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黔南州1990~1999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36例。按照病毒学分类标准,脊灰野病毒3例,临床符合病例34例,非脊灰AFP病例99例,自1994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自1995年以来连续保持在1/10万以上。136例AFP病例,分布于12个县市的83个乡镇,占总乡镇数的35.3%。AFP病例主要发生在0~5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AFP病例零剂次免疫占11.0%,全程免疫占62.5%。结果显示,我州还存在AFP监测薄弱地区和免疫薄弱地区,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常规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
自1991年建立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系统以来,加强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报告,使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不断提高,并将报告病种扩大为14种。为了进一步提高AFP监测特异性,搞清发病病因,不遗漏真正的脊灰病例,现将我省1993~1996年残留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病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消灭脊髓灰质炎,为加大免疫策略实施的力度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1994—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我市1994—2001年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专报系统、AFP个案调查表、随访表。病原学结果来源于省站“脊灰”实验室,人口资料取自市统计局。 1.2 方法 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和乡村卫生站发现15岁以下AFP患儿后立即向当地防疫站报告。所有AFP病例均由市、县防疫站专业人员调查、采便、送检和随访。确诊“脊灰”病例由省“脊灰”专家组认定。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同组中构成比的X~2检验。  相似文献   

4.
5.
宋晓哲 《华南预防医学》2007,33(1):51-52,54
目的了解徐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收集徐州市AFP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和随访表,采集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初免接种对象免前和免后血清标本和0、1、2、3、4~9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进行脊灰抗体水平检测。结果2004年徐州共报告31例AFP病例,分布于8个县(区),男性21例,女性10例,4~8月份发病数占全年总数的54.8%,年龄最大14岁,最小2 d,免疫次数≥3次的占87.1%。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率为1.99/10万,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100%,2例标本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株,1例标本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60份初免接种对象血清样本的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6.67%、98.33%、100.00%;237份健康人群血清样本的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62%、94.94%、90.29%,GMT分别为1∶109.24、1∶43.38、1∶29.27。结论徐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良好,人群免疫状况良好,冷链设备运转正常,能够满足计划免疫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流行学特征,为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报告15岁以下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4-2011年共发生15岁以下AFP病例4 500例,主要表现为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2.95/10万,郑州市发病率最高4.96/10万,其次为三门峡市4.66/10万.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年3月和8 ~10月,0~4岁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4∶1.741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6.47%.15.80%的病例麻痹60d有残留麻痹.结论 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春季、夏秋季,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AFP病例残留麻痹率较高,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曹丽  周志峰  方琼  王永刚  林宝妮  蔡琳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20-2822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07—2009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统计分析。结果福田区2007—2009年报告AFP病例43例,年龄分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25,P〈0.01)。我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3年分别为1.47/10万、1.33/10万、1.21/10万,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5.3%,分离到Ⅰ、Ⅱ、Ⅲ型脊灰病毒各一株,为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4.6%。2007—2009年福田区OPV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5%、99.0%、100%。2008年3—9月开展以流动儿童为主的查漏补种活动,摸底调查应补服OPV2190人份,共补服2184人份。结论做好常规免疫和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继续保持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是无脊灰证实阶段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病例资料,掌握AFP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做好AFP的监测,继续维持广西的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AFP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广西AFP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308例,其中AFP病例269例,非AFP病例39例。269例AFP病例经过实验室检测和省级诊断专家组讨论排除非脊灰病例269例。广西92.04%的县份报告AFP病例,男性多于女性,〈15岁儿童非脊灰报告发病率为2.60/10万,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92.19%,39例AFP病例分离出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4.55%,脊灰疫苗病毒5例,分离率为1.87%。结论广西仍需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东省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采集 2 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 ,分离到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 2 5株 ,阳性率为 8 96 %,均为疫苗株。其中PVⅡ型 1 4株 ,占 5 6 %。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1 7株 ,阳性率为 6 0 9%。对 2 0 0 3年AFP病例的免疫史、性别、年龄与病原学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依次高于 1~ 2次和≥ 3次免疫者 ,分别为 4 3 75 %、2 2 2 2 %和 2 37%;1 8例 6 0d后随访残留麻痹的病例PVⅡ分离率为 38 89%。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德惠市2001—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德惠市2001—2007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巩固海南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利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网络,在全省范围内针对<15岁儿童开展AFP病例监测。结果2003年全省报告AFP病例30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3/10万,无脊灰野病毒病例。AFP病例分布在12个市(县),呈散发状态,在10月和12月出现两个报病高峰,<5岁病例占60%,男女性别之比为2∶1,口服脊灰疫苗(OPV)全程免疫接种率80%,AFP病例及时随访率为9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3.3%,肠道病毒阳性标本9株,分离阳性率为15.3%(脊灰病毒2株,均为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7株)。结论海南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继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全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北省1997-1999年AFP病例中肠道病毒监测结果。方法:组织培养病毒分离法,结果:河北省1997-1999年AFP病例中分离到的47株脊灰病毒,经型内特征鉴定,均为疫苗病毒;分离到NPEV80株,占AFP病例病毒分离数的63%,在明确型别的毒株中,有coxsackie A组1个型别,coxsackie B的5个型,以coxsackie B1常见,有ECHO的10个型别,ECHO15型在3个年度中都有分离,NPEV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在年龄构成上以小年龄人群为主。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占77.5%,2岁以内的占56%,各种病毒感染均男性多于女性。 有13.3%的coxsackieB以及22.2%的ECHO感染不在发病后60天残留麻痹,结论:肠道病毒感染较普遍,并能引起麻痹,但与脊灰不易混淆。  相似文献   

14.
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本市于1994年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对AFP病例进行主动监测,每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达1/10万以上,现将本市1994~1998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AFP病例监测资料由本站计免科提供,病毒分离结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计免科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提供。2结果2.1发病情况本市1994~1998年共报告AFP病例29例,各年报告的例数分别为4、5、7、5和8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42/10万、1.73/10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西城区2007-2011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方法分析西城区2007-2011年异地AFP病例监测数据。结果 2007-2011年西城区共调查处理异地AFP病例355例,河北省最多(45.6%),集中分布在5岁以下小年龄组(59.4%)。采集到双份及以上粪便标本的315例病例中,197例是在麻痹后14 d内采集到双份粪便标本,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62.5%,低于国家80%的标准。结论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低主要是由于异地病例来京就诊较晚,错过了采集合格便的时限。合格便采集率是反映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提高合格便采集率,首诊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报告后尽快采集便标本,病例离开原籍时及时横转。此外,西城区还需继续加强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质量,通过培训强化临床医生采集合格便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可能的发生因素,了解VAPP的危险性,将1995~1999年 5例脊灰疫苗株病例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来自西安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病毒鉴定:由陕西省脊 灰实验室培养分离病毒,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特征鉴定。 2 结果 2.1 AFP病例中脊灰疫苗株病毒检出情况 对1995~1999年10 6例AFP病例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到5株脊灰毒。Ⅱ型2例、Ⅲ型2例、混合型(Ⅱ+Ⅲ)1例 ,检出率4.72%。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型内鉴定均为疫苗株病毒。 2.2 AFP病例中脊灰疫苗株病例分布 在地区、时 间分布上,5例病例分布在4个区县,占总区县的30.79%(4/13),无明显聚集性。从时间分 布看,1、4、6月均有病例发生。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小于2岁组4例占80%,10岁组1例占 20%。男女之比为1∶0.6。在免疫史上,服苗1次的1例,2次的1例,3次以上3例,最多服苗6 次。在服苗时间与麻痹,服苗后4~30天内出现麻痹3例占60%,另2例近期无服苗史,但1例 与服苗者有密切接触史。5例60天后随访均残留麻痹(表1)。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广东省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病原监测结果分析。方法采集2004年AFP病例粪便标本,用RDa、L20B细胞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共采集317例AFP病例的粪便标本,分离到脊灰病毒(PV)30株,阳性率为9.4%,均为疫苗株,其中Ⅱ型病毒(PVⅡ)15例,占50%;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8株,阳性率为12%;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零”剂次、1~2次和3次以上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分别为38.5%、36.4%和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岁组、1~2岁组、3~6岁组和>6岁组AFP病例的PV分离率分别为45.5%1、4.6%4、.7%和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完成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3次以上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明显低于未完成全程免疫者。0岁组AFP病例的PV分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相似文献   

18.
在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证实工作的准备过程中,完善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及医疗单位的主动监测为消灭脊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了解烟台市目前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及AFP病例发病情况,将为今后消灭脊灰工作中所采取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现对本市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AFP病例监测系统报表及主动监测统计月报表、AFP个案调查表、病例随访表、脊灰监测中心提供病毒分离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安阳市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安阳市2007年AFP病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安阳市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3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43例均被排除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56/10万,报告AFP病例的县(区)6个,占全市总县数的66.67%。结论安阳市2007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整体保持较高的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谷利妞 《职业与健康》2013,29(7):851-852
目的 评价连云港市2007-2011年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连云港市2007--2011年15岁以下儿童共报告76例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3/10万.夏秋季病例居多,4岁以下病例所占构成比为75.00%,服苗史≥3次的占94.74%.实验室培养结果显示,76例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共分离到4株脊灰疫苗病毒.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关要求.初到村级、乡级、县级、地市级医院就诊的病例报告率分别为0、47.83%、59.26%和85.00%.结论 连云港市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仍需提高监测灵敏性,做好常规免疫和AFP病例合格标本的采集工作,提高首诊报告率,有效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