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兰  李富荣 《临床荟萃》1995,10(19):899-899
1 Q-T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 1.1 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Q-T间期延长,也有表现为休息时Q-T间期正常,活动时Q-T间期延长,但必须明确,对同一患者不同时间的Q-T间期变异是不一致的。另常伴有T波宽大、高尖,双向或倒置,可有切迹,也可表现出高大的U波,且常伴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波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医学界越来越重视Q-T问期改变,Q-T间期延长和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易致心律失常乃至心脏猝死。对其病因、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302-2303
选取经过头颅CT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脑卒中类型分成梗死组62例,脑出血组38例,选取同期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Q-T间期离散度情况。结果脑出血组和梗死组相比,QT间期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QT间期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长,但是只有QTcm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合对照组相比,QT间期均有显著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性脑卒中的Q-T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显著,梗死性脑卒中Q-T间期略微延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指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目前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β受体阻滞剂、起搏器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等.2003年3月至2004年11月,我科共收治该类患者4例,均实施左侧颈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通过对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ong Q-Tsyndrome,LQTS)1957年由Jervell等首次报告,是指先天性或特发性的Q-T间期延长,有症状的LQTS患者可发生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其原因为Q-T间期延长基础上所发生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以及由此转化的室颤,由于LQTS的临床表现与癫痫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如果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常易误诊、漏诊或误治,甚至  相似文献   

6.
Q-T间期目前主要用于反映心室复极时的程度。有关Q-T间期改变的论述及讨论较多,但对Q-T间期缩短尚未引起重视,大多认为常见于高钙血症及洋地黄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8例急性颅内出血患者Q-T间期缩短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问题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临床Q-T间期延长可见于低血钾,也可见于低血钙或钾、钙、钠、镁2种或多种电解质异常并存的情况。我们2003—2004年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并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病例40例,本文对其进行分析,以期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长Q-T间期综合症也称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由于心室动作电位复极时间延长导致心电性的疾病,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相当一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快或慢的心律失常。快的心律失常常为尖端扭转性室速,可发生晕厥甚至猝死。治疗上以β受体阻滞剂或左心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最为常用,但有部分患者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临床表现的心动过缓,β受体阻滞剂禁忌。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可以考虑行起搏器治疗,预防尖端扭转性室速的发作,其原理是提高心室率,增加复极钾电流,从而缩短Q-T间歇,也可以起搏器术后加用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9.
Q-T间期延长易产生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心室颤动,造成心源性猝死。精神病人多数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而抗精神病药物(APD)及血钾水平的降低,均可导致心电图Q-T间期的延长。作者分析了1994年以来我院5680例住院精神病人的心电图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杨桂玲  杨静杰 《临床荟萃》2006,21(19):1378-1378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特别是重度中毒,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传导阻滞)、ST-T改变和Q-T间期延长等,严重者可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或室颤而猝死,Q-T间期延长是AOPP的重要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可高达11%~55%,其与窦速、室颤有密切关系,发生Q-T间期延长的AOPP者预后要比无Q-T间期延长者差,前者的病死率达19.6%,后者为4.8%。故早期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减轻心肌损害,对降低AOPP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采用环磷腺苷葡甲胺(商品名:心先安)对AOPP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Q-T间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由于Q-T间期受R-R间期的影响,故判断Q-T间期是否正常或比较不同R-R间期的Q-T值,必需予以校正。本文在求出Q-T间期与R-R间期回归方程的基础上,采用指数法求Q-T指数,以校正Q-T间期,并统计了Q-T指数正常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2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72例心律 Q-T 间期正常,研究组48例 Q-T 间期延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对照组平均 Q-T 间期(0.36±0.03)s,直流电复律能够成功转复;研究组平均 Q-T 间期(0.53±0.03)s,大剂量补充钾、镁及异丙肾上腺素钾,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阿托品能够成功复律。结论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因不同形式期前收缩而诱发,发作方式不同,需按病情应用特定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心率正常成人Q-T间期的特征。方法比较3 062例正常成人心电图的Q-T间期和Q-Tc。结果正常成人的Q-T间期和Q-Tc在18~39、40~59、≥60岁3个年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除18~39岁组外,其他两个年龄组及不分年龄组的Q-T间期有性别差异,女性Q-T间期大于男性(P〈0.01);分年龄组和不分年龄组的Q-Tc均有性别差异,女性Q-Tc大于男性(P〈0.01)。在不同的心率段Q-T间期和Q-Tc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Q-T间期与心率呈负相关(r=-0.502,P〈0.01),而Q-Tc与心率呈正相关(r=0.473,P〈0.01)。结论正常成人Q-T间期和Q-Tc间期均受心率的显著影响,年龄和性别对Q-T间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既往常有报道。但与右位主动脉弓并发尚未见报道。最近我们遇到1例,并作了家系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爱琴  常文兰  王岩 《临床荟萃》2005,20(9):509-510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是心电图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近年来,用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用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RS时限延长对冠心病诊断意义的相关研究已有报道.我们对166例冠脉造影者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R波振幅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旨在探讨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耐受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临床一线治疗手段[1-2]。Q-T间期延长致反复室速、室颤患者,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2015年5月,我科收治1例阵发性房颤合并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经过周密部署治疗方案,射频消融术后成功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心电图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Q-Tc与肝硬化病因、严重程度、多项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73例肝硬化患者与50例非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Q-Td、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钾、血钙等指标,组间比较Q-Tc和Q-Td的变化,并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多元回归分析Q-T间期与肝功能Child分级及各项观察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Q-Tc为(434±41)ms,而非肝硬化组为(404±31)ms,两组比较P<0.001;肝硬化组Q-Td为(44±37)ms,非肝硬化组(27±10)ms,P<0.001;以Q-Tc等于或超过440ms为异常,肝硬化组Q-Tc的异常率为53%(39/73),非肝硬化组则为14%(7/50)。肝硬化组中ChildC级Q-Tc异常率占75%(9/12),B级占60%(21/35),A级占35%(9/26)。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Q-Tc与Child分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6(P<0.01);与血钙、血钾、PT,ALB,TBIL等无明显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Child-Pugh分级与Q-T间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与Q-Td增大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与肝硬化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鉴于Q-T间期延长及Q-Td增大与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关,且某些药物对Q-T间期的患者有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故对肝硬化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  相似文献   

18.
自发现复极延迟与心脏猝死有关以来,Q-Tc间期一直引人注目。Q-T间期延长与心电不稳定,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或心脏猝死有关。为了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对我院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后天性Q-T间期延长资料60例,结合1997年6月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于下。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男38例。年龄15~84岁,见于13种不同的疾病,分为三类:缺血性心脏病3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4例,冠心病18例可疑冠心病8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5例;非缺血性心脏病或其他系统疾病25例,肺心病、脑血管意外各2例,尿毒症与消化道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原系抗心绞痛药,近年发现其具有延长房室结,心房和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减慢传导的作用,同时具有体内药性蓄积、药理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对其它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的严重患,故在治疗各种心律失常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该药动力学的特点及自身的毒’性反应,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出血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75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呕吐,继而昏迷收入医院.查体:BP 170/80 mm Hg,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口唇无紫绀,颈软,左肺呼吸音粗,少许干湿罗音,HR 80次/min.律规整,无杂音,腹部(-),右巴林斯基征(+).实验室检查:血清K+ 2.87 mmol/L,Cl- 105.6 mmol/L,Ca2+1.1 mmol/L.脑CT:左侧基底节区血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各导联Q-T间期显著延长,ST段无偏移.见T-U融合,U波大于T波.心电图诊断:(1)Q-T间期延长;(2)低血钾.次日,患者仍有呕吐,再次复查心电图可见:窦性P波,HR 80次/min,Q-T间期延长>0.6 s可见U波.频发性室性早搏,有时成对出现,有时形成RonT现象,可见短阵性的室性心动过速形态多变,且QRS波群尖端在等电位线上下扭转,历时5~10个心搏,再转为另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