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122例137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主要结果包括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8mo。主要病因包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1,6和12mo与术前比较视力提高大于等于2行分别为37眼(27.0%)、55眼(40.1%)和61眼(44.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贺涛  艾明  邢怡桥  陈彬 《眼科新进展》2005,25(2):151-152
目的探讨在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病例中应用临时人工角膜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6眼)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患者行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5例角膜植片透明,1例患者视力达0.1.2例患者手术中取出人工晶状体。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保留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球及部分视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有不同并发症的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进行玻璃体手术的结果。方法将患有Ⅰ、Ⅱ型糖尿病进展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14只眼分为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玻璃体积血合并局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 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9.4%和66.7%,广泛纤维血管膜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组中Ⅰ、Ⅱ型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的分别占31.6%和51.6%,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31.6%,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手术后获得0.1以上视力者占62.5%。首要的术中 并发症是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地改善进展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71-17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行巩膜外垫压术(或联合环扎术)治疗的6例(6只眼)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检查明确,且位于赤道或赤道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2级以下;具有阳性家族史;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明显.其中1个裂孔者4只眼,2个裂孔者2只眼.1例硅胶海绵纵行垫压,5例硅胶轮胎环行垫压并联合环扎.所有患者术后均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视力改善,经激光治疗无灌注区,随访稳定.结论 对于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选择部分病例行巩膜外垫压手术治疗,术后及时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液体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6月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并在手术中使用全氟化碳液体的 94例 95眼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术后视网膜复位 85眼 ( 89 4% )。术后视力提高 76眼 ( 80 % ) ,视力无改变 12眼 ( 12 6% ) ,视力下降 7眼 ( 7 4% )。术后前房全氟化碳液体残留 3眼 ,玻璃体腔内全氟化碳液体残留 2眼 ,患者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对角膜、视网膜及眼压产生影响。结论 全氟化碳液体作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暂时性眼内填充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23例(23眼),8例行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15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本组23例中,20例视网膜复位,另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20例,不变3例。结论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或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聊城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30例(30眼)PDR合并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标准的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在高清的全视网膜镜及氙光照明系统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及其积血后以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灯下双手剥膜等技术将PDR膜分割分层剥除,切开或切除僵硬及挛缩的视网膜,对严重的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及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均采用了经典的分割及分层处理,14眼行部分视网膜切开或切除;2眼行周边视网膜的360°切开或切除;均填充了硅油。术后24眼(80.00%)视力改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黏弹剂辅助单手剥膜或吊顶灯双手剥膜技术治疗合并PDR牵引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易于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术后易于发生PVR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4例(74眼),包括视网膜脱离超过2个象限,或视网膜裂孔大于一个钟点位,或术前有PVR,或玻璃体积血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36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巩膜环扎术组38例,两组术前一般条件相似.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手术效果,比较的指标为单次手术复位率.结果 联合手术的单次手术复位率为78.95%,明显高于单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44.44%(x2=0.025,P=0.017).结论 术后易于发生PVR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巩膜环扎术的单次手术解剖复位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放液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65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不放液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消毒空气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复位率、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术后视力、主要并发症等.随访时间2周至1年.结果 视网膜复位63例,手术成功率96.92%,49例视网膜下液在3天内吸收,占77.78%,术后视力进步者50例,占79.36%,主要并发症为术后高眼压和玻璃体混浊.结论 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不放液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任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612-612
0引言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随着玻璃体切除技术的发展,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玻璃体手术主要是在球后浸润麻醉下,采用玻璃体切除仪切除玻璃体,光凝封闭裂孔,惰性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充填的手术方式,使视网膜复位,恢复视力。玻璃体手术治疗过程复杂,术后并发症多,随着这一技术普及,手术前的护理变得尤为重要,正确、周到、细致的术前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总结我院2008-01/2009-01216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术前护理,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Jiang Y  Li X  Yin C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167-170
目的: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特点及疗效。方法:对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08例(116只眼)进行效果分析。结果:21只眼行巩膜外加压术,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9只眼,术后视力≥0.02者14只眼。97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术,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58只眼(59.8%),最终视网膜复位83只眼(85.6%),术手视力≥0.02者64只眼(66.0%)。术中使用膨胀气体填充11只眼,1次性视网膜复位7只眼,术后视力≥0.02者5只眼。使用硅油填充89只眼,1次性视网膜复位51只眼(57.3%),最终视网膜复位7积眼(85.4%),术后视力≥0.02者59只眼(66.3%)。结论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首选巩膜加压术,玻璃体切除者,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较膨胀气体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视网膜切开术是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视网膜复位的有效方法,但应慎重选择手术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行雷珠单抗注射的效果观察。方法:回归性分析。12例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眼)接受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同时给予硅油、惰性气体或者平衡液的玻璃体腔填充。在手术结束的同时给予雷珠单抗的玻璃体腔注射。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75 mo。这12眼中分别包括玻璃体积血(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眼);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12眼中,8眼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2眼行惰性气体填充,2眼行平衡液填充。所有的患者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10/10(100%)。1眼术后出现前房积血。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眼无明显变化,1眼较术前下降。 OCT检查显示8眼术后未见黄斑水肿。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雷珠单抗注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概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研究影响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行玻璃体手术或巩膜扣带术成功复位病例,所有病例病程少于1个月,按术前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区进行分类,术前和术后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随访半年.结果 共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01只眼,其中脱离累及黄斑区为78只眼.行玻璃体手术为36只眼,巩膜扣带术为65只眼,术后半年内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一个月时复查OCT,在玻璃体手术组和巩膜扣带术组分别有55.56%和72.31%的患眼存在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异常,其中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多见.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有影响(x2=23.65,P<0.01).在巩膜扣带术组,术前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对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有影响(x2=30.331,P<0.01),对术后视力提高程度有影响(F =8.150,P<0.01).结论 视网膜脱离修复术的手术方式对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有影响.行巩膜扣带术病例如术前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术后出现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异常的可能性大,术后视力恢复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3眼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术中11眼联合全氟萘烷注入,12眼予以巩膜环1眼行视网膜切开,17眼联合硅油注入,6眼联合C3F8注入。随访6个月~22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21例23眼术中均检出视网膜裂孔。术后19例21眼视网膜解剖复位(91.3%);视力提高20眼,不变2眼,下降1眼。结论: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选术式为玻璃体手术,术中仔细查找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键  古洵清 《眼科》1999,8(1):10-12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与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不同点。方法:详细记录15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手术所见,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行手术13例,其中巩膜加压术5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加压术8例。11例成功复位,1例好转。结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较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诊断较困难,发病因素增加,诱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因子增多且比例较高。巩膜环扎术或玻璃体切除联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原因.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0月所遇19例(19只眼)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为CSC15例,误诊时间2~40 d.原田病误诊CSC4例,患者均为女性,误诊时间分别为1~5 d.4例患者均为双眼视力突然下降,伴有头痛.结果 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明确诊断后,均行视网膜复位术.现随访3个月~5年,视网膜在位 4例原田病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视力提高,为0.3~0.8.结论 CSC、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临床上各有其特有的典型体征,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忽略散瞳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18.
改良23G玻璃体切割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23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评估其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8/2010-02行改良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12例112眼。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3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59例。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术后随访1~12mo。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改良23G玻璃体切除术广泛适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4年以来收治的玻璃体积血患者25例(25眼),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10例(1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8例(8眼),眼外伤5例(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2例(2眼),全部患者均经睫状体平坦部行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其中20眼联合行视网膜光凝术,3眼联合硅油填充术,5眼行C3F8注气术,5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25例患者仅1例视力无提高,其余24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其中1例DR患者术后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二次玻切术网膜复位。2例DR患者发生视网膜再次出血,予药物治疗,出血渐吸收。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放液巩膜外加压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83例(85只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C2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术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8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位79只眼,手术成功率为92.9%.PVRA级、B级、 C1级及 C2级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为3.5%,术后视力进步73只眼,占85.9%.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不放液的巩膜外加压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适合于非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