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203例麻痹性斜视的住院病例.203例中先天性麻痹性斜视75例.原因不明占65%,外伤占17%,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后占9%,脑炎占3%.外伤中,外展神经麻痹最多见,占50%,其次为滑车神经麻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以上斜肌不全麻痹最多,占29%,下直麻痹占19%,下斜肌麻痹最少,占6%.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早期手术.上斜肌不全麻痹效果较好.采用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的肌移植手术可减少手术次数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12例垂直眼外肌麻痹手术治疗分析尹永宁麻痹性斜视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其病因一般与年龄有关。可以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因出生时创伤或婴儿时期疾病所致。故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垂直运动肌较为常见,有记载四倍于水平肌肉麻痹。上斜肌麻痹在先天性垂直眼外肌麻痹...  相似文献   

3.
上斜肌麻痹,特别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占麻痹性斜视的首位,也是垂直性斜视的最常见病因,其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术后效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寻找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术方法,我科于1999~2003年利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上斜肌麻痹病人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9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垂直斜视度在7^△~15^△,行下斜肌断腱或部分切除术;垂直斜视度大于15^△,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加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若麻痹眼下转功能明显不足,则行下斜肌转位术,必要时健眼同时行下直肌后徙术。结果23例(33.3%)治愈,45例(65.3%)好转,1例(1.4%)无效。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以减弱直接拮抗肌和配偶肌为主要手术方式,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和垂直斜视度数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垂直斜视多为麻痹性斜视,其中以上斜肌麻痹为最多,矫正上斜肌麻痹所引起的斜视,通常多按照常规采取加强麻痹肌、减弱对抗肌、配偶肌、以及加强间接对抗肌等手术来矫正斜位。然而,在临床上,却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以上几种方法中加以掌握和选择,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关于加强麻痹肌的问题:上斜肌麻痹的肌加强手术,较多采用者为肌腱折叠术,但此手术操作较为困难,而且矫正度数不大,效果多不理想。所  相似文献   

6.
对34例麻痹性垂直性斜视手术矫正的观察,就诊断、手术设计原则,眼前节缺血的预防等进行了讨论。上斜肌麻痹是麻痹性垂直性斜视中最常见类型(本组占76.5%);下斜肌切断术为矫正垂直斜视的常用术式,其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在麻痹性斜视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最常见的类型,由于常合并代偿性头位,引起面部和颈锥的继发性畸形,因此早期手术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现将作者收治的29例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麻痹性斜视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眼外肌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而发生的眼位偏斜.部分性麻痹只是功能减退,不是瘫痪.有上、下隐斜或上、下斜都是由于上转肌或下转肌的部分麻痹所致.麻痹性斜视并不少见.选取我科自2009 年以来收治的30例麻痹性斜视的患者,临床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根据垂直斜视角度的大小不同,分别采用患眼下斜肌减弱术或联合患眼上直肌后徙术,并进行了6-3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21例患者眼位正位,占手术总数的75%,18例代偿头位完全消失,占术前代偿头位的85.71%,7例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占术前无双眼单视功能的46.15%。结论手术既可矫正患者的眼位,又能使部分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得到恢复,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期有研究提出假设,伴有垂直偏斜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并不是由于先天性肌肉麻痹引起,而是由肌肉的力学异常引起。在大多数患者中,可通过融合功能加以克服。单独依据其临床特征来看,原发性麻痹确实不大可能。在术中虽然发现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与获得性上斜肌麻痹的上斜肌肌腱弹性存在差异,但术前M RI检查提示肌肉麻痹并不是先天性上斜肌功能障碍的起因。材料及方法:对17例连续病例(男13例,女4例)进行检查,内转时眼球上下运动存在垂直性偏斜,旋转性外斜视较小,但在各个注视位时均存在,在诊断性闭合时小于10°。所有患者均显示Bielschow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