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罗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DHF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2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罗洛尔和曲美他嗪口服,观察3个月。结果2组治疗前静息心率及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静息心率较治疗前降低〔(68.1±11.7)vs(80.2±10.2)次/min,P<0.05〕,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453.5±31.2)vs(354.3±42.6)m,P<0.05〕。治疗后治疗组静息心率低于对照组〔(68.1±11.7)vs(78.4±12.2)次/min,P<0.05〕,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53.5±31.2)vs(380.7±41.0)m,P<0.05〕。结论阿罗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DHF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及组间对照,共选取96例因缺血性心肌病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者(NYHA Ⅱ~Ⅳ级).将患者分为两组,曲美他嗪组(50例,常规治疗 曲美他嗪20 mg/次,3次/天)和对照组(46例,常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室收缩末期客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短轴缩短分数(FS)、心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 用药3个月后,组间比较显示曲美他嗪组的ESD、ESV、FS、SV、EF及6分钟步行距离比对照组有进一步的改善.结论 常规治疗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6分钟步行试验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116例因缺血性心肌病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单盲试验,将病人分为两组,曲美他嗪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口服曲美他嗪,每次20mg,每日3次;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短轴缩短分数、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用药3个月后,组间比较显示曲美他嗪组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心搏出量,短轴缩短分数及6分钟步行距离较常规治疗组有进一步的改善。结论在常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进行6分钟步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情况,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患者的LVEF、LVEDD、LVESD及6分钟内步行距离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讨论: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有显著性效果,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单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结果治疗后两组心脏彩超提示E峰、A峰、E/A等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两组临床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及心率、血压下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DHF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共收治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例如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1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显著,极为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参考组(48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参考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6MWT)明显大于参考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能够改善心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与曲美他嗪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指标和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较常规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并延长6分钟步行距离(P<0.05),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结论: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改善心室重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曲美他嗪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和曲美他嗪。治疗前后观察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记录NYHA分级和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及6 min步行试验(6 min WT),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之比(E/A)。结果曲美他嗪组、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优于曲美他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F、FS、E/A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 min WT距离明显延长(P<0.05,P<0.01);与曲美他嗪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芪苈强心胶囊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1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RV中的SDNN(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I(24 h内每5 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的差值的均方根)、PNN50(连续24h 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及三角指数,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I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NYHA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NN和PNN50进入回归方程,Y=3.422-0.011SDNN-0.057pNN50.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随心功能降低而逐渐降低,心率变异性中SDNN、PNN50指标对心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心脏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47例心脏病患者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于心脏跳动下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将上、下腔静脉回心血流引入氧合器,使心脏处于空搏状态,维持窦性心律,灌注流量为60~120 m l·kg- 1 ·m in- 1。平均鼻咽温度维持在34℃。结果:全组病例全部康复,未出现低心排、肾衰、心律失常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空搏下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 caused mainly by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still remains a big clinical challeng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Owing mainly to their strong prognostic efficiency and easy detect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and heart rate turbulence (HRT) are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as the predictors for the risk of SCD.  相似文献   

14.
54例心脏病患者根据NYHA标准分为两组;心功能Ⅰ-Ⅱ级组27例;心功能Ⅲ-Ⅳ级组27例。健康对照组29例。三组的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别。心率变异(HRV)时域指标,包括SDNN、SDANN.SDNNIDX、rMSSD、pHH50和HRVI是由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计算获得。在记录动态心电图的当日还采用短程(10分钟)频域分析方法,测定LF和HF段功率,以及LF/HF比值。结果表明:心脏病患者HRV减低,心功能Ⅲ-Ⅳ级组最低。HRV降低反映迷走神经功能损害,特别是较重的心衰时,损害程度尤为显著。心衰时虽然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但LF段功率却反而降低,这可能跟心衰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的反向影响以及心脏对交感神经刺激心率加快的反应低下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40例,入院后每日观察心率及血压,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T组,20例)和卡维地洛组(CA组,20例),院外随访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做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T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分数(FS%)、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峰值流速与A波峰值流速之比(E/A)明显提高(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mm)]、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mm)]及等容舒张时间(IRT)明显缩小及缩短(P<0.05);C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FS、E/A显著增加(P<0.05,LVEDd、LVESd及IRT明显缩小及缩短(P<0.05;CA组与T组疗效比较:CA组△LVEF、△FS、△E/A显著大于T组,(P<0.05),△LVEDd、△LVESd、△IRT显著大于T组(P<0.05).结论ACEI类药物可抑制心衰患者的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卡维地洛与ACEI类药物和用对改善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则显著优于单用ACEI类药.  相似文献   

16.
农华斌 《右江医学》2000,28(2):77-79
通过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法 ,研究 30例正常人、36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特性。结果表明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时域指标 ,明显低于正常人。频域分析显示正常人心率变异功率谱密度 (PSD) ,日间以低频成分占优势 ,夜间睡眠时则高频成分占主导 ,低频成分昼夜变化不明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率变异性PSD与正常人相比 ,显示低频和高频成分均明显降低 ,且高频成分的下降尤其显著 ,这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支配心脏的迷走与交感神经均受损 ,且以迷走神经受损更为严重。这可能意味着患者日后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3例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供心保护方法。方法:采用4℃ Stanford液主动脉根部灌注供心停跳,取出后放入冰盐水中保存,2例修剪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4℃Stanford液500ml,移植过程中间断或持续24-30℃去白细胞氧合血灌注,结果:主动脉开放后1例心脏自动复跳,2例经电击复跳,术中,术后持续心排监测及B超示心功能指标满意,近期随访心功能I级,生活,工作正常,结论:4℃,Stanford液灌注保存,术中去白细胞氧合温血灌注供心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席海林 《四川医学》2011,32(5):715-716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的5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所获的资料用Hotter分析系统进行处理。结果心功能不全程度越重,平均心率逐渐增加,而HRV的各项指标则逐渐降低,但只有心功能Ⅲ级及Ⅳ缴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HRV分析,有助于判断其自主神经受损的程度,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0月期间137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跳动下实施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在低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持心肌有氧血供,将左房引流管经二尖瓣口置入左室,持续吸引,并使左室腔与大气相通.完成心内畸形矫治后,采用综合序贯排气法排除心腔气体.结果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3.6%.无因体循环气栓而致认知和肢体功能障碍者,无气管切开者.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应用于简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衰患者58名(心衰组)和非心衰患者65名(对照组),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获得HRT、HR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心衰组和对照组的HRT、HRV、LVEF、LVEDD、QT间期离散度(QTcd)、平均心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24 h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没有统计学意义。HRT与LVEF、LVEDD、SDNN等指标呈相关关系。结论心衰组患者HRT减弱,HRT可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