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指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 ,呼吸时发出哮鸣声、鼻翼扇动 ,被迫坐位呼吸为主的一种过敏性支气管疾病 ,属于祖国医学中“哮证”、“喘证”之范畴。关于本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因本病易反复发作 ,难以控制 ,实属肺系病的疑难杂证 ,久而久之 ,形成肺胀。笔者通过 30多年的临床实践 ,总结古今宝贵经验 ,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支气管哮喘病人收到满意效果。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辨证施治支气管哮喘虽然主病在肺 ,笔者认为 :“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发病表现在肺 ,但根源在肾 ,因此在辨证施治上 ,不仅要在其发作时给予宣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埋藏加服中药“防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确诊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36例,应用耳穴埋藏法后加服自拟中药“防喘汤”,每日1剂,连服4周。于开始治疗1周内和6个月后评定其近、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近期总有效率88.9%。远期疗效: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3例,远期总有效率91.7%。结论:耳穴埋藏法加服中药“防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起效快,能较长时间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3.
探讨耳穴埋藏加服中药”防喘汤“治疗支气管叶蝗疗效。方法,确诊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层得36例,应用耳穴埋藏法后加服自拟中药”防喘汤”,每日1剂,连服4周。于开始治疗1周内和6个月后评定期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近期总有效率88.9%。远期疗效,显效26例,有效7例,有无效3例,无 有效率91.7%。结论耳穴埋藏法加服中药“防喘汤”治疗支撖管喘起效快,能较长时间控制哮喘  相似文献   

4.
<正>支气管哮喘[1]以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等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肺系疾病。中国古代医籍对哮喘记载甚多,《丹溪心法·喘论》首先命名"哮喘",提出"哮喘专主于痰",并有哮证已发以攻邪为主,未发则以扶正为要的论述;《证治汇补·卷五》云:"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据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也认识到本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的疾病,常伴有喉间痰鸣,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近十余年哮喘患病率有所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1]早在2000多年前,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哮喘的描述:“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吐上气喘也。”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即发以攻邪为急”,与现代哮喘的分级、长期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年来中西医学者在病因认识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不少令人鼓舞的成果,综述如下。病因病机研究哮喘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苏子降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苏子降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EV1/FVC、FEV1和FV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FEV1/FVC、FEV1和FV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苏子降气汤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寒哮即哮证(相当于支气管哮喘,也称哮喘)发作时表现为寒证的一种证型。此型在哮证发病中为最多见。我们用寒哮乐口服液治疗寒哮10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参照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制订的《中药新药治疗哮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发作期表现为喉中哮鸣,呼吸急促,痰白不粘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或弦紧。可见胸部饱满,颈静脉怒张,口唇青紫等。听诊呼吸音延长,有  相似文献   

8.
正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其特点是气道炎症、气道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1],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之"哮喘"由朱丹溪《丹溪心法》中首次提出,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唇口青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的产生历史悠久。《素问、调经论》云:“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了“血实者宜决之”的治疗法则。《神农本草经》所载的365味中药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达80多种,其中如:丹参、桃仁、赤芍、牛膝、水蛭等…仍为目前活血化瘀的主要药物。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了“瘀血”、“蓄血”、“干血”等证。创方如“下瘀血汤”等共11首。特别是在治则上确立了鲜明的以“祛邪为主”观点,即使是妇女有孕倘兼有瘀血仍可用“活血化瘀”疗法治之,绝不姑息养患。  相似文献   

10.
正支气管哮喘于《内经》中记载为"喘证""哮证"。《素问》:"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与其密切相关。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常导致哮喘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支气管哮喘患者于夜间和清晨常发作、症状加剧,但经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能得到控制~([1])。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约占全球总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是哮喘慢病管理的关键时期。如何减少发作频次,让患者安稳地过渡到缓解期是哮喘治疗的重点、难点。基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特点,王鹏教授指出标实本虚、虚实益加为该期哮喘的关键病机,标实主要责之风伏、痰阻、气滞和瘀结,本虚以肾虚为要。通过象思维将肺肾两脏的生理功能与自然界现象进行“取象比类”,并结合其多年临证实践,王鹏教授总结出运用“清金益水”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经验,其中“清金”强调治实以治风痰气瘀为主,“益水”意在治虚以补肾为要。文章详述了“清金益水”法的理论基础、治法根源及具体用药,为临床诊疗支气管哮喘拓宽了思路。附验案佐证。  相似文献   

12.
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收治1例静脉滴注刺五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60岁.既往有脑动脉硬化及支气管哮喘病史.因支气管哮喘发作,静脉滴注喘定、左克治疗4d,临床症状减轻好转,第5天加用刺五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治疗脑动脉硬化.滴至20min后,患者突感胸闷、喉痒、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领域,“哮”和“喘”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病证。《医学正传一哮喘》即已将哮和喘分为二证。“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喘证”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喘未必哮”,而“哮必兼喘”,哮病久延可发展成为经常性的痰喘,但一般通称的“哮喘”是指“哮病”。哮证的病因可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主要以“痰”为主,  相似文献   

14.
病例报告女,32岁,工人。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周,于1990年6月23日入院。患者于两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气喘,经治疗后好转。此后便反复于“感冒”后或月经时出现气喘,曾作“支气管哮喘激发试验”(+),而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服用过多种平喘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本次入院前3周,又因“感冒”后哮喘发作,症状日渐加重收住院。既往曾在某医院住院时静滴“多种氨基酸”过程  相似文献   

15.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A组(阿奇霉素治疗组)46例和B组(常规治疗组)42例。2组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阿奇霉素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 mg/mL静脉滴注,B组加用头孢曲松钠50-80 mg/(kg.d)加入生理盐水50-100 mL静脉滴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哮喘发作严重程度情况。结果A组哮喘发作严重程度一级为24例(52.2%),B组为10例(2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减轻急性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新解     
名称乌梅丸。方剂组成乌梅5枚细辛1.5钱桂枝2钱干姜2钱川椒1.5钱当归2钱熟附子3钱黄柏2钱黄连2钱党参3钱。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订,见于《伤寒论》(公元219年)。原用于治疗肠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蛔厥证,表现为烦闷,呕吐,得食则吐,并有吐蛔虫,阵发性腹痛,手足厥冷;兼治久痢。后人在本方基础上加減衍化成多种治疗蛔厥一类证候的方剂,如《通俗伤寒论》的连梅安蛔汤,《万病回春》的理中安蛔汤,《温病条辨》的连梅汤等。现代多用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病,哮喘急性发作为内科急症之一,可危及生命。医生应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有些病人哮喘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影响工作及正常生活,医生要帮助病人缓解哮喘,防止复发。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医生要鉴别是心源性哮喘,还是支气管哮喘,二者治疗不同,错将心源性哮喘当作支气管哮喘治疗,会出现不良后果。现将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期治疗与缓解期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魏丽  任刚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869-869
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改变的了解逐渐加深 ,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为探讨新的治疗方法 ,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尿雾化吸入治疗 4 6例患者 ,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本研究对象为住院及门诊病人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1]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 6例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年龄 14~ 70岁 ,平均 4 2岁 ,其中典型哮喘 38例 ,咳嗽变异性哮喘 8例 ,按中华医学会制定哮喘分级标准分为轻度发作 10例 ,中度发作 2 …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喘息等症状急性发作,常伴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点,临床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危重。西医治疗以抗炎平喘为主,治疗效果明显,笔者在多年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哮喘,中医简称为“哮”,发作时以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哨鸣音为特征。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是,顽痰内伏于肺为其宿根,再遇外邪侵袭,或饮食不适,或情志不舒,或劳倦过度,使气机升降失常,引动肺中伏痰,痰升气阻而发病。古人说哮喘“无性命之忧,而有终身之累”,可见它的顽固性。哮喘有宿根,常反复发作,所以治疗哮喘不仅要在其发作时给予平喘以治标,而且要在其休止期扶正以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