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湿度对空调环境至适温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空调室内相同温度(夏季:24℃,28℃:冬季:19℃;22℃)条件下相对湿度(分别为30~70%;85~95%)对至适温度的影响。以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以体温、皮温、皮温差、温热感和舒适感为观察指标。结果表明:空调室内气温相同时,皮温差、温热感、舒适感均随气湿不同而出现差异。夏季空调温度为28℃、气湿为85~95%时,皮温差(2.1℃)已超出生理至适范围,温热感(12.5%)和舒适感(0%)也随湿度增高而下降(P<0.01)。提出在制订空调至适温度卫生标准时,应考虑空气湿度对至适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于春、夏季对成都地区部分厂矿空调车间的328人进行了调查,并同时对春季情况作了实验室研究.根据受试者温热感觉级、皮温和皮温差,得出了春、夏季的主观至适温度和生理至适温度.经综合评价后,提出了空调车间春、夏季至适温度建议标准以及上下限值,并对空调车间的相对湿度和风速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成都和北京地区部分厂矿空调车间的583人在春、夏、秋、冬四季进行了调查,并于春季在实验室进行了研究。根据受试者温热感觉级、皮温和皮温差,提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观至适温度和生理至适温度。经综合评价后,订出了空调车间四季至适温度建议标准,并对空调车间的相对湿度和风速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研制我国空调作业至适气象条件卫生标准,于夏、秋、冬季对武汉地区精密机床、针织行业的恒温车间作了调查,并在实验室进行了验证。研究认为,以人体温热感和皮温差为依据,从而得出不同季节的主观至适温度和生理至适温度。主观至适温度为:夏季22.4℃,秋季21.5℃,冬季18.4℃。生理至适温度为:秋季20.4~22.8℃,冬季17.2~21.0℃。为制订至适温度卫生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还对至适温度的影响因素(衣着、季节、适应性、劳动强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国外空调室至适气象条件大都以气温为主,如美国夏季空调室至适温度为24~27℃,日本空调室至适温度为27℃,国内有高温作业休息室至适温度的报道。为了探讨鞍山地区高温作业操作室的气象卫生标准,我们于1980年6~8月在高温作业操作室和人工气候室进行了至适温度的调查和研究。 现场调查 一、调查方法 调查地点:鞍钢初轧厂、大型轧钢厂的揭盖机、轧钢和剪断等操作室,各操作室有P-4型冷风机或水冷式通风机等降温设备,降温效果较好。 调查对象:上述操作室健康男性操作工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南北两地21个不同类型空调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和1602名工作人员的温度感觉以及生理反应问关系的调查分析发现:(1)不同季节作业人员的至适温度范围(见表5),以三种热指标表示;(2)皮温可以作为机体对热至适感反应的生理指标。夏季空调下的至适平均皮温是32.2℃(着衣量0.5clo左右),冬季31.1℃(着衣量1.5clo左右);(3)工作环境卫生状况基本合乎卫生要求的条件下,空调本底噪声若超过70dB(A),则有65%的人感到不适。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1602名空调室工作人员对空气温度的反应。结果认为:中国空调室至适温度夏季为24—28℃之间,冬季为19—22℃。计算温度(Operative Temperature—To)夏季为24—29℃,冬季为19.5—22℃。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影响支持物衬底室温磷光光度法的几种因素,并用该法测定了工业废水中β-萘磺酸的含量。该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1%,检测下限为4.23×10~(-6)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4.23×10~(-6)-6.32×10~(-5)mol/L。  相似文献   

9.
长期低热的原因和对策文/王廷兆,于洋正常人的体温、口腔温度为36.7-37.7℃,腋窝温度为36.6-374℃,肛门温度为36.9~379℃。如若每日体温、口温在37.5~38.2℃,腋温37.4~38℃.肛温37.8~38.5℃,并持续两周以上不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6名铅接触者,14名铅中毒者和20名非铅接触者进行了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铅可抑制红细胞P5N的活性,其抑制程度与铅毒效应密切相关:对照组活性范围5.6-14.2平均10.2μmol尿嘧啶/h/Hbg/dl;接铅组活性范围为2.3-7.2,平均为4.4μmol尿嘧啶/h/Hbg/dl,与非接铅组比较P〈0.001;铅中毒组活性范围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