入红细胞,鼠约氏疟原虫的MSP1羧基末端片段能在宿主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用蛋白水解酶裂解后的恶性疟原虫MSP1,仅含羧基末端的19kDa片段(MSP1_(19))残留在裂殖子表面,并被带进新  相似文献   

16.
用鼠疟模型实验表明,母体抗疟原虫的IgG类抗体可被动转移给子代,对初次感染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性,但这种抗体可抑制疫苗产生获得性免疫力。本文报道用IgM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增强鼠疟血液期疫苗的免疫应答。以感染约氏疟原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P3-X63-Ag8.653骨髓瘤细胞加聚乙二醇融合,获得对约氏疟原虫特异的IgM类单克隆抗体。对正常BALB/c×C57BL/6小鼠的子一代进行单次静脉注射5×10~7福尔马林固定的约氏疟原虫(FFPY)加百日咳杆菌产生一过性的原虫血症后出现完全无虫的免疫。  相似文献   

17.
前已报道,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入侵大鼠肝细胞与枯氏细胞的吞噬活性水平呈正相关,而与其异化代谢水平呈负相关。体外试验证明,伯氏疟原虫子孢子可主动侵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在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很快死亡而子孢子则完好无损,但在免疫血清条件下,巨噬细胞中子孢子迅即退化。大鼠感染伯氏疟原虫急性期,其血清在体外有抑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往研究提示红内期感染条件下有可能通过抑制或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而影响子孢子的入侵。现用对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敏感的Wistar大鼠,观察其在感染约氏疟原虫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人工化学合成与重组的复合基因 Pf CMR未纯化抗原与纯化抗原免疫 BABL/ c小鼠的免疫血清 ,对恶性疟原虫在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抗未纯化抗原和抗纯化抗原两种免疫血清对疟原虫体外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效果与加入抗血清的浓度及抗体作用的时间有关。随着抗体作用时间的延长 ,抑制效果更明显。当血清稀释度为 1∶ 40 ,1∶ 80 ,1∶ 16 0时 ,未纯化抗原与纯化抗原免疫血清对疟原虫第 2增殖周期 ( 72h)的抑制率分别达 6 7.91%、43.2 8%、2 4.6 3%和 5 8.2 1%、5 2 .2 4%、38.0 6 %。免疫血清作用后疟原虫呈发育不良和虫体皱缩等现象 ,提示可能与复合抗原中的多个保护性抗原位点表达诱导产生了多种功能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9.
青蒿琥酯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及血清IgG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清抗体与体外杀童虫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用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在感染后8、15、22和29d分别一次性灌服300mg/kg青蒿琥酯,对照组小鼠灌服1%羧甲基纤维素钠。最后一次给药后7d剖杀小鼠,计算成虫数和虫卵数,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观察接受青蒿琥酯治疗的小鼠血清与巨噬细胞体外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效应。结果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未检获成虫和虫卵;血清中日本血吸虫尾蚴抗原特异的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21d达高峰,此后下降;成虫抗原特异的IgG抗体水平呈上升态势,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青蒿琥酯治疗小鼠血清中虫卵抗原特异的IgG抗体呈低水平状态,显著低于对照组。青蒿琥酯治疗组小鼠血清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杀童虫效果。结论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血清与巨噬细胞在体外具有协同杀伤童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诺氏疟原虫感染恒河猴,一般可导致其死亡。如猴事先用诺氏疟原虫裂殖子加福氏完全佐剂(FCA)接种,再用疟原虫攻击,则在出现短暂疟原虫血症后,感染即被清除。接种裂殖子后产生了清除感染的免疫。它具种株的特异性。本文目的就在于分析与这种免疫有关的抗体介导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