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近一时期 ,国内外均有抗 -HBs(+ )的HBV感染的报道。本文收集了 2 4例类似病例 ,男 15例 ,女9例。最大 66岁 ,最小 7岁 ,平均 2 5 8岁。 9例ALT轻度升高 ,19例有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 ,8例有家族史。抗HBc -IgM阳性 2例 ,抗HBc -IgG阳性 8例 ,抗 -HBe阳性 5例 ,1例合并HCV感染。乙肝五项中仅抗 -HBs一项阳性 15例。 2 4例抗 -HBs(+ )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由 1 6ng/ml到4 5 3ng/ml不等。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认为 ,血清HBsAg阴性提示无HBV感染 ,而HBsAg阴转 ,尤其抗 -HBs阳转为机体已清除HBV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后长期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84例 CHB 患者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后长期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指标的变化,肝炎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抗病毒治疗组53例,未抗病毒治疗组31例)。通过 Kaplan-Meier 法分析两组血清中再次出现 HBsAg 和 HBV DNA 累计阳性率,及抗-HBs 累计阳性率,并对相关危险/暴露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共84例发生 HBsAg 清除和(或)转换的患者,在随访中位时间24(6~60)个月时,部分患者血清中再次发现 HBsAg 阳性,治疗组累计 HBsAg 阳性率为17%,未抗病毒治疗6.2%(P =0.093)。抗-HBs 累计阳性率分别为60.4%和87.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抗-HBs 产生的重要因素(OR =0.925,P =0.006),59例患者血清通过 COBAS TaqMan48检测,发现18例患者血清中 HBV DNA 阳性。在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肝硬化基础上进展为肝癌(HCC),自发组有3例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结论 CHB 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或自发性的发生 HBsAg 血清学清除,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持久的 HBsAg 和 HBV DNA 的清除,并出现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有部分患者血清中再次出现 HBsAg,HBV DNA 阳性,甚至进展为肝硬化或 HCC。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我省四个地区十多个医疗科研协作单位采集的26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本,用RPHA(反向被动血凝)和ELISA(酶免疫)法对HBV(乙肝病毒)的六项血清学指标:HBsAg.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PHSA(多聚人血清白蛋白)作了观察研究。264例慢乙肝病人中有54例为慢活肝,210例为慢迁肝。使用HBV六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全部得阳性结果。其中HBsAg,抗-  相似文献   

4.
肝性胸水HBV标志物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肝性胸水HBV标志物.方法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变诊断者,出现漏出性胸腔积液,除外其他原因,诊断为肝性胸水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7岁~62岁.7例胸、腹水并存,1例单纯胸水,均为右侧,积液中至大量.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采用ELISA法,5例HBVDNA采用RT-PCR法.结果肝性胸水、腹水和血清的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87.5%,85.71%,100%;25%,28.5%,37.5%;50%,57.14%,62.5%和3/5(60%),3/5(60%),4/5(80%),经统计学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三者抗-HBs均为阴性,抗-HBc均为阳性.结论同时检测血清、胸水和腹水HBVM结果显示,胸水和腹水各项标志物阳性率基本相同,二者HBsAg,HBeAg,抗-HBe和HBVDNA均略低于血清,但无统计学意义.抗-HBc均为阳性,抗-HBs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血清、肝组织HBV DNA、HCV RNA的关系。方法:对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22例患者进行了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斑点杂交HBV DNA的检测,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肝组织的HBV DNA、HCV RNA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8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的患者血清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s、抗-HCV阳性者分别为3例、4例、0例、1例、2例、0例,斑点杂交HBV DNA阳性1例,血清、肝组织PCR HBV DNA阳性分别为4例、6例,HCV RNA阳性分别为3例、4例,14例病理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血清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s、抗-HCV阳性数分别为14例、4例、2例、7例、0例、3例,斑点杂交 HBV DNA阳性7例,血清、肝组织PCR HBV DNA阳性分别为10例、10例,PCR HCV RNA阳性4例、4例。结论:对乙、丙肝免疫学标志物的分析应结合PCR检测结果;慢性肝病病理学改变与感染HBV和/或HCV有关,以HBV感染为多见,少数为HCV感染;血清和肝组织PCR HBV DNA、HCV RNA具有一致性,血清检测结果基本可反映肝内病毒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6.
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单项抗-HBs阳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72例单项抗-HBs阳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肝功能检查、血清HBV DNA检测及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72例患者除去4例脂肪肝和3例Dubin-Johnson综合征外,另65例中89.2%为慢性肝炎(58/65),其中慢性肝炎轻度占慢性肝炎79.3%(46/58)。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为61.1%,在慢性肝炎轻度则较高为71.7%。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3.2%的患者示肝内HBsAg或/和HBcAg阳性,而血清HBV DNA检测7.9%阳性。结论 单项抗-HBs阳性肝炎多为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轻,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较轻,但体内仍可有HBV复制,仍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穿刺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血HBsAg和抗-HBs等的测定,确定乙型肝炎在希腊肝硬化发病原因中的作用。研究对象:肝硬化234例,根据临床标准分为酒精性肝硬化(65例),肝炎后肝硬化(36例)及隐原性肝硬化(133例)。全部病例均进行下列检查:血清HBsAg(放射免疫法)、抗-HBs(血凝法)、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和血清球蛋白测定。检查结果:234例中142例HBsAg阳性(60.7%)。其中以肝炎后肝硬化组阳性率最高(69.4%),但酒精性肝硬化组的阳性率(61.5%),及隐原性肝硬化组的阳性率(57.9%)也不容忽视。抗-HBs的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HBsAg阴转出现抗-HBs后,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1例血清HBsAg阴转、出现抗-HBs的乙型肝炎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Gomori网织纤维染色及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肝穿刺组织病理形态特征.结果 21例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急性肝炎史,无肝炎家族史,血清抗-HBs、抗-HBe、抗-HBc阳性;其中2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分别为4.9×103和2.3×104拷贝/mL;组织学观察18例有轻度慢性炎性反应,15例有轻度纤维化;肝组织中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阴性.结论 发生HBsAg血清转换的乙型肝炎患者仍有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但病变较轻.  相似文献   

9.
抗-HBs阳性肝炎HBVDNA检测和肝活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明确抗-HBs阳性,肝功能反复异常者的病原学诊断,我们对58例抗-HBs阳性患者测定血清HBVDNA,其中14例行肝穿活检免疫组化双标志检测,结果显示23/58患者HBVDNA阳性,肝穿组13/14患者肝组织HBsAg,HBcAg双阳性,2例HDAg 患者HBVDNA均阳性,提示抗-HBs阳性,肝功能反复异常仍应考虑乙肝病毒感染,血清HBVDNA检测和肝穿刺将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肝组织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脱氧核糖核酸(HBV cccDNA)与血清HBV复制指标的关系,以探索判定抗HBV的疗程终结点的观察方法。方法:既往HBV感染者、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13例,将血清HBV DNA、HBV-M及肝组织HBV cccDNA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硬化肝癌及CHB患者抗-HBe阳性分别为12例和9例,血HBV DNA阳性分别为6例和8例,肝细胞HBV cccDNA均阳性;既往HBV感染13例中,HBsAg阴性,抗-HBs和/或抗HBc阳性各7和6例,有3例肝细胞中HBV cccDNA阳性。抗-HBs阳性的7例肝细胞HBV cccDNA阴性,抗-HBe阳性及抗HBs合并抗-HBe阳性者,肝细胞HBV cccDNA分别为105拷贝/ml和103拷贝/ml,与抗-HBs阳性组对照,t=4.5、4.0(P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CHB患者核苷类治疗后全应答,肝组织HBV cccDNA仍均为阳性。结论:抗-HBs阳性HBV感染后恢复期血清,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比率明显低于CHB抗HBe阳性HBV DNA阴性病例。抗病毒治疗CHB的终点,应是血清抗-HBs阳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现象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者2260例,其中被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3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筛选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188例,分为HBeAg阳性组(n=101)和HBeAg阴性组(n=87)。同时选取200例HBsAg阳性、抗-HBs阴性者作为对照,其中HBeAg阳性组80例,HBeAg阴性组120例。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病毒载量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血清学标志物在HBsAg与抗-HBs双阳性情况下共有5种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s、HBeAg及抗-HBc阳性,且抗-HBe阴性多见,占47.9%(90/188),肝功能指标总异常率为69.1%(130/188),HBV DNA总阳性率为56.9%(107/188)。HBeAg阳性的2组HBV DNA均存在高水平复制,其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2,P0.05);HBeAg阴性组中,HBsAg与抗-HBs双阳性组HBV DNA定量1×105IU/ml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0,P0.05)。对HBV S区进行测序分析发现,测序的80例HBsAg与抗-HBs双阳性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HBV S区发生变异,突变率33.7%,且S区变异位点主要有P29L、S61L、P62L、I126T/S、Q129N、M133K、F134L、G145R/K、L175S和L186H等。结论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有一定比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病毒株变异所致。这种情况并不代表疾病好转,且抗-HBs出现并不一定能完全有效清除HBsAg,病毒DNA往往存在持续复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了解目前不同年龄组人群的乙肝病毒标志携带情况,更好地制定今后防治的方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6819例就诊者进行人群的乙型肝炎两对病毒标志测定,并将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按单项HBsAg阳性,单项抗-HBs阳性、HBsAg+HBeAg阳性、HBsAg+抗-HBe阳性,分为四组,并以十岁为一年龄段共分六段。结果 (1)共检出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7439例,占受检者20.2%(7439/36819),其中单项HBsAg阳性2300例,单项抗-HBs阳性2293例,HBsAg+HBeAg阳性1099例,HBsAg+抗-HBe阳性1747例,全部病例男女之比1.071:1,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男女之比1.496:1。(2)单项HBsAg阳性组男女之比1.78:1,HBsAg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无明显变化,女性患者60岁以后略有增加。单项抗-HBs阳性男女之比0.9:1,女性多于男性,阳性率的变化是平稳的,与年龄关系不大,HBsAg+HBeAg阳性组病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90:1),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男性女性在21~40岁年龄段中男67.2%(594/817),女68.1%(192/282)。HBsAg+抗-HBe阳性组,该组男女之比1.71:1,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女性均在21~50岁年龄段中为阳性结果密集区,男性67.7%(745/100),女性76.5%(495/647)。结论 乙型肝炎感染男女比例与70年代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复习1976~1981年,分布于意大利各地12个肝病机构的1,15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患者均未接受皮质类固醇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均经肝活检证实为慢活肝,所有资料均系患者住院时的记录,并经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本文为一大系列的前瞻性研究,分析了慢活肝患者HBsAg存在与否,患者性别、年龄分组和慢活肝3种不同严重度(轻度、重度、并发肝硬化)的组织学变化等的相互关系。1,154例慢活肝患者包括HBsAg阳性组700例(60.7%)和HBsAg阴性组454例。HBsAg阳性与阴性的两组中男性均占优势,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检测技术中的应用,近年来发现部分复制水平较低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中检测不到HBV表面抗原(HBsAg),这种感染状态可发生于抗-HBs或抗-HBc阳性的患者,也可见于HBV标志物全阴性的患者;部分HBsAg阴转的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其血清中仍可检测出低水平HBVDNA或肝组织中检测出HBsAg或HBcAg,这种患者被称为HBV隐匿感染。  相似文献   

15.
45例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血清HBV标志物、HBVDNA水平、肝脏病理变化及肝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组织活检和病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45例患者中,23例(51.1%)感染途径不明,25例(55.5%)无任何自觉症状,肝功能异常和病理损害均为轻度,但8例(17.8%)肝脏病理诊断为早期肝硬化;45例患者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均有至少一项阳性;43例(95.6%)患者血清抗-HBs、抗-HBe和抗-HBc出现单独或联合阳性,而仅4例(8.9%)血清HBVDNA阳性。结论HBsAg阴性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和病理损害相对较轻,但其危害不容忽视,明确诊断需检测血清HBVDNA和(或)肝组织HBsAg和HBcAg。  相似文献   

16.
在华人社会里,80%~90%的肝癌患者表现为血清HBsAg阳性,90%~95%的患者表现为血清HBsAg或抗-HCV阳性;而HBsAg或抗-HCV两者皆阴性的肝癌患者多为血清抗-HBs阳性。显然,慢性B型或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绝对是导致肝癌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80%~90%的肝癌发生于肝硬化的患者。肝癌也常见于酗酒、先天性血色素沉着症、α_1-抗胰蛋白酶缺乏(α_1-anti-trypsin deficiency)等所引起的肝硬化患者。然而,肝癌却很少发生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威尔逊氏症等伴随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究竟慢性B型及C型肝  相似文献   

17.
新近在Senegal报告一种HBsAg阳性的新型乙肝病毒(HBV)感染,病毒颗粒直径为45~60nm,氯化铯密度为1.25~1.27。其感染特征为HBsAg阳性,无抗-HBc,而HBsAg消失后,也不能检出抗-HBe或抗-HBs,况且感染此种病毒的人也无HBeAg检出。Coursaget等报告15例HBsAg阳性,抗-HBc阴性感染的血清标本中仅1例检出有HBsAg DNA-P,这可能与病毒在血清  相似文献   

18.
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过程中,一旦出现胆汁郁积就会发生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同题。有人建议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作诊断性治疗来加以鉴别.本文报道14例胆汁郁积型慢活肝应用强的松治疗的结果.男女各2例,年龄为18~52(平均34)岁,均发生伴有搔痒的复发性黄疸,其中2例有眼睑黄色疣或黄色瘤。体检2例有肝脾肿大及蜘蛛痣,实验室检查:4例均有高胆红素血症、转氨酶升高(为正常值的3~20倍)、硷性磷酸酶升高(为正常值的2~4倍)及 IgG 的轻度升高。除1例的 HBsAg 阳性外,其他3例的 HBsAg 和全部病例的抗 HBs、抗 HBc、  相似文献   

19.
HBV感染后可产生一种保护性抗体抗-HBs,是病毒清除的典型特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HBs序贯表达,理论上在同一患者不可能同时检出。但是近年来,关于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报道屡见不鲜。在临床中,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现象多见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使用大剂量单克隆抗-HBs的患者。对于这种特殊现象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分析表明HBsAg和抗-HBs双阳性可能与HBV S基因变异和抗-HBs结合力下降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肝硬化发展成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作者对613例不同病因类型的肝硬化病人作了前瞻性研究。其中240例酒精性肝硬化中(3例HBsAg阳性),10例发展成HCC;130例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中(1例HBsAg阳性),6例转成HCC;161例慢活肝中(43例HBsAg阳性),16例转成HCC;41例潜隐型肝硬化中(HBsAg均阴性),转成HCC8例;其他型肝硬化41例(全部HBsAg阴性),2例转成HCC。这42例HCC中36例(86%)是男性,平均年龄为55±10岁(22~63岁)。42例HCC中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