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主要由细胞角蛋白构成的中间丝系统对维持肝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完整具有重要作用.在胚胎肝发生过程中细胞角蛋白表型可以发生转化,然而在乙型肝炎及肝硬变、肝损伤等肝脏疾病,尤其是肝脏肿瘤中,肝细胞细胞角蛋白表达也出现很大的异质性,表明肝脏细胞中所含的细胞角蛋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细胞角蛋白作为细胞标志物,其表达的异常改变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的自身病理修复过程,是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本文介绍了TGF-β/Smad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凋亡与肝细胞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脂多糖、各种化学物质等因素在诱导肝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在病毒性肝炎、肝脏免疫性疾病、胆源性疾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肝脏疾病中作用及病理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C在肝脏伤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C是一种强力自由基清除剂,在细胞内外均具有重要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与肝脏的生理、病理过程紧密相关.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酒精性肝病及缺血性肝损伤时,均伴有氧自由基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及不同程度的维生素C缺乏.因此,过氧化有关的肝损伤疾病时,补充维生素C是保护肝细胞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C是一种强力自由基清除剂,在细胞内外均具有重要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与肝脏的生理、病理过程紧密相关.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酒精性肝病及缺血性肝损伤时,均伴有氧自由基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及不同程度的维生素C缺乏.因此,过氧化有关的肝损伤疾病时,补充维生素C是保护肝细胞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周丹  于洋  安洋  周南 《解剖学研究》2020,42(1):38-43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免疫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C57B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EGCG药物干预组(EGCG)、免疫性肝炎模型组(AIH),采用ConA诱导性肝损伤法建立AIH模型,EGCG组小鼠予以EGCG(100 mg/kg)灌胃,余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ELISA检测各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染色及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及糖原表达,Western blot、q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Wnt1、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onA诱导性肝损伤法可以明显导致小鼠肝功能损伤,血浆总ALT、AS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病理学可见肝脏组织广泛被破坏,细胞排列紊乱,界线模糊不清,汇管区可见大量条索状胶原纤维增生向肝小叶内延伸,分割破坏肝小叶结构,PAS染色可见糖原表达较低。经EGCG干预后,小鼠肝功能明显得到改善,血浆总ALT、AST表达显著降低,病理学可见肝细胞结构较完整,界线清楚,细胞排列基本有序,部分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假小叶形成,PAS染色显著得到改善,且EGCG可以明显下调肝脏组织中Wnt1、β-catenin表达(P0.05)。结论 EGCG可以明显改善免疫性肝炎小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茶多酚(TP)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通过离体和整体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血清生化检测法,检测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结果: 离体实验中,TP+酒精组肝MDA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酒精组(P<0.01)。整体实验中,TP+酒精组小鼠肝脏MDA水平和血清中ALT活性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酒精组(P<0.05)。此外,灌酒精1h后再给TP组,小鼠肝脏MDA含量也明显低于酒精+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茶多酚能抑制酒精引起的小鼠肝组织MDA水平和血清ALT活性的升高,可能具有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损伤激活肝星状细胞产生I型胶原纤维,造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堆积,从而形成肝纤维化。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在肝纤维化的进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肝脏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和产生γ-干扰素等效应分子杀死肝星状细胞,起到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也会对...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特征改变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的活化被认为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在纤维形成过程中,促纤维形成细胞、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及其抑制因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与前列环素对内皮素—1生物学效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应用肝脏原位灌注模型,观察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肝脏的损伤作用,以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对ET-1生物学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ET-1能使肝细胞浊肿变性,增加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和酶的漏出。NO合成抑制剂能使ET-1的肝损伤作用加重,PGI2和消炎痛能部分减轻ET-1的肝损伤作用。结论:NO、PGI2对ET-1的生物学效应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和低铁处理在实验性免疫性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方法: 通过放血或去铁胺(DFO)处理复制低铁动物模型; 采用卡介苗加脂多糖(BCG+LPS)诱导法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检测血清铁(SI)、转铁蛋白(TRF)、总蛋白(TP)含量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组织中铁(HIC)含量、细胞凋亡调节蛋白 ba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的变化,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和Bax与Bcl-2(Bax/Bcl-2)比值。 结果: 结果表明:(1)在免疫性肝损伤中,调控细胞凋亡基因中的Bax表达量显著增大,而Bcl-2表达量并无显著改变,因而Bax/Bcl-2比值和AI均增大,细胞凋亡增强,同时伴有AST活性增加、MDA含量增高。(2)用静脉放血或注射DFO复制低铁的动物模型。这种铁缺失大鼠的Bax和Bcl-2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Bax/Bcl-2比值和AI亦显著增大。但该比值和AI的增大与免疫性肝损伤组比较,前者显著低于后者。这表示铁缺失的动物虽然肝细胞的细胞凋亡也增强,但程度上较免疫性肝损伤要低的多。(3)免疫性肝损伤加放血或注射DFO,虽然Bcl-2和Bax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但Bax/Bcl-2比值和AI均显著低于单纯免疫性肝损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差别。这提示铁通过对Bcl-2和Bax表达量的调节,在免疫性肝损伤的细胞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低铁大鼠发生免疫性肝损伤后,MDA含量均低于单纯免疫性肝损伤组,而SOD活性则高于免疫性肝损伤组,提示铁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自由基代谢失控发生过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结论: 在免疫性肝损伤时,细胞凋亡过程增强,易化肝细胞的损伤;铁在免疫性肝损伤的细胞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与肝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在生物体内有多种生理和毒性作用。大量证据表明NO参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 ,且呈现双向作用。NO的生物学功能与其产生的时间、来源及伴随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在生理条件下或肝损伤的早期NO主要表现保护作用 ,而在肝损伤的后期 ,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源性的NO加重肝损伤 ,同时常伴有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 α)超氧离子 (O-2 )等增多。对NO在肝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会为防治肝脏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复杂,众多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然而,大多数的细胞因子都不具备作用的特异性,它们除了对肝细胞发挥活性作用外,还具有调控其它组织细胞的活性。Hepassocin是一种分子量为34ku的多肽,在肝切除或肝损伤后表达升高,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在肝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与HGF、EGF等其它肝增殖相关因子不同的是:Hepassocin是一种特异性的促肝细胞增殖因子。Hepassocin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特异性表达于肝脏实质细胞;特异性的作用于正常肝细胞;只对肝细胞有促增殖活性,对其它组织细胞无促增殖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基因疗法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肝脏是体内代谢的中心器官,是研究基因疗法非常关键的靶器官,故近年来肝基因疗法研究十分活跃。肝基因疗法可采用病毒或非病毒载体,通过体内或体外两种途径将治疗基因导入肝细胞,使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肝脏疾病成为可能。肝基因疗法可用于遗传性肝病,肝脏肿瘤和肝脏慢性病毒性疾病的治疗。目前,肝基因疗法虽有一定进展,但仍有基因转移技术、病毒载体安全性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巨噬细胞在先天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肥胖和经常饮酒的人群中,肝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上述肝损伤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逐年上升。在这种肝损伤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先天免疫细胞就是定居在肝脏的Kupffer细胞,Kupffer细胞可表现出不同的极化状态,所发挥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所以针对Kupffer细胞在肥胖或者酒精导致的肝损伤中功能的研究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Kupffer细胞在不同因素导致的肝损伤中所发挥的功能,重点关注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通过对Kupffer细胞在上述肝损伤中发挥的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设计解决相关肝脏疾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谷胱甘肽S-转移酶(简称GST)是一组很早以前就被熟知的酶,它在机体解毒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同时还涉及其它一些重要的代谢过程和生物效应。该酶几乎含于所有的器官,但主要在肝肾之中,特别在肝中,其含量可高达10%,在细胞中则含于炮浆和微粒体内。由此不难看出,GST与肝脏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肝脏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肝毒清颗粒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 6组 ,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肝毒清颗粒大、中、小剂量组 ,乙肝宁阳性对照组。用硫代乙酰胺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TNF α、IL 6水平。结果 :硫代乙酰胺急性肝损伤时 ,肝毒清颗粒能使血清TNF α、IL 6水平明显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毒清颗粒能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生成 ,减轻致炎细胞因子的肝损害 ,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穿刺常见的肝脏病变及其发生意义冷静,徐秉栋近年来,肝穿刺已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肝脏疾病。因此,病理工作者对了解肝脏的基本病变是十分必要的。现将肝脏常见病变及其意义(不包括肿瘤及瘤样畸形)作一简要介绍。1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变性是一个极笼统的名词,不仅见于...  相似文献   

19.
葡萄籽原花青素减轻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关于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研究很多,但是对小白鼠化学性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小白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复制两种小白鼠化学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用五种不同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分别灌胃,取各组小白鼠血清以及肝脏组织并测量血清中ALT、AST以及肝脏组织中SOD、MDA的含量,取各组小白鼠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小白鼠CCl4和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均复制成功,模型组各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种肝损伤实验中各给药组肝脏MDA含量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给药组SOD含量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给药组血清中ALT、AST含量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除10mg/kg时ALT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之外其他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GSP对小白鼠CCl4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GSP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GSP剂量与肝脏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河福金  王健  牛建昭 《解剖科学进展》2001,7(2):156-159,191
肝窦壁细胞是肝脏的非实质细胞 ,对于肝脏的生理和病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肝窦壁细胞的形态、功能及其与肝脏的病理生理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并就肝窦壁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