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髓系造血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PU.1是髓系基因表达关键的调控元件。其分布广泛,功能特异,直接影响髓系前体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本文即简要描述PU.1的结构,表达和调控模式,并着重介绍有关它在髓系造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髓系造血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PU.1是髓系基因表达关键的调控元件。其分布广泛,功能特异,直接影响髓系前体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本文即简要描述PU.1的结构,表达和调控模式,并着重介绍有关它在髓系造血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α(C/EBPα)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联合测序的方法检测48例AML患骨髓标本,11名正常体检的外周血标本C/EBPα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经PCR-SSCP检测,48例AML患巾有5例(10.4%)存在突变经测序证实有4种重复,1种缺失,均为新的突变类型。结论 C/EBPα基因在少数AML患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突变,其变异可能与某些AM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检测20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IDH1基因R132突变并探讨其临床特征。提取205例成人AML患者初发时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法分别扩增IDH1基因的第4号外显子后进行测序比对。结果发现,205例AML患者中9例有IDH1基因R132突变,突变率4.39%,R132H型突变6例,R132L,R132G,R132S突变各1例,其中5例为AML-M2型白血病,与其他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9例患者血小板中位数45.5×109/L,低于IDH1为野生型患者(P=0.003);IDH1突变患者在性别、年龄、初发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上与IDH1为野生型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9例患者中4例为正常核型,在71例CN-AML中的突变率为5.63%;合并FLT3/ITD突变5例,与IDH1为野生型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7);合并c-kit突变的1例;合并NPM1突变2例;无合并CEBPA突变者,与野生型比较有明显差异(P=0.031);无合并WT1突变者。结论:IDH1基因R132突变在中国人AML中发生率为4.39%,以R132H突变为主,易在AML-M2型中发生,具有低血小板计数,易合并FLT3/ITD突变,不易合并CEBPA突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核仁磷酸蛋白(NPM1)又称B23、N038,是位于核仁颗粒区的一种在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广泛表达的多功能蛋白质。目前的多项研究发现,NPM1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尤其是在正常核型AML(nk-AML)中检出率最高的一种分子遗传学异常。NPM1突变是AML一类特殊的亚群,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且是AML独立的预后良好的指标。NPM1突变的研究对AML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近年来AML中NPMl基因突变的发现,包括NPM1基因结构与生理功能,AML中NPM1基因突变及NPM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33例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了解NPM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33例AML患者中共检出8例(24.2%)具有NPM1基因突变,其中M1 1例、M2 3例、M4 1例、M3 3例。19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7例(36.8%)发生NPM1基因突变,明显高于异常核型组(14例中1例,7.1%)(P〈0.05)。NPM1基因突变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野生型组(P值均〈0.05)。结论: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患者,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7.
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在造血系统髓系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功能的改变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关联,尤其是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类及预后关系密切,同时对AML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转录因子C/EBPα异常与AML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在造血系统髓系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功能的改变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关联,尤其是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类及预后关系密切,同时对AML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转录因子C/EBPα异常与AML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在造血系统髓系分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功能的改变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关联,尤其是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类及预后关系密切,同时对AML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转录因子C/EBPα异常与AML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C/EBPα是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的第一位成员,诱导着粒系的分化。近年已有报道表明 C/EBPα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以及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C/EBPα活性的靶向调节可能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54例年龄≥60岁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34个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4例患者均采用DAC+CAG方案诱导治疗,经过1-2个疗程治疗达完全缓解者36例(66.7%),总有效率75.9%,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依次为TET2(33.3%)、CEBPA(31.5%)、DNMT3A(18.5%)、ASXL1(16.7%)、NRAS(14.8%)、RUNX1(14.8%)、FLT3-ITD(12.9%)、TP53(12.9%)、NPM1(12.9%)、I DH2(12.9%)。7例伴TP53突变的患者中6例经1-2个疗程诱导治疗获得完全缓解,但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伴FLT3-ITD和NRAS基因突变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均短于无突变的患者(P=0.47,P=0.48)。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及NRAS...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突变情况。选取22例初发或复发的正常核型AML患者,其中M12例,M215例,M52例,M63例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48岁(13-71岁)。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分两段扩增cebpa基因,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法检测cebpa突变情况。结果表明:22例AML患者中有4例检出cebp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8.2%(4/22),均为M2,其中2例为初发AML患者,2例为复发AML患者。突变主要为N端的无义突变和C端的框内突变。结论:采用PCR扩增联合测序检测cebpa基因突变,主要见于M2型,其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免疫表型,探讨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突变在初诊AML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血液学特征.方法 采用4色荧光免疫标记法对AML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法,检测70例初诊AML患者骨髓细胞中NPM1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基因突变阳性AML患者的血液学特征.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1(RUNX1)基因对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2017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145例初诊AML患者中RUNX1、FLT3、NPM1等在内的25种AML相关基因突变情况,按照有无RUNX1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RUNX1基因突变(RUNX1mut)组及RUNX1基因野生型(RUNX1wt)组,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FAB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层、AML细胞免疫表型、伴发基因突变、治疗疗效及生存期方面的差异。 结果15例(10.34%)患者中检出RUNX1突变。与RUNX1wt组(n=130)患者相比,RUNX1mut组(n=15)患者的年龄更大[(61.00±10.42)岁,(49.92±16.33)岁](t=3.63,P=0.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更低[34.01(22.60,45.00)%,55.91(33.44,77.95)%,U=827.00,P=0.013],AML细胞表达CD15[0%(0/15),26.15%(34/130),P=0.022]和CD64[6.67%(1/15),39.23%(51/130),χ2=6.20,P=0.013]的阳性率更低,合并其他基因突变个数更多[5.00(3.00,6.00),3.00(2.75,5.00),U=650.50,P=0.032],且更易伴发EZH2突变[20.00%(3/15),1.54%(2/130),P=0.008]及8号染色体三体(+8)异常[21.43%(3/14),3.31%(4/121),P=0.025]。两组在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FAB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层及诱导治疗反应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RUNX1mut组患者1年总生存期显著低于RUNX1wt组[40.00%(6/15),66.15%(86/130),χ2=3.97,P=0.046]。 结论在AML患者中RUNX1基因突变与高龄、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AML细胞低表达CD15和CD64及伴发更多的基因突变相关,RUNX1突变易合并EZH2突变及8号染色体异常。携带有RUNX1突变的患者可能生存期更短,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FLT3-ITD基因突变,探讨该突变在此类患者中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216例初发AML患者骨髓,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随访分析其预后。结果表明,216例初发AML中,FLT3-ITD突变阳性率为20.83%。正常核型AML的FLT3-ITD突变阳性率为24%,异常核型AML的FLT3-ITD突变阳性率为12.5%。FLT3-ITD突变阳性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高于阴性者(P<0.01)。有FLT3-ITD突变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时间比无突变者短,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LT3-ITD突变阳性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和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的临床特点。FLT3-ITD突变阳性可作为核型正常AML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兵  林榕  周淑芸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2):1310-1311
目的 :研究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FLT3 /ITD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3 1例老年人AML患者FLT3基因表达及FLT3 /ITD基因突变。结果 :2 7例老年AM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 ,阳性率为 87 1% ;FLT3 /ITD突变阳性率为 19 4% ( 6/3 1) ,FAB各亚型FLT3 /ITD突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FLT3 /ITD基因突变阳性老年AML同突变阴性组比较常伴外周血高WBC计数及低完全缓解 (CR )率(P <0 0 5 ) ,即使获CR ,也易出现早期复发。结论 :FLT3 /ITD基因突变阳性老年人AML疗效差 ;老年人AML患者FLT3 /ITD基因突变检测可早期诊断难治复发、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C/EBPα是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家族的第一位成员,诱导着粒系的分化。近年已有报道表明C/EBPα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以及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C/EBPα活性的靶向调节可能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FLT3-ITD等多种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BCR-ABL1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此类罕见AML亚型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例FLT3-ITD等多种基因错义突变的原发AML伴BCR-ABL1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示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免疫表型为CD13+、CD33+、CD34+(部分)、CD117+和HLA-DR+;染色体核型分析示存在t(9;22)形成的BCRABL1融合基因;基因筛查示FLT3-ITD阳性,且DNMT3A、BCOR、IDH2、BCORL1和RUNX1基因均检测到错义突变。结合既往实验室检测结果,符合AML伴BCR-ABL1亚型诊断。患者接受伊马替尼、地西他滨、高三尖杉酯碱、盐酸阿糖胞苷化疗方案和抗感染治疗,总体生命体征平稳,出院随访。结论 AML伴BCR-ABL1病例较罕见,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MICM分型,尤其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检测对其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期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5例AML患者与1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MK、bcl-2mRNA的表达,并对20例AML患者和5例正常人采用Westernblot检测MNC中MK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组、复发组和化疗缓解组MK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331±0.436,0.374±0.463和0.067±0.190,正常人MK基因表达阴性;MK基因表达阳性与表达阴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3.16%和93.55%(P=0.01),MK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率(100%)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40%)(P=0.019);多药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MK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57.69%和25.64%(P<0.01);MK与bcl-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56,P<0.001)。结论: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可以产生MK,且MK阳性率的高低与AML病期相关,是影响AML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MK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致癌基因(NRAS)的共存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51种基因突变,探讨NRAS共存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326例AML患者中,共检测出NRAS突变57例(17.5%)。与无NRAS突变组相比,NRAS突变组患者更年轻(P=0.018),外周血小板水平更低(P=0.033),但在外周白细胞、血红蛋白、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FAB分型方面,NRAS突变与M2亚型互斥(P=0.038)。57例NRAS突变患者中存在51例(89.5%)共存基因突变;双基因突变25例(43.9%),3个基因突变10例(17.5%),≥4个基因突变16例(28.1%)。突变类型方面,最常见的共存基因突变为KRAS(24.6%,14/57),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FLT3-ITD(14.0%,8/57)、RUNX1(12.3%,7/57)、NPM1(10.5%,6/57)、PTPN11(10.5%,6/57)、DNMT3A(10.5%,6/57)等。NRAS伴有NPM1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