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出生1—3天,临床拟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颅脑CT平扫。结果:24例HIE中CT表现正常5例,轻度11例,中度5冽,重度3例,合并大脑出血1例,合并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3例头皮血肿3例。结论:颅脑CT扫描对新生儿HIE病变的范围、程度、部位、性质具有确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对 2 68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CT检查 ,分析其CT表现。 74例行 1~ 4次CT复查。 19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2 13例有异常CT表现 ,占 79%。其中 ,脑白质低密度区CT值 <18HU者 2 0 0例 ,占 94% ,低密度区范围扩大者 192例 ,占 90 %。蛛网膜下腔出血 7例 ,占 3 .3 %。脑室内出血 4例 ,约占 2 %。脑梗塞 1例 ,约占 0 .5 %。 1月~ 1岁左右复查 5 1例 ,其中 2 7例CT有异常表现 ,轻、中度主要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 ,重度主要表现为脑软化灶 ,脑萎缩。 2岁以后复查 2 3例 ,有 2例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 ,1例表现为脑萎缩。结论 HIE的CT表现主要为 :①脑水肿 ,表现为脑白质出现低密度区 ,该低密度区CT值更小 (一般 <18HU) ,范围更大 ;②脑出血 ,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出血 ;③脑梗塞 ,少见。轻、中度HIE患儿预后较好 ,重度HIE患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CT分析及其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 ,HIE)和颅内出血的关系及评估其预后。 方法 选择 5 2例经临床及CT证实为HIE的住院患儿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轻度 14例 ,中度 17例 ,重度 2 1例。SAH 3 1例 ;SDH 2 5例 ,ICH 5例 ,SEH及IVH 3例。完全恢复或逐渐恢复者 2 4例 ,不良后遗症者 17例 ,死亡者 11例。结论 中度及重度HIE合并颅内出血的几率较高 ,而且可同时合并两种形式以上的颅内出血 ;中度、重度HIE预后不良且死亡的几率高 ,尤其是伴有两种形式以上的颅内出血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阶段CT表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9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在新生儿早期阶段的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CT值)及合并颅内出血类型和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低密度灶范围越广,CT值越低,合并颅内出血特别是脑实质出血者其预后越差。结论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CT分度、低密度灶程度及颅内出血情况与其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CT表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临床CT表现。方法 收集临床证实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 5 6例 ,男 42例 ,女 14例 ,年龄 2 8~ 60d ,所有病例均做了头颅CT平扫。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3例 ,硬膜下出血 3 2例 ,脑实质出血 19例 ,脑室内出血 8例。出血量 2~ 15 0ml,单部位出血 2 6例 ,多部位混合出血 3 0例。脑水肿 16例。结论 VitK缺乏所致颅内晚发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出血多见 ,多部位混合性出血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并进行分析,以提高CT早期诊断价值,达到对该病的早期及时治疗和预后恢复的观察。方法: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m)298例临床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的新生儿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检查并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高海拔地区HIE头颅CT表现为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脑水肿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型,颅内出血可见到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结论:高海拔地区HIE发病率明显偏高,早期行头颅CT扫描检查对高海拔地区HIE早期诊断、分型、预后的判断、治疗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预后,探讨临床分度、窒息程度与CT分度的关系,以及CT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对该病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 对83例有明确窒息史,且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和CT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 79例HIE患儿CT显示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脑水肿、脑梗死.同时有合并颅内出血(42例),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为多见(28/42),混合出血次之(14/42).HIE临床分度与CT分度基本一致(r=0.7989,tR=11.95,P<0.01);窒息程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692,t1=8.63,P<0.01),程度越深,CT分度越重,脑损害也越严重;复诊CT资料显示CT轻、中度异常病例脑实质低密度范嗣逐渐缩小或消失,SAH完全吸收.重度混合型颅内出血及脑梗死演变成局部软化灶、脑萎缩、脑积水、脑组织钙化、脑穿通畸形,随访死亡3例.HIE的预后与CT分度有密切关系(χ2=30.95,P<0.01).分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HIE的CT表现主要为脑水肿、脑梗死和并发颅内出血,是CT诊断HIE的主要影像学依据.SAH是HIE的最常见并发症,CT检查能为临床HIE的诊断、治疗和评价预后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预后,探讨临床分度、窒息程度与CT分度的关系,以及CT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对该病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对83例有明确窒息史.且临床确诊为HIE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和CT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79例HIE患儿CT显示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脑水肿、脑梗死。同时有合并颅内出血(42例),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为多见(28/42),混合出血次之(14/421。HIE临床分度与CT分度基本一致(r=0.7989,tr=11.95,P〈0.01);窒息程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692,tr=8.63,P〈0.011,程度越深,CT分度越重,脑损害也越严重;复诊CT资料显示CT轻、中度异常病例脑实质低密度范匍逐渐缩小或消失.SAH完全吸收。重度混合型颅内出血及脑梗死演变成局部软化灶、脑萎缩、脑积水、脑组织钙化、脑穿通畸形,随访死亡3例。HIE的预后与CT分度有密切关系(χ^2=30.95,P〈0.01),分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HIE的CT表现主要为脑水肿、脑梗死和并发颅内出血,是CT诊断HIE的主要影像学依据。SAH是HIE的最常见并发症,CT检查能为临床HIE的诊断、治疗和评价预后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随访观察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以下简称HIE)的发展规律及其预后情况。材料与方法: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头颅CT诊断为不同程度HIE的新生儿83例,分别于3个月、6个月、1岁、2岁和4岁以前进行头颅CT和临床复查。结果:3个月时56%病例有头颅CT异常,大部分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28%病例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6个月时33%病例有CT异常,33%病例有临床表现。1岁以后约20%病例有CT异常,表现为局限性脑软化灶和脑萎缩,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结论:(1)HIE所致脑质低密度灶在生后2~3个月内吸收消散。(2)HIE在3个月时有半数病例头颅CT表现异常,大部分表现为外部性脑积水,1岁以后,外部性脑积水愈合,约20%病例留有局限性脑软化和脑萎缩等严重后遗症。(3)HIE的预后与CT分度密切相关,轻度者预后良好,中、重度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各种CT征象与临床关系.方法:分析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CT表现,参照诊断标准,以病变累及程度将脑损伤程度进行CT分度、临床分度.结果:累及2个以下脑叶轻度损伤19例(32.7%);累及3个以上脑叶中度损伤26例(44.8%);重度损伤累及全脑叶并伴颅内出血13例(22.4%);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70.6%);脑实质内出血5例(8.6%).结论:CT能客观的显示脑组织受损的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55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简称HI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5 5例有明确围产期窒息史 ,且有临床症状的病例进行CT扫描 ,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 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度及CT分度 ,可见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病灶密度即CT值改变与正常部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IE的CT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 ,掌握新生儿的解剖结构特点 ,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诊断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41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脑内血肿12例,采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方法进行MSCTA检查,并对7例颅内动脉瘤钛夹夹闭术病例和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手术切除病例进行术后MSCTA评价。结果41例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中,MSCTA检查出颅内动脉瘤11例、脑动静脉畸形4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1例;MSCTA对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和脑动静脉畸形的部位、大小、瘤巢的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均较清楚。7例动脉瘤行钛夹夹闭术和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脑动静脉畸形伴巢内动脉瘤行手术切除,手术所见与术前MSCTA表现相符;术后行MSCTA复查,显示夹闭动脉瘤之钛夹位置正常,载瘤动脉、颅内大血管通畅,脑动静脉畸形之瘤巢已切除。结论MSCTA是急性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诊断的一种无创伤、快捷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并且在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术后评价方面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年龄相关性脑损害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年龄相关性脑损害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根据年龄将随访的HIE患儿148例分为5个组,对其脑损害病例的类型和发病部位排序。结果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46例;脑白质病26例;混合性脑损害24例;局灶性脑萎缩19例;可恢复性脑白质低密度7例;额骨狭窄6例;小头5例;弥漫性脑萎缩5例;单纯脑内钙化3例;单纯性胼胝体异常2例;脑穿通畸形囊肿2例;脑梗死2例;脑囊变1例。脑损害好发部位依次为额叶、颞叶、顶叶、基底节、胼胝体、枕叶等。结论部分HIE脑组织无明显形态学改变,部分将形成永久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原藏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及颅内出血的关系和低氧环境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对26例藏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HIE轻度4例,SDH4例,SAH3例,ICH1例;中度8例,SDH6例,SAH7例;重度HIE14例,SDH13例,SAH10例,ICH2例。结论:(1)HIE由轻度到重度的发生率越高,SDH及SAH发生率也相应增高;(2)SDH发生率高于SAH的发生率;(3)高原低氧环境可加重HIE和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分度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出生周内正常新生儿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颅脑CT影像特点。方法128例正常新生儿和332例HIE患儿行颅脑CT扫描,取特定的扫描层面及位置,双侧对称检测脑实质密度CT值。结果正常新生儿灰质密度CT值范围27~39HU,白质密度CT值范围20~28HU;HIE患儿脑白质CT值范围:轻度17~19.9HU,中度14~16.9HU,重度14HU以下。结论出生周内正常新生儿与HIE患儿颅脑CT值测量指标对HIECT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颅内浆细胞肉芽肿的CT、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内浆细胞肉芽肿的CT、MRI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颅内浆细胞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复习了近几年国外文献。结果2例CT显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低、等密度肿块,伴有灶周水肿、占位效应和硬膜尾征,呈均一强化。MRI显示T  相似文献   

17.
双重影颅脑血肿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重影颅脑血肿的CT及MR诊断。方法本文收集同一部位2次出血的病人27例,23例出现双重影颅脑血肿。其中脑内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3例,硬膜外血肿2例。结果双重影脑内血肿是同一部位间隔一定的时间2次出血形成的高、略高密度的双重血肿影像。MR I显示为急性期血肿和亚急性期血肿或慢性早期血肿信号。结论双重影脑内血肿应与脑瘤卒中、脑瘤钙化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颅内包虫病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包虫病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包虫病的CT征象,其中单发脑内包虫囊肿3例,多发1例,硬膜外包虫囊肿1例,肝脑多发泡型棘球蚴病1例。结果颅内包虫病一般表现为典型囊肿性病变,轮廓清晰、锐利,CT值与脑脊液相似,囊内容物密度均一,囊壁无或轻度增强。脑泡型棘球蚴病无特异CT征象,有时表现酷似脑胶质瘤。结论CT是诊断颅内包虫病简捷、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正确诊断多无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